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即兴口语表达

2019-09-10 02:59苗清波
炎黄地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观点审题口语

苗清波

摘 要:作为一个在一线从事语言教学12年的老师,发现如今很多关于语言类的考试都要进行即兴口语表达这一个环节,比如普通话等级考试,学生就需要考即兴口语说话,艺术类高考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里面,学生就需要考即兴评述,那什么是即兴评述呢?大致是指针对当今社会某一事件,某一话题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和评论,评述时主要是以发表自己对事件、话题本身的看法的,其实无论是考试还是生活,口语表达至关重要!

关键词:一口;表达;即兴评述

当年社会,口语表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我们要想表达的好,就先要明白即兴评论这个常用的考试项目具体想要考察我们的什么能力?我想无非首先是想考察我们的是非判断能力,通常提供给考生的即兴评论题目都是有一定争议性的时事社会话题,也就是说不会有太鲜明的答案,甚至正反两方面如果论述得当都是可以成立的。那么对于一件事情的理解首先就反映出考生的人生观、世界观。

其次呢,就是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即兴评论的步骤一般是先摆出自己的观点立场,然后展开进行评论。这就需要考生有比较严密的思维和清晰的条理,能够让听的人很容易地理解自己的思路和立场。事实上,由于考场的特殊性,紧张情绪下的考生往往会出现短暂的思维混乱或思维空白,感觉"不知从何说起".这就需要考生在考前进行大量的类似练习,找出其中的规律性,形成自己特有的话语定势,以便在考场上从容应对。

再次就是观点创新能力,用于艺考或者普通话考试的即兴评论题目,一般都不会太偏,往往是社会舆论已经热烈讨论过的话题,因此在应试的时候,一些创新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往往能引起考官的注意,只要考生能够言之成理,肯定会比四平八稳的观点获得更多的印象分。

因此要多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类比思维等方式,让自己的观点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所谓情理之中,就是要符合人情事理,不能违背人们一般的认识规律和道德规范。所谓意料之外,就是不能够依据常理,要说出别人想不到的话。

1 即兴评述的应试方法

1.1审题立论

因为即兴评述考试的时间通常不长,一般在三分钟左右,而准备时间也很短,所以当拿到题目以后,第一项工作就是审题,判断题目的真实含义。如果是有命题的题目,这个环节要特别注意不要抓住半截就开跑,比如:"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它要谈的绝不仅仅是环境保护的话题,而是要落实到"人人有责"上面。又比如:"'节约的意义",面对这个题目如果一味谈我们应该如何去节约就本末倒置了,重点应该放在"意义"两字上面。

如果是材料题目,就要弄明白事件的中心思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关键词等等。然后提炼中心论点,提炼的方法可选择事件的不同侧面,由不同特点进而提炼中心。

1.2布局

审明题意之后,就开始搭框架,即布局。通常,三分钟的评述,考生想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可,就好像一个有三个抽屉的柜子,审题,就是搞清楚是做书柜还是衣柜,而布局阶段,就是设计三个抽屉分别放点什么,到了最后即兴评述的实施阶段,就可以按照计划往里面装自己想装的东西了。

布局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这里提示三种较为常见的布局方法。请注意,切记不要对其产生依赖感,因为这样的"模板"可以完成即兴评述,但不一定能完成一篇精彩的即兴评述。而且考题千变万化,没有一个模版可以放诸四海而皆准的。

1.2.1主题分解法

即把一个主题分散为三个小主题,分别进行阐述。如:"我的家乡最美丽",可以分解为:①景美;②食美;③人美,分别举例子加以阐述。

1.2.2逻辑认知法

按照一个事物的逻辑认知过程进行评述,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比如:"对大学生整形整容"这个题目,可以从三个方面:大学生整形整容的现状,大学生整形整容的成因,如何正确进行疏导来进行评述。

1.2.3举例证明法

同样分为三个步骤:

①对这个话题你的认识;

②举例说明你的看法;

③谈谈这个话题的现实意义。

1.2.4类比分析法

①说明两个事物的属性(识别)

②阐述他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比较)

③联系实际,从正反两个方面例举(推理 判断)

④对自己的观点进行简要总结,最后,发出呼吁、倡议等(论证)

2 在进行即兴评论环节的时候,考生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表达自己的观点要鮮明,不能模棱两可,不能语焉不详,不能东拉西扯,不能说了半天还没有说到自己正题上。

2.2评论语言要干净简练,不要用太多口语助词、副词,像"那么""就是说""然后"之类的连接语言,"啊""钦""嗯"之类的语气词要尽量避免高密度出现.

2.3身体在评论时要保持自然,不要手舞足蹈,情绪过于激动。

2.4语言最好要轻松幽默,不要危言耸听,不要上纲上线,举重若轻。用事实讲道理,贴近听众,是最好的评论方式。用语应该符合考生自己的身份。

2.5学会延伸。就是依据事件本身,从特点出发,引伸开去,一是把事件的意义尽量向深度广度延伸。要尽量说透,说深、说厚实,带有真理式的力度。二是把事件的延伸过渡到现实生活中。结合社会现象,自然现象,或某一发展规律,将话题带入生活,将话题活化。如果想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必须摆脱现象的迷惑,而是用专家的语气,从事件的根源出发,透过现象看本质。

2.6发表己见。通过话题延伸,陈述自己的观点或专家的观点,引发听众思考,从中得到借鉴,达到评论话题的目的。发表己见时要认真严肃,尽量用真理式的话语或名人名言来牵引,用不可动摇之论据,使评述更具权威性,比如:用“俗话说、一位名人说过、通过采访得知、专家学者说等等”引出结尾。总之,发表己见时要真理与感染力并重,没有感染力的评述是不成功的评述。

猜你喜欢
观点审题口语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口语对对碰
口语对对碰
看影视学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