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头脑风暴引发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2019-09-10 07:22朱晓燕
教育家 2019年23期
关键词:劳动者劳动幼儿园

朱晓燕

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天才就是劳动,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可以燃烧起来,而逼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热爱劳动作为幼儿良好品质养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当有效地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中。幼儿园要培养幼儿爱劳动的意识和习惯,让幼儿在劳动中收获成长路上可贵的品质和难忘的经历。

主题活动作为目前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强的生活性、系统性、灵活性,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从教育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等多方位获得发展,在看一看、玩一玩、说一说中提高交往能力,获取新知识,练习新技能。山东省青岛胶州市海口路幼儿园以“乐活”教育为办园特色,让孩子们快快乐乐成长。每次主题活动开展前,教师都要进行“头脑风暴”式研讨,主题中进行“以点带面”式提升,主题后进行“推心置腹”式总结和延伸,“劳动真光荣”主题活动就是在这样的研讨氛围中诞生直至成熟,幼儿也在浓厚的主题氛围中得到锻炼、获得成长。

灵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单纯依靠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劳动的意义太过于片面和抽象,区域活动中也只是让幼儿在动手、交往、探究中粗浅地了解劳动的工具,认识不同职业。幼儿并没有亲身体验过,教育也就变得空洞无力。经过深入探讨之后,我们决定改变以往的主题教学模式,以幼儿的亲身体验为主线开展主题活动。

认识身边劳动者,感受劳动为我们创造的幸福生活。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们身边有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他们都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值得我们尊敬和爱戴。我们以“海园小记者行动——我身边的劳动者”为切入点,让幼儿认识身边的劳动者。

我们让孩子们走出校门,走近劳动者,把他们最想问的问题、最想说的话大胆地表达出来。比如采访小区门卫爷爷、警察、环卫工人、医生、超市收银员等,孩子们的采访对象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他们共有的,就是孩子们对这些人都充满了钦佩与敬爱。小记者行动是有意义的,能够触动幼儿心灵,也是主题活动开展的良好开端。

认识身边的劳动工具,学会正确使用它。劳动者的伟大让幼儿懂得劳动可以创造巨大价值,而劳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是劳动工具。于是,孩子们回家纷纷收集各种劳动用具,并将使用方法牢记在心。分享交流时,孩子们用行动演示了使用方法:用拖把擦地时,顺着一个方向擦得更干净;扫帚和簸箕配合,扫地才会又快又干净。有的孩子还将从网络上找到的有关劳动工具的高科技、新发明的照片带到幼儿园和小伙伴分享。孩子们系统地了解了常见的劳动工具,学会了正确的使用方法。

将劳动付诸行动,让劳动成为爱好。了解了不同的职业和劳动工具,班级的劳动也正式开始了。我们从“班级因我更温馨、幼儿园因我更溫暖、家庭因我更有爱”三个维度开始行动,借助问卷的形式帮助幼儿做好规划,一场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3周里,孩子们用行动告诉大家,自己可以为幼儿园、家庭做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将打扫班级卫生当成活动区的游戏;户外玩耍时,孩子们看到垃圾便会主动捡起;家长微信群中经常会出现孩子们帮忙洗碗、擦窗户、帮妈妈洗脚等照片。他们用自己稚嫩的行为阐述着对劳动的理解,纯真而质朴。劳动创造美,它让孩子们的幼小心灵得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

劳动成习惯,孩子见成长。每位儿童如同未经琢磨的雕塑,需要从开始就把准备工作做好,雕泥、塑形、打磨……在这个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是耐心。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在幼儿阶段。幼儿刚开始进行劳动体验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最直观的感受是在孩子们进行劳动后,现场和劳动前差别不大,甚至更乱、更糟糕。这时,教师应控制住情绪,给孩子们时间,让他们进行摸索、探究,切勿将批评、指责、埋怨挂在嘴边。一段时间过后,孩子们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习惯基本养成。比如下午加餐时,教师不小心将牛奶撒到了桌子上,会有孩子拿来纸巾将其擦拭干净。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通过反复试验证明,“形成或改变一个习惯只需要21天”,幼儿3周的劳动体验也恰好为21天。从幼儿的表现来看,劳动对他们而言已经渐渐成为习惯。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成效显著

此次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归结于以下几点。一是亲身体验式的主题活动,以劳动学劳动,以劳动带劳动,让幼儿在劳动中学习知识,在劳动中感受为他人服务的快乐与自豪。二是鼓励和奖励为幼儿参与劳动锦上添花。对于幼儿的劳动行为,教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适时地给予鼓励和奖励,会为孩子的行为添油加劲。三是家园有效配合促进此次主题活动顺利开展。家庭是幼儿出生后步入的第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里,幼儿需要拥有终身成长的动力。家长放手让孩子去体验,幼儿园鼓励孩子大胆尝试,这些都为孩子们的劳动创造了条件。四是得益于调查问卷的先规划再行动,避免了活动进行时幼儿的盲目和无所适从,间接使幼儿增添自信。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要教会孩子用用脑,有劳动的身、手,有科学的头脑,手脑并用才能创造。”劳动让幼儿学会了手脑并用。一是培养了幼儿归纳整理的能力。归纳整理是一门学问,在收拾整理活动区材料时,幼儿在摸索中学会了同类物品应该放在一起、大小物品需要分开放、杂乱物品要用小盒盛放等。二是增强了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在为班级服务时,幼儿的每一个行为无不展现出主人翁意识,把幼儿园与家庭同等看待。三是提高了幼儿的独立自主性。幼儿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行为应当从小培养,我们需要为幼儿提供劳动的机会,让幼儿体验劳动的过程,学会劳动技能;让幼儿在生活中不仅仅为自己考虑,也可以站在他人的角度想事情、做事情。四是锻炼了幼儿克服困难的品质。在日常劳动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劳动的艰辛,磨炼幼儿吃苦耐劳的品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将劳动作为一项基本的生活技能教授给幼儿,种下一颗爱劳动、敬劳动的种子,让具备优秀品质和能力的幼儿不断前行。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胶州市海口路幼儿园)

责任编辑:王妍妍

猜你喜欢
劳动者劳动幼儿园
致敬劳动者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致敬最美劳动者
爱“上”幼儿园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在云端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