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图书馆助力“文化养老”的优势、基本逻辑与创新实践思考

2019-09-10 07:22夏力苗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文化养老创新实践新时期

夏力苗

摘要:“文化养老”是老龄化国家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之中,“文化养老”也日益成為国内社会各界人士所热议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借助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新时期图书馆如何助力“文化养老”进行了一系列探讨,以期为图书馆工作者与社会工作者提供一定地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图书馆;“文化养老”;基本逻辑;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9)03-0092-04

“文化养老”是相对于“物质供给式养老”的一种养老观念,当下,随着社会各界对养老问题及老龄化问题的重视的不断加强,“文化养老”也越发地为人们所关注.早在2012年年初起,全国老年人协会便在其颁布的《关于加强老年文化建设的意见》中便提出要加强老年人“文化建设”,明确的指明了“文化养老”在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2015年,在《全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又进一步深化明确了“文化养老”的概念.《保障法》中规定,国家与社会要加强老年人的文化建设,加大老年人的文体活动.以上文件可以说是老年人养老的重要的政策保障.2017年底,全国老年人协会又提出了落实“文化养老”的具体路径,路径中强调要加大各类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老年人服务建设.截至到2017年底,全国各类老年大学、老年人学校已经有4.9万所,老年在校人数已经有700万人.据不完全统计,67%的老年人乐于参与各类文化事项,如阅读、写作、画画等等.图书馆是最受老年人喜爱的重要场所之一.尤其是免费开放的图书馆更加为老年人所喜爱.然而,从目前研究上来看,图书馆应该如何针对老年人的特点进行服务,尤其是针对“文化养老”这一问题如何展开则亟待深入探讨.

1 图书馆助力“文化养老”的社会背景

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老年人口最的国家,也是老龄化最快的国家之一.根据2018年全国老龄办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老龄人口有2.5亿人,占总人口数的18%,并且,每年以1000万人口数不断激增,预计到2035年,老年人口将会达到35%.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不断地为社会所关注.当下,对于老年人而言,物质的问题大多可以解决.然而,其精神问题则需要进一步关注.从现实情况来看,“文化养老”必然是一个趋势,也是更好地服务老年人的一种选择.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理应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参与老龄化的事业,为老年人服务贡献一份力量.从国家宏观发展上来看,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社会的一系列问题,图书馆作为老年人精神需求获得地,助力老年人服务也是刻不容缓的.当下,社会、社区发展日益月异,图书馆在社会治理中也承担着重要的功用.随着老年人的不断增多,老年群体也有着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诸如人际关系、个体自身问题等等.图书馆可以与一部分优秀的老年人对大多数老年人群体进行思想引导,通常,这部分老年人群一般都是有着丰富的工作经历、阅历的个体,图书馆可以与这部分老年人一道从事社区治理,从而为教化民众、提供群众文化素提供支持.

2 图书馆在“文化养老”的方面具备的优势

图书馆作为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一直是人们所喜爱的重要的休闲阅读场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图书馆是社会文化促进的重要服务场所,同时,它也是文化传承、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从阅读需求的来看,老年人对阅读需求是较大的.大部分老年由紧张的工作中退休到家,转变到一种无规律的生活状态,与外界沟通逐渐变少,较容易产生诸多心理上的“不适应”,诸如:“被遗忘”“被弃”“脱离生活”等感觉,继而产生对自我价值的否定.因此,大多数老年人会转到图书馆去寻找精神食粮,图书馆对于老年人而言,有着诸多服务可以提供.

2.1 信息资源与服务优势

从老年群体的需求上来看,老年人对阅读的需求基本上分为三类,一类是“休闲型”阅读者,这类阅读群体大多会选择与社会最新的动态资源进行阅读.二类是“研究型”的阅读,这类读者大多是从事教师或科研岗位上退休下来的诸者,这类读者则侧重于寻找单一、专业的阅读资源进行阅读.三类则是“应用型”读者,这类读者动手能力强,乐于参与社会实践,进入图书馆后,老人们会针对日常生活中具体问题在阅读中寻找答案.与大多书店、社会文化室相对比,图书馆集中了相对比较全面的信息资源、书籍报刊以及各类音像制品,同时,图书馆能够有针对性地为老年人进行提供相对比较集中的阅读材料.在图书馆中,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基本上都可以得到满足.相对于书店、社区文化室来说,图书馆不仅仅提供是信息资源,更重要的是服务.图书馆可以为老人读者提供舒适的环境、阅读场所以及各类阅读设施,甚至休闲设施.同时,图书馆可以针对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提供更为贴心的服务.图书馆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流动式的图书馆服务.

2.2 活动平台的优势

阅读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是一个重要载体,同时,大家也将阅读视为加强社会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图书馆可以为老年人读者提供阅读信息与便利的同时,还可以为老年人们提供一个交际的平台.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的引导者、群众文化服务的提供者,有条件、也有人力,可以为老年人读者提供更为妥切的集体性活动,如可以为老年人读者们定期举行读书会、讲座、各类文化作品展览.在一定时空范围下,老年人也可以成为图书馆对外服务的重要成员,如老年人可以以自身的专业优势、阅历为社会、社区群众提供讲座、科普知识等等,或担任主讲嘉宾,或为大家分享读书心得.老年人不单一是被服务、被照顾的对象,更是阅历丰富的智者,可以从“老有所需”转变为“老有所为”.对大多数图书馆而言,这种既服务于社会大众,又服务于老年的服务是极为可以做到的.同时,图书馆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一种文化氛围,不同类型的老年人通过图书馆这一平台,获得不同程度上的满足之余,更重要的是可以享受到图书馆这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人们在图书馆可以一人一书,还可以多人共赏.在图书馆这一个庞大的公共空间中,老年们还可以结交一部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获得阅读需求、社会交往需求的同时,获得心灵上的慰藉.

3 新时期图书馆助力“文化养老”的基本逻辑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着基本逻辑的,若想使其发挥积极的功用,惟有了解其基本逻辑,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事物的发展,这是一个人所共所的重要事实.对于图书馆助力“文化养老”的功能性发挥而言,也是有其内在地发展逻辑的,在实践之初要充分了解其基本逻辑.

3.1 针对“文化养老”要提供法律支持与资格认证

早在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英国、挪威、德国等国外先进国家便开始实施了“文化养老”这一模式,在全国各地各类高校图书馆中有序地推行,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支持.如美国国家图书馆协会最在1987年便颁布了《老年读者服务指南》号召关爱老年群体,重视老年人读者服务.日本在1992年版布了《老龄化读者服务纲要》,明确提出,对老年人读者服务的具体规范与要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老年人服务经验有一个共性的特点则是二者均非常重要立法要求,这也是美国、日本老年人服务发展比较顺畅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美国、德国在馆员培训与考核的过程中,专门成立了《特殊群体读者服务资格证书》的考查与考试.服务于老年人的馆员,是需要有一系列资格认证的.1983年,日本在调整《图书馆馆职员令》时也规定,服务老年人区域的馆员必须有资格认知才可以从业.

3.2 硬件设施无障碍化与特殊化处理

新时期,国家对事业单位、公益部门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构成的重要载体,对“文化养老”无疑有着积极地助推性作用.老年人群体是一个庞大的异质性较强的群体,由于其身体素质、借阅惯习及阅读需求的不同,而导致其需求有较大的差异.加之,老年人读者身体机能退化,使得图书馆服务老年人的区域的设备要具备无障碍化特质.首先,图书馆需配备老年人读者专门阅读区.老年人在身体素质、视力等方面均是相对较差的,则需要一个场所无障碍,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阅读场所应配备放大镜、老花镜以及老年人读者专门用的椅子.图书馆在布设图书时,读者要考虑到老年人读者的视力需求,采购与布设一些字迹相对较大,较为清晰的书籍给读者.其次,要设立老年人读者阅读区域.众所周知,老年人阅读方式与阅读习惯与年轻人不同.老年人阅读时间较长,且较为喜欢熟悉的环境,同时,喜欢安静.而当下大多数图书馆由于阅读群体与阅读习惯的不同,总会在不同程度上有着一系列噪音,使得老年人读者无法安心阅读.因此,设立老年人读者服务区则是极为关键的.在国书馆特定的区域中,设置一个专门的老年人读者服务区,并通过隔音设置为老年人读者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区域,以供老年人读者服务则是极为必要的.

3.3 阅读活动要系统化、专门化与人性化

正如上文所讲,不同年龄、不同兴趣、不同习惯的老年人构成的老年人阅读群体,其阅读需求也必然有所不同.因此,在开展老年人阅读活动的过程中,要秉承多元化、多样化、多极化的原则来展开.如举行老年人朗读比赛、书法大赛、阅读分享会等等.同时,这类活动在做系统化处理,首先,要主动了解老年人读者需求,消除老年人的信息障碍.其次,要有序地帮助老年人读者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让有兴趣爱好地老年人形成“抱团”效应.同时,图书馆方面还要定期邀请专家开办一系列讲座,开办老年人读者感兴趣的书法、养生、花卉等等内容的讲座与沙龙,来丰富老年人读者的日常生活.同时,图书馆还要定期加强宣传,向老年人读者提供宣传他们的各类活动,举办老年人阅读培训,甚至为老年人提供继续教育培训,以满足老年人读者的各项需求.另外,图书馆还要考虑到身体不便的老年人阅读需求,可以将图书馆服务的半径加大,实现点对点、点对人的服务需求,可以汽车图书馆的方式、互联网服务的方式定时定点的为社区、近郊的地方的身体不便的老人提供图书服力.老年可以通过书面申请方式向图书馆借鉴,图书馆可以指定专门人员为老年人读者提供书籍,读者用完书后,再寄回图书馆,中间既节省了时间,又为读者提供了读书服务.

4 新时期图书馆助力“文化养老”的创新实践

新时期以来,国家对图书馆助力“文化养老”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各级各类图书馆也做了一系列的实践性调整.综合各级各类图书馆调研情况,笔者提出新时期图书馆助力“文化养老”的创新实践的看法,具体实践如下:

4.1 扩大宣传吸引老年人读者走进图书馆

新时期,图书馆有着新目标定位,老年人服务应该是其重要的服务内容之一.对于圖书馆来说,要想发挥其重要的促进性作用,有着庞大的受众群体,则是极为必要的.因此,图书馆管理人员则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吸引老人参与图书阅读以及图书馆所举行的各类活动.一方面,可以在各类高校、社区建设图书馆服务分馆.采用多种形式与手段动员老年人群走出家庭、走进社区、参加教育活动.如,开展专题讲座、座谈会,进行成果展示、专栏宣传,外出参观等,真正做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只有动员最广大的老年人群参与,才能发挥最强大的集群优势.另一方面,可以与社区合作,采用“订单”培养式对老年人读者进行服务,以老年人读者下订单、图书馆配菜单,政府来买单的模式对老年人读者进行周到的服务.图书馆可以根据图书体系与社区调研的基础上对,对老年人的需求现状进行了解,及时开出满足社区老年人需求的课程,让老年人读者可以享受到文化大餐.

4.2 加大对图书馆“文化养老”财政与政策支持

马克思经济学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机构,对老年人读者的服务一方面源于馆员的服务能力与态度,另一方面也源于政府对图书馆机构的支持与建设,尤其是针对“文化养老”方面的投入.当下,不少图书馆只能满足人们日常正常阅读,而不能单独设立区域、提供设备于老年人读者,为老年人提供贴心的读者服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部分图书馆的办馆经费显得捉襟见肘,经费不足成为制约分馆推进的瓶颈.显然,政府层面应提高财政支持力度,逐年增加老年人人均阅读消费经费和必要的公益活动经费,确保文化养老落地生根.另外,公共图书馆还应学习并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国家老龄办的政策,新时期,国家已经提出新时代文化领域深入开展文化养老的文件精神.因此,各级图书馆机构要充分结合图书馆实际,充分诠释国家对“文化养老”政策的含义,提炼通俗易懂、可学可用的理论知识,更好地指导文化养老工程.另外,为确保文化养老落到实处,需紧密结合文化养老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来设立管理标准、规范群众行为、调动积极性,从而促进工作任务达标.在管理团队建设方面,应该考虑成立社区分馆管委会,动员社区里有爱心、有经济实力的人士参与;在制度管理方面,应建立健全图书馆关于老年人读书服务的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以确保老年人读书服务的有效展开.

4.3 加强图书馆老年人读者相关的数字化建设

新媒体时代,数字化资源已经成为人们应用的重要资源.对于老年人读者群体而言,对数字化资源也有着极大的需求,如各类书法、花卉、养生的视频,各类知识的讲座等等,都极度地受到老年人读者喜爱.然而,从目前国内各类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来看,大多数图书馆更加侧重于常规数据资源的建设,而对老年人专题性的数据资源尚有所欠缺.因此,在新时期,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老年人读者的“文化养老”,图书馆机构则需要进一步盘活载体,推进数字化发展.建立健全图书馆各类数字化设施设备,开辟老年读者数字化建设区域,根据其在文化养老工程中的地位、作用及切身需求,开展广泛的调研,建立能够助力文化养老工程发展,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信息平台效应,满足老年人兴趣成长的多元化、正规化、灵活性强的需求.同时,图书馆还需要加强数字化网格建设和智慧图书馆的运用,逐步完善网上学习资源库,还可以建立老年人的学分银行的方式,来促进与帮助老年人学习.另外,图书馆机构要针对老年人读者群体的需求,做好数字化服务的创新.大多数老年人读者群体对互联网技术有需求,但与大多数年轻人相比,他们更加不善于操控数字化的各类资源.因此,图书馆则需要根据老年人读者提供一对一的服务,并且,在数字化资源建设的过程中,着手建构带有老年人需求的数字化服务信息与操控系统,以使得老年人读者获得更佳的服务体验.

参考文献:

〔1〕朱逸琳.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助力社区“文化养老”的创新实践[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8(09):62-64.

〔2〕胡霄.“文化养老”趋势下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探析[J].河北科技图苑,2018,31(05):55-59.

〔3〕付长玉.十堰市图书馆“文化养老”服务新思考[J].公共图书馆,2017(03):43-46.

〔4〕陳刚.基于老年人行为心理需求的公共图书馆适老化研究初探[D].天津大学,2017.

〔5〕俞清.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研究与对策[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7(02):70-73.

〔6〕李少慈,陈宝丽.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管见——以朝阳市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35(07):20-21.

〔7〕蒋君卉.新媒体时代文化养老探析[J].戏剧之家,2014(13):239-240.

〔8〕王跃中.公共图书馆文化养老创新探索[A].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中国知网·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编委会.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2014年研讨会论文集[C].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中国知网·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编委会: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2014.5.

猜你喜欢
文化养老创新实践新时期
“文化养老”初探
“文化养老”视域下养老路径的发展探析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文化养老”的实践与探索
对离退休老同志安度晚年生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