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实现途径论析

2019-09-10 07:22刘艳红储著斌
高教学刊 2019年26期
关键词:制度建设党的领导

刘艳红 储著斌

摘  要: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是“双一流”大学建设任务与改革任务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提出了重要要求,即“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要通过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民主管理和学术治理、强化信息公开与社会监督、切实强化管理育人等措施让这一重要要求落地生根。

关键词:高校治理;党的领导;制度建设;管理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6-0008-03

Abstract: It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y building to improve the inner governing body of the university, which is requested by Xi Jinping, the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PC,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efficient governing, duly management, and beneficial atmosphere". To implement these requirements, it is necessary to fortify the CPC's leadership of the universities, improve the institution construction, perfect the domestic management and scholar governing, increase the information publication and social supervision, and strengthen the measurement of talent cultivation through management.

Keywords: university governing; leadership of the CPC;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talent cultivation through management

推进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结构的特质是党的领导[1],根本在于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一、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是“双一流”建设任务的重要内容

2015年以来,为了实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任务,国家与地方不同层次的建设方案、实施意见均已密集出台。在不同层级的“双一流”建设中,各地各校均异常重视“双一流”建设任务的“硬性”方面的要求,例如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等。其实,“双一流”的改革任务即“软性”方面的要求也异常重要。

根据国务院2015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制度设计,改革任务与建设任务同等重要,都属于“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的第十条规定了五项改革任务为: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实现关键环节突破、构建社会参与机制、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在这五项“改革任务”中,前四项均直接或间接与现代大学治理或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内容相关。仅就第二项改革任务“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而言,就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建立健全高校章程落实机制,加快形成以章程为统领的完善、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加强学术组织建设,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其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扩大有序参与,加强议事协商,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共青团、学生会等在民主决策机制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师生代表参与学校决策的机制等[2]。因此,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是“双一流”建设任务的重要内容。

二、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底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3]。“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成为新时代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这一要求,体现了高校德治(以德治校)、法治(依法治校)与自治(大学自治)的有机统一。“治理有方”侧重党和政府的层面,要求大学治理立足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崭新方位,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治方向与发展方略,体现依法治校;“管理到位”侧重高校内部管理的层面,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各项措施、政策能够落实到位,实现大学的德治、法治与自治;“风清气正”则是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良好效果的彰显,侧重以德治校要求的全面落实。

中国特色现代大學治理体系要做到治理有方。一是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明确大学治理对于“双一流”的推动作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3]。二是坚持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政治方向。就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而言,“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结合起来,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4]”三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四是全面实施“双一流”建设方略。既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又要建设国内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既要完成“双一流”的建设任务,又要实现“双一流”的改革任务即在大学治理方面的任务。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要做到管理到位。一要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对各级党委而言,“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对高校党委而言,要“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5]”二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6]。三要深化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总书记关注教育体制改革,提出改革的任务:要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投入体制、考试招收及就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人事薪酬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使得不同级别、不同类别的教育工作能够与教育规律相符,能够与人才培育规律相符[7]。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要做到风清气正。“风清气正”是高校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根本要求。高校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首先,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正确处理好党中央权威和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关系;其次,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持续强化党内监督,保持正风反腐的战略定力,目的是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再次,是增强党委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最后,要发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的作用,坚持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三、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实现途径

一是强化党对高校的领导。高校要在党的思想领导下实行校长负责制度,不断完善党委会议、校长办公会议的议事决策制度。高校党委对院校工作进行思想领导,以党的发展原则指导高校管理工作开展,并负责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全面履行党在高校中办学治校的重要责任,全面落实党建工作的责任制度,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全面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严格按照“三重一大”制度执行。强化高校院系管理中党的领导,全面发挥院校管理中党委的核心价值,建立完善的党政会议体系,利用联席会议来对院系的重要事项进行讨论与决策。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从严治党理念,并且将其延伸到高校基层党建管理中,充分发挥党支部核心作用。[8]

二是注重制度建设管理。坚持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民主管理以及社会参与的制度体系。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需求为准,制定科学合理的办学方向与教育体系,完善以高校章程为核心的内部规章管理制度。按照法律政策的相关要求以及高校管理实际情况,立足于整体设计与顶层设计两个方面进行制度完善。其中,涵盖了高校内部控制体系、高校办学自主权监督管理体系等,对高校组织机构、领导体系等内部治理结构做出详细规定,以保障党委思想带领下的高校校长负责制度可以全面落实。界定高校与二级教学单位之间的权责关系,构建二级教学单位管理体系与治理机构,使得制度体系层次分明、简洁明确。高校要重视法律法规与高校规章制度的宣传普及活动。从日常教学活动与管理手段等方面来提升高校教职工以及学生的法律意识与法治观念,培养正确的法治思维以及利用法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觉的法治文化习惯。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人事纪律以及经济纪律,按照规章制度中细节办事,将其落到实处。高校要建立规章制度监督管理体系,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公示报告,与教职工、学生一同进行监督。建设问责机制与申诉机制。[9]

三是健全民主管理与学术管理。完善高校教师学生参与校内民主管理监督的流程与体系,充分发挥教职工与学生的监督主体作用。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推动学术事务去行政化。提高高校学术委员会建设水平,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学术发展、学术评价等事项中的重要作用。确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突出同行专家在科研评价中的主导地位。

四是强化信息公开与社会监督。积极推进高校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制度等校务公开。高校要对照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手段,强化工作开展的透明度,打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校务工作体系。

五是切实强化管理育人。基本任务是“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加强教育立法,遵守大学章程,完善校规校纪,健全自律公约,加强法治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促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具体内容包括: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制(修)订教育规章,保障师生员工合法权益。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结合大学章程、校规校纪、自律公约修订完善,深入挖掘高校各个管理岗位教育作用,根据岗位的实际情况与要求制定岗位说明书,详细列明管理培育人才的内容与实践方式,健全不同岗位与群体的公约体系,让教职工与大学生能够形成自觉自律的意识与行为习惯。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根据社会主义政治学家、学术研究者的要求与优秀干部标准,选择与自身要求相符的领导队伍,制定管理干部培训五年规划,提高各类管理干部育人能力。加強教师队伍管理,严把教师聘用、人才引进政治考核关,依法依规加大对各类违反师德和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力度,及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加强经费使用管理,科学编制经费预算,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的育人导向。强化保障功能,健全依法治校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开展依法治校创建活动。把育人功能发挥纳入管理岗位考核评价范围,作为评奖评优条件。培育一批“管理育人示范岗”,引导管理干部用良好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行为影响和培养学生[9]。

此外,我们在实践中应尽量避免两种错误认识。一是认为随着近年来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步伐加快,特别是在国家教育部的强力推进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二是认为现代大学制度也就是西方的大学制度,西方模式就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模板,唯西方大学制度为标准,符合即为正确。认为我国实行的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不符合西方的实践,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只需拷贝、复制西方即可。

对于第一种认识误区,我们需要引导。虽然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框架体系基本形成,但是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尚未形成固定模式。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战略任务,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属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对于第二种认识误区,我们需要批判。事实上,现代大学制度具有历史性和多样化的特质。即使就西方大学制度自建立以来的实践而言,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中。在厘清现代大学制度的发展历程和本质内涵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根本特征、实践优势等,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增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制度自信,推进“双一流”和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意义重大。

在实践中,我们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自觉坚持对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制度自信。普通(公立)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并为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所重视,实现了理论自信。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符合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制度。对这一领导体制,我们需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党的领袖的经典论述,反对和批判各种错误认识,增强理论自信。

二是主动避免陷入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制度迷信”。在树立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制度自信的同时,我们要坚决破除“制度神话”,避免走入“制度迷信”的怪圈。关于制度,我们曾经和正在建构“两个神话”:或者过分迷信制度的自发作用,认为我们从理论上设计出一个好的、先进的、优越的制度,就想当然认为它在实践中必然具有现实性,这一制度就能解决我们希望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过分迷信制度的万能作用,认为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的发展进程,中国社会进一步意识到制度的意义与价值,对制度的作用越来越推崇,但是过了头就想当然地认为制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了。对于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而言,我们要自觉维护制度的权威,培育制度意识;理性认识制度的不能,走出制度神话;充分彰显制度的价值,建设制度文明,在增强制度自信的同时避免陷入“制度迷信”的窠臼。

参考文献:

[1]张迈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结构的特质是党的领导[N].光明日报,2018-01-22(05).

[2]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5]64号)[Z].2015-10-24.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7.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6.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6-377.

[6]習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9.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4.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60.

[9]教育部,等.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17]7号)[Z].2017-03-31.

猜你喜欢
制度建设党的领导
科技看百年
如何让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加强公德制度建设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究
提升南昌市软实力研究
对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一致性的认识
葡萄牙大学章程对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启示
朱景文: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
张荣臣:党的领导是最根本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