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题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2019-09-17 07:59姜学军田郑玉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0期
关键词:科研能力培养模式创新能力

姜学军 田郑玉

摘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而课题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能够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性,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助力。文章分析了课题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征,指出了实施该模式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障碍,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课题导向;培养模式;创新能力;科研能力

按照我国高校现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有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之分。学术硕士是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为大学和科研机构输送教师和研究人员,本文所说的课题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是针对此学术硕士而言。相对于偏重于实践和技能的专业硕士,学术硕士科研创能力的培养显得更为迫切,而课题研究是研究生参与科研、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途径。

一、课题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界定和特征

(一)模式的界定。根据各高校的做法,以科研课题为导向的研究生个性化培养至少有三种模式,一是研究生参与导师申报的课题,由导师指定某个或几个研究生全程或阶段性地参与;二是研究生独立申报课题,导师根据需要酌情指导;三是从研究生入学就开始实施课题导向计划,激发其科研的主动性,并使之得到全方位的指导,最终提升综合素养。

由于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每个教师指导了十几名研究生,甚至更多,导师有限的课题数量远远不够分配,所以能参与导师课题的只是少数幸运儿;又由于各层级的课题申报大多设置了门槛(如副高级以上职称),国家从未给研究生设置专门的申报系统,所以研究生很难独立申报成功,因此,从目前来看,选择第三种模式更具可操作性,即把“入门学习、研究走向、自主科研、学位论文写作”等作为主线,以解决科研问题、完成科研课题为依托,以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和創新能力为目的,由导师对研究生在研学习期间的科研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二)模式的特征。在这种模式下,研究生入学确定导师后即初步明确研究方向,首先做一些基本研究,参与导师课题的申报,或校级研究生课题的团队申报,或由导师安排科研专题。从搜集资料开始,逐步发展到撰写部分章节,再将自己负责的部分形成论文,即由“助研”过渡到“自主科研”。课题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有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课题与教学密不可分。科研活动是以扎实的理论做基础的,而这些理论是在课堂教学环节学到的。课题与教学的结合有助于研究生全面地理解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综合提升科研能力。进行相关的课题研究,对研究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要求。同时,创新思维、资料的收集与处理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再次,注重个性化培养。该模式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基础和水平,以研究生的专业兴趣为出发点,自选择课题时,导师就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实施个性化和一对一的指导。在学术研究的各个环节,导师与研究生始终处于密切接触状态。

第四,以“四段式”为主线。目前我国的研究生培养主要是“二段式”的,即学生平时上课,写论文时导师介入,这种模式削弱了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以课题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是“四段式”,以入门学习、研究走向、自主科研、学位论文写作为主线,该模式既与传统的导师制培养模式相衔接,具有可操作性,又是对教学规律和培养模式的创新。

二、课题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从社会层面看:教育部曾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旨在提高研究生培养的整体质量水平,为我国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课题导向的培养模式突破了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弊端,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才能,提升综合素养,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从高校层面看: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是为了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满足当今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需要,高校通过课题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更能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培育优良的学风,有利于高校形成相应的竞争优势。

从研究生层面看:该模式一是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不同,前者主要以老师讲授知识、学生吸收知识为主,而研究生阶段在于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以课题为导向的培养模式能够使学生跳出理论知识的禁锢,在科研实践中获得知识并运用知识。此外,通过不断的知识积累与知识再创造,研究生思维深度会有所提高,对待科研问题会有更多创新,从而达到创造性学习的目的。三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课题研究通常需要小组成员的合作,在对不同的观点的辨析中明确是非,在沟通中取长补短,在自我反思与总结中撞出火花,团队协作不仅是科研需要的,也是研究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上必备的素质之一。

三、课题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障碍

(一)课题来源不足且缺乏创新性。目前没有针对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专项基金(仅有个别高校有这方面的建设),导致研究生可申报的课题少,只能参加一些竞赛或参与导师的项目,而导师的课题又不可能让所带的研究生都作为成员,因课题本身会限制成员的数量和成员的结构。

大多数研究生习惯了传统的课程学习,知识来源仅限于教师教授,思路较为局限,对科研选题没有感觉,基本上谈不上创新;导师已经申请到的课题无疑都具有创新性,但对于没有课题或课题少的导师,有可能在选题上不尽人意。一些脱离实际的陈旧课题不再满足社会的需要,学术研究价值小,对学生的学术能力培养并没有多大的帮助。

(二)导师的工作量大。在课题立项时,导师向研究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见解;在课题实践过程中,需要导师的不断指导与建议;在课题结项时,导师要从总体上指出研究的不足以及改进方法。经过这样的指导与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能力与学术思维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而目前,高校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工作压力很大,在研究生遇到问题时,能否给予及时充分的指导和帮助是令人担忧的,一旦出现指导不足、监管不够等问题如何解决?如果没有建立有效的考核和反馈机制,很可能导致研究生的课题实践结果不理想。

(三)学生能力不足。部分研究生在学习方法上仍停留在本科阶段,不具备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的能力,遇到问题时缺乏探索性和钻研精神,只满足于老师的知识讲授,单纯为了应付考试,缺乏正确的学习的态度。此外,大多数学生毕业后选择就业,读研只是为了提升学历层次,学生能否拿到学位与科研能力不挂钩,只要完成了培养方案规定的学时、成绩及格即可,只有小部分学生热衷于学术研究,这种现象导致了大部分学生缺乏学术热情,在课题研究中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缺乏对专业领域深入学习和探索的主动性。

四、课题导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学校营造科研环境和学术氛围。首先,学校应该建立合理的科研保障制度。课题研究要严格按程序进行,以此保证公平性和科学性,同时资助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和团队,可为研究生设立专门的科研课题,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明晰研究进度以及经费使用情况,避免资源的浪费。其次,学校还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在实验室、文献资料、数据库方面加大投资力度,确保研究生的科研需求得到满足。再次,为了加强学术氛围的营造以及为学生提供更加充分的课题来源,学校要定期举办学术论坛和学术讨论,邀请知名学者进行学术演讲,开拓学生的视野,为他们开展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保障。最后,建立量化的考核与激励机制,研究生的科研要与成绩挂钩,教师的科研及对研究生科研的指导要与工作量挂扣。只有从教师和研究生两个方面发力,才能助推该模式的有效运行。

(二)导师加强指导和监督。导师应该掌握和追踪行业动态,站在科研的最前沿,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多申报课题、多中课题,才能让更多研究生参与自己的课题。导师要加强与每一个团队成员的联系,尽最大的努力提供帮助和建议,不能仓促和片面。如果只是提供简单的研究方向的建议,对于学生研究过程中的问题也不能认真针对性地解答,敷衍了事,课题导向的培养模式就无从谈起。

(三)学生提升科研自觉性。学习方式要有所转变,要结合时事热点,关注行业动态,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要注重阅读,在阅读各种文献资料的过程中做好閱读笔记,拓宽学术视野;注重团队的交流和协作,制定具体计划,进行详细分工,集思广益;掌握研究规范和方法;具备批判和创新精神,要结合实践推陈出新,而不是一味借鉴前人的经验和结论,要敢于批判和推翻陈旧的观点,追求创新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彭咏梅,刘海明.西部理工科高校研究生的课题培养模式研究——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例[J].价值工程,2018,37(10):13-15.

[2] 琚林锋,林贤坤,李健.以科研课题为引导的研究生培养方式研究[J].科技资讯,2016,14(07):121+123.

[3] 吴彦文,龚自禄,李诗.以科研课题为驱动的研究生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图书情报论坛,2014(06):13-18.

[4] 艾浩军.基于课题研究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策略[J].计算机教育2013(18):13-15+31.

[5] 周文辉,吴晓兵,李明磊.研究生参与导师课题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04):113-117.

猜你喜欢
科研能力培养模式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科研能力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