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异形螺纹的加工方法

2019-09-10 03:16王丽
炎黄地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宏程序工艺分析

王丽

摘 要:文章以LY12硬铝材质的典型零件进行实例分析。针对薄壁零件和圆弧螺纹两大难点进行介绍,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实例加工。

关键词:异形螺纹;宏程序;工艺分析

1 典型实例工艺分析

1.1零件图分析

工件特点:壁薄、精度高,异形螺纹。材料为LY12硬铝,毛坯尺寸为∅90×90。单件加工。

(1)硬铝具有很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但耐腐蚀性较差,强度高,有一定的耐热性。加工时容易粘刀,应合理选择切削三要素,和切削液。

(2)由于零件右端内外轮之间的壁厚最小部分为1mm,所以在车削时应分粗精加工,并充分冷却后才能精加工。

(3)为保证装夹稳定性,应先加工零件左端,在加工零件右端。

1.2刀具的选择

(1)根据工件材质选择

由于工件材料为LY12硬铝,建议使用下列三类刀具之一:

①不镀层的超细颗粒硬质合金刀具。

②带未含铝镀层(PVD)方法的硬质合金刀具等。

③用金刚石刀具。

(2)根据工件图样选择:

该零件图的圆弧螺纹深度较深,采用尖刀或30度外圆偏刀,会产生加工干涉,故只能选取圆弧车刀,在选用圆弧刀时要根据所加工的螺纹圆弧的大小来确定,圆弧半径R对刀尖的强度及加工表面光洁度的影响比较大,选用的圆弧刀的半径要小于所加工的螺纹圆弧的半径。半径不宜选择太小,否则不但制造困难,还会因刀具强度太弱或刀体散热能力差而导致车刀损坏。因此我选用R2的圆弧切刀来加工该圆弧螺纹,外轮廓的台阶轴采用35度偏刀加工。

1.3加工工序的劃分

(1)粗精加工工件左端外轮廓,外锥至尺寸要求。

(2)粗精加工工件左端内轮廓,∅40至尺寸要求

(3)粗精加工工件右端外轮廓,∅76至尺寸要求。

(4)粗精加工工件右端内轮廓,∅46至尺寸要求。

2 解决方案

2.1加工薄壁零件时

(1)薄壁零件的工艺要求

车削薄壁零件易变形,这主要是工件内部存在内应力和夹紧力不均匀而产生的夹紧外应力,根据薄壁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理的工艺方案,是保证薄壁零件的加工质量的关键,同时要从防止变形和保证精度出发设计加工工艺。所以应利用镗孔刀先加工内孔,然后再加工外圆。

(2)工件的装夹

对于一些壁厚较薄,且外圆无法进行装夹的薄壁零件需采用心轴进行固定,同时要保证内孔加工时的同轴度。对于较短的薄壁零件,三爪卡盘显然不够装夹,这时就要用到软卡爪,不仅可以防止薄壁外形被夹变形,也有利于较短薄壁的装夹。该零件选用三爪卡盘装夹,夹紧力不要太大,防止夹紧变形。装夹工件时应注意不要让工件晃动的太明显,因为图1中零件的外圆直径尺寸为∅76mm,毛坯直径为∅80mm,单边只有2mm的去除余量,所以晃动过大会导致同轴度超差,最终导致薄壁的壁厚不一。

(3)薄壁零件的加工方法

加工时需要把粗加工和精加工按顺序进行,以免粗加工时切削力过大而导致零件变形。由于该零件的尺寸要求高,粗加工完充分冷却后再半精加工,主要是修正粗加工中产生的变形,最后在再精加工,外形和尺寸才能得到保证。

(4)刀具的几何参数、切削用量和切削液

合理选择刀具的几何参数对薄壁零件的车削加工相当重要,车薄壁零件时,选用刀具要求刀柄的刚度要高,车刀的修光刃不宜过长(一般取0.2mm-0.3mm),前角要大,刃口要锋利,吃刀量要小,避免切削力过大导致零件变形。冷却液要充分供给(选用煤油),防止粘刀及粗糙度变差。

2.2加工异型螺纹时

对于异型螺纹而言,由于其形状较为复杂、而且具有不固定性,因此无法利用G76和G92对异型螺纹进行车削加工,由零件图可知圆弧螺纹螺距7mm,切深为3.5mm,所以可以采用直进法使用G32与用户宏程序相结合的办法车削加工异型螺纹,就能够解决异型螺纹的车削加工问题。但由于螺距较大,所以主轴转速不应超过500r/min。如果加工速度过快,撞刀的可能性就越大,为了能加工出高质量的异形纹应合理选择主轴转速。

(1)宏程序编程思路

采用R2圆弧刀分层切削的方式进行;以G32指令由外向里逐层切削。让刀具沿着圆弧F7的螺距运动,从而得到相应的圆弧螺旋线。

(2)走刀路线

①加工凹圆弧时刀具中心以R0.5的圆弧移动。

②加工凸圆弧时刀具中心以R3的圆弧移动。

(3)程序编写

O1 (程序名)

M3 S500 T1

G0 X80 (X定位)

Z10 (Z定位)

#1=0.5 (刀走R0.5圆弧,刀的中心。)

N1 #2=SQ [0.25-#1*#1] (公式)

#3=#1+13.5 (Z向螺纹起点和凸圆弧偏移两个圆心距。)

#4=67.5-2*#2 (X向螺纹起点)

G0 X#4 Z#3 (从X70 Z10定位到X#4 Z#3)

G32 Z-47 F7 (螺纹车削)

G0 X80 (退刀)

Z10 (退刀)

#1=#1-0.1 (每刀进给量)

IF [#1 GT -0.5] GOTO1(判定)

G0 X100 Z100 (退刀)

M5

M30

(4)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零件加工质量,对刀时X向留0.3mm左右的余量,螺纹车完后测量。通过修改磨耗来修调尺寸,最终达到精度要求

参考文献

[1]刘立.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孙德茂.数控机床车削加工直接编程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2005.

猜你喜欢
宏程序工艺分析
SINUMERIK840D系统加工中心增量铣技术
宏程序在加工中心生产中的应用
数控车编程教学中宏程序嵌套的应用
大型弧齿锥齿轮端面掉渣的分析
基于华中系统的轴类零件椭圆面的宏程序编程
浅谈数控车削加工编程教学
浅谈数控车削工艺顺序合理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