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9-09-10 07:22秦枫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19年4期
关键词:血小板影响因素

秦枫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影响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的因素。方法:将本院300例患者血小板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和显微镜计数法对其进行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当红细胞体积小于60fl时,血细胞分析仪计数法所得血小板数明显要高于显微镜计数法,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红细胞体积大于60fl时,两种技术方法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可比性(P>0.05)。正常图形中,血小板聚集例数、大血小板例数都要低于异常图形,两种方法计数结果都要高于异常图形,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的影响因素有血小板凝集数、大血小板数、小红细胞数等;针对血小板计数与直方图结果不相符的标本,应该重新采血检测或者应用手工计数法进行检测,保证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影响因素

目前,临床上将血小板计数作为止血与凝血障碍研究的主要指标,而且血小板计数是保证血小板参数准确的基础,所以必须确保其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近些年,各大医院开始普及血细胞分析仪,大幅度提升了其工作效率。然而其血小板计数结果通常处于不稳定状态。本次选取我院300例患者血小板标本,作为探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对象,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将此次研究应用的仪器为Sysmex XT4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应用的溶血剂是从日本Sysmex公司引进,稀释液的生产厂家为济南Sysmex医用电子有限公司。

1.2 方法

利用血细胞分析仪对300例标本进行分析,同时应用显微镜对血小板数量与直方图不符病例进行计数。

1.3 统计学的方法

汇总临床数据后,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其进行处理,其中用x2检验组间对比,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若P>0.05,则差异不具备可比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测定血小板的情况

由表1可以知道,红细胞体积小于60fl时,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红细胞体积大于60fl时,两组数据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可比性(P>0.05)。

2.2 正常与异常血小板直方图中血小板情况

由表2可以知道,正常图形中血小板聚集例数、大血小板例数明显少于异常图形,血细胞仪计数和显微镜计数都要高于异常图形,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由于采血操作比较缓慢,可能将人体组织液混入其中,加上混匀不及时,促使血小板聚集,导致最终计数结果偏低。由此可见,血小板聚集是导致血小板计数结果不稳定的影响因素。针对这种现象,我院同时实施了显微镜测定,并将其与正常图形进行对比。本院此次试验结果显示,正常图形中,血小板聚集数为0例,而异常图形中,血小板聚集数为18例,这提示血小板聚集是导致异常图形出现的主要原因。

关于血小板和红细胞的检测,则是通过颗粒大小对其进行鉴别,如果小红细胞数量较多,就很有可能导致血小板上限区域发生改变。通常情况下,当红细胞体积大于70fl时,仪器没有血小板上限区域,不会出現干扰报警的现象,仪器计数法和显微镜计数法没有明显差异。当红细胞体积小于70fl时,仪器就会提示上限区域有干扰。相关研究[1]表明,红细胞体积值越小,那么小红细胞数量就会越多,血小板计数值越高,两种检测方法差距也就越大。本院此次试验结果与上述结论完全吻合。

血细胞分析仪在正常情况下识别血细胞体积时,会存在体积界限,血小板体积范围为2fl-30fl。参照Coulter原理[2],可以知道血细胞分析仪只能对颗粒大小进行识别,不能对颗粒性质进行识别。如果血细胞体积异常超过仪器设定的阈值,那么就会出现检测失误的现象。结合本院此次研究结果,大血小板引起仪器计数结果偏低。一般而言,血小板体积异常小的现象比较少见,所以不对其进行讨论。

试剂的质量、抗凝剂的种类和比例、标本放置时间以及反复混匀次数都会对计数结果造成影响。在测定血小板时,最好使用和仪器检测原理互相匹配的试剂。在检测时,切勿污染试剂,避免杂质微粒增高本底,使检测结果偏高。关于抗凝剂种类选择,ICSH推荐使用二钾抗凝,抗凝剂比例会对检测质量带来严重影响。齐天蕊等[3]通过实验发现,如果标本房时间过长,那么就会产生巨大血小板,导致血小板最终计数值偏低,为了保证测量值的准确性,需要不断混匀全血标本,而且测定必须在一个小时内完成。

此外,在血小板体积分布图中,如果2-3fl粒子过高,那么图形就会向左移,甚至呈现“尖峰”图样。导致该现象发生的原因除了血小板体积过小外,红细胞夹杂物、冷凝球蛋白、红细胞碎片等大量存在也会出现此种情况。相关研究报道[4]提出,白血病细胞、标本细菌污染、皮下脂肪低污染等,都会导致血小板计数值偏高。综上所述,判断血小板计数值是否可靠,应该充分应用直方图对其进行判定,如果有必要,还需要重新采血对其进行测定或者应用显微镜进行计数。

参考文献:

[1] 周莉,陈军政.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 (14):1877-1878.

[2] 李军澎,王海利.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因素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4):66.

[3] 杨正芸.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影响因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6(27):46-47.

[4] 刘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6): 138.

猜你喜欢
血小板影响因素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生产血小板即将成为现实
血小板减少会有“小红点”吗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