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干戈为玉帛

2019-09-10 07:22盛燕娜
教育家 2019年23期
关键词:攻击性矫正成人

盛燕娜

镜头:吃完点心,大家准备上课了,生活老师生气地走过来,后面还跟着单某某。“发生什么事情啦?”我问。生活老师说:“你看这个孩子!刚才点心有剩余的,我就给小朋友分掉了,在厕所间里单某某说我,‘你这个老东西,点心都给其他人吃,不给我吃’,我有给他吃的。”单某某说:“今天我早饭没有吃,吃这点怎么够啊?”“点心是每人一份,今天因为有小朋友没来,所以才有多出来的,老师给你了,你还要骂老师,这样对吗?”单某某不说话,只是瞪着我看,一副全世界都欠了他的神情。

“老师,单某某打我。”从2011年9月开始,这个声音不断地在我们班里响起。单某某是大班转进我们班的孩子,他出手很快,嘴巴厉害,永远都认为自己是对的。

儿童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较频繁、较严重地指向他人,或身体或言语的攻击表现,是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消极的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历来为心理学和幼儿教育研究所重视,不仅会影响幼儿道德行为的发展,而且如果任其升级并延续到青少年时期,就容易产生攻击性人格。因此,教师需要及时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加以干预。

根据我的观察,单某某是一个外向、聪明、好动的小男孩,也是一个敏感、要强、易怒的孩子,自控能力较差,有攻击性行为。这些都源于缺乏爱。

由表及里——从行为到成因的分析

对单某某的攻击性行为进行矫正,我们首先对其攻击性行为进行为期一周的观察、记录,发现其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为:推搡同伴;拍打同伴头部、背部;拉扯同伴的胳膊、衣服;经常有言语攻击;攻击行为每天都会发生,平均每天两次以上。攻击性行为的动机主要有:和同伴争当动画片中的角色,与同伴争抢玩具,引起同伴和老师的注意。

记录行为后,我们认真分析单某某攻击性行为的成因,认为家庭是诱发孩子攻击倾向的“导火线”。单某某的父母离异,平时妈妈上班很忙,只有每周六把孩子接到自己那边同住,爸爸每天打牌,把单某某交给爷爷奶奶代为管教。在奶奶家,单某某是单独一人在一个房间睡觉,奶奶觉得孙子很调皮,对其管教很是严格,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打和骂。通过沟通我们得知,单某某非常害怕爷爷,有时他做错了事,爷爷会比较粗暴地对其进行惩罚,甚至用棍子打他。我们经常看到单某某身上有乌青或者抓痕,每次问单某某这些伤从何而来,单某某都说是自己撞到的。单某某小小年纪,却遭爷爷这样的打骂,还要担心自己向老师陈述后,老师告诉家长,自己又会被爷爷打,只能自己默默地承受,真是令人心疼。

其实单某某也有优点,比如玩游戏很灵活、反应快等,但这些优点却没有被爷爷奶奶看到,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会导致孩子情感冷漠、自卑,容易形成粗鲁、暴躁的性格。家长的随意打骂在无形中也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在孩子的意识中,只要是不顺心的时候都可以打和骂。

步步改造——行为干预策略

分析清楚基本情况与成因,我们便决定“对症下药”,对单某某的行为进行干预与矫正,主要采取以下几项策略:

适度惩罚,干预意识。对幼儿来说,最大的愉悦莫过于获得其他人的关注,那些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大声斥责的家长,某种意义上是在强化幼儿的不良行为。单某某很在意同伴和老师对他的看法,所以在他攻击别人的时候,我们就采取暂时隔离(座位调整到与同伴相差一米,做事情与同伴分先后)的方法。这是全班孩子讨论的结果,老师提出问题“当别人欺负你的时候你还喜欢和他在一起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后面達成一致:将欺负人的小朋友与大家分开一节课的时间,继续表现糟糕就增加时间,表现好可以减少时间。

有了这样的约定,当单某某出现过激行为时,我们不会马上责备他,而是请他与小朋友暂时隔离,并告诉他,这既是保护他也是保护其他小朋友。刚开始,单某某在被隔离时,会时不时地出现对其他小朋友的不友善行为,所以每次都会被延长隔离时间。他总是不服气,用很生气的眼神看着老师。老师会跟他说:“我还是很喜欢你的,你是因为做错了所以才会和大家分开。”其实单某某是很喜欢和小朋友在一起的,但是我们说到做到,隔离多久就是多久,渐渐地单某某的攻击性行为少了很多。当然,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让其“坐冷板凳”。同时不能忘了,每个幼儿都渴望得到成人的关爱、赞扬,成人给予幼儿的爱越多,幼儿关于爱的体验越丰富,对周围事物爱的反馈就越多。在生活中,我们也积极发现单某某表现好的时刻,及时给予鼓励。

活动激趣,干预行为。针对他自制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我选取了比较安静的活动“折纸”,培养其耐心做事的习惯。最初让他折百合花的时候,他很生气,告知他这是为了他好,他就说:“你们就是要欺负我。”我们没有过多解释,而是细心地教他折百合。对于大班孩子来说,折叠百合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他很着急,越着急越做不好。等到两天后他终于学会时,他非常开心,我们和他约定,如有不合适的行为表现则要折纸,有一次加一朵。起初,他总是不耐烦,还会说“你加吧,加10朵”。我们认为要让他了解必须为自己的话负责,所以有一天加到了20朵的时候,他意识到自己不应该说这些话。后面他便慢慢接受了折花的方式,说明他能正视自己的错误了。这些活动都是在老师陪同下完成的。

同时,我给他制订表格,名为“单某某的百合花”。上面记录每天产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和时间,慢慢引导他注意到自己的作品一天比一天精致,完成的时间也一天比一天短,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优点,获得成功体验。

同伴影响,情感共鸣。随着幼儿独立性的逐渐增强和心智的不断成熟,成人的权威感在幼儿眼里有所降低,对幼儿的影响变小,同伴关系对其产生的影响则越来越大。我们发现,在喜欢的同伴面前,单某某很善于克制自己,于是安排他和最喜欢的原某某坐在一起。从前他把邻桌几个孩子碗里他喜欢的菜都吃掉,和原某某同桌后,他甚至愿意把自己喜欢的菜分享给原某某。开始时,单某某问原某某:“你有多少喜欢我?”原某某回答:“我只有80%喜欢你。”单某某显得很失落:“为什么不是100%呢?”“因为你喜欢打人,你要欺负小朋友。”“那我以后不这样了,你是不是就可以100%喜欢我了?”“是的。”听到这话的单某某可开心了。接下来,他每天都会问原某某有多少喜欢自己,也是因此,单某某明显减少了攻击别人的次数。

干戈玉帛,榜样示范。针对单某某家里的教育方式,我们对其爷爷、奶奶和爸爸提出了要求,希望爷爷和奶奶不要一不满意就对单某某拳打脚踢,也希望单某某的爸爸能够多陪陪孩子,让他体会父爱,希望家里人能够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家长要了解,成人任何一个细小的动作或表情,都可能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攻击性行为方式的产生,不仅因为孩子解决冲突或进行沟通的方法少于一般儿童,还因为他们所能想到的方法普遍带有攻击性倾向。我们可以给予榜样示范或直接教给其正确方法,一方面成人要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或恶意攻击,另一方面应及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矫正,即使孩子的动机可能是善意的。矫正的重点不在于训斥、批评,因为成人的呵斥或一怒之下的简单体罚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倾向,而在于及时使孩子明确非攻击性行为的方式和方法。

通过一系列干预措施,单某某进步很大,不会再用“暴力”去解决问题了,毕业时对老师表现出深深的不舍。在对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进行教育时,孩子自控能力较差,不能自觉主动地“消除”攻击性意识和行为,注重心理辅导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关键,通过说服教育、因势利导,几乎都可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三幼儿园)

责任编辑:谷珵

猜你喜欢
攻击性矫正成人
论行为主义视野下幼儿学习行为的矫正
养大成人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二维码
动物也秒懂
社区矫正制度的现状与完善
监狱管理创新视角下的循证矫正研究
大学生运动员自尊与自我控制及攻击性的关系
神奇的太阳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