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作业的有效性分析

2019-10-06 03:28梁立鑫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10期
关键词:高中有效性

梁立鑫

【摘 要】高中学生在学习心理上已经具有一定的稳定心态,从初中阶段学习转换到高中阶段学习时,高中化学知识结构的重新建构和思维转换都面临着一定的难度。化学作业的有效布置有利于学生尽快地融入到高中化学的学习氛围中,对于所课后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同时,通过化学作业检验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与能力,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学习收获的方式,是为教师反馈教学成果的基本手段。

【关键词】高中;化学作业;有效性

不少学生在作业的完成中书写不工整,仅以完成作业为目的。同时,很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时忽略了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设计与控制题量,加上学生的学习目标意识淡薄,作业的针对性又不强,影响学生化学思维的形成和所学知识的建构,同时不利于其化学学科素养的养成。

在传统化学作业的布置上,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教师日常教学工作调查分析中,得到影响高中学生化学作业有效完成的因素常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因素1:高中学习课程和学科科目比较多,作业总量较大,学生减负不到位。高中学生从初中升上高中,课程量不可避免的增加,同时各科目的作业时间没能均衡分配,不可避免的导致学生的化学作业时间和探究时间被严重缩减。目前,考试在是教育学习的指挥棒,题海战术虽然是效率最低的方式,但同时也能够产生一定的成效,那么课后作业量的增加是最简单的提高该科目学习的一种方式,也是影响作业质量的因素之一。

因素2: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未能成形,目标意识淡薄,面对化学的计算和探究难题存在畏惧心理。同时,化学作业书写不工整,错误率和抄袭程度较高,也反应出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自信心和兴趣。

因素3:化学课后作业的安排在方式方法上比较传统单一。化学作业的形式未能激起学生的探知和求知欲望,大部分学生不了解哪些是需要仔细去琢磨和探究的问题,也不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和应用的问题。化学源于生活,从生活和身边的生产中找到相似的问题和疑问去解决。学生没能去自主地去思考,那么它的主体学习意识就被剥夺了。

因此,在分析找到化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的问题时,也应该正视问题,同时积极探究如何适当解决问题,并给予学生引导,提高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基础技能,引发学生兴趣。

首先,学习科目众多,作业题量过于繁重,是阻止化学作业有效完成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我们知道片面追求作业数量而不是质量,只会导致学生大量抄袭作业,让作业本身的功效大打折扣,无法达到留作业的主要目的。因此,在安排上,各科应按照学科特点保量控时,固定好当天科目的作业用时,教师在布置作业量上要严格把控。从布置作业的情况来看,语文、数学、英语科基本上每天都有作业的布置,则三大主科每天的作业量是固定的。其余科目当天上课所布置的作业或次日的预习作业,在化学作业的时间尽量控制在20分钟内。使学生在日常的作业中就能够形成控制做题时间的习惯。

其次,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遇到难题或计算题不敢下手,很可能就是因为日常的化学作业难度过大,作业难度与学生水平不匹配。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学会分层设计。

化学课后作业的安排是教师教学环节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部分教师却没有重视,在选择作业内容时,习惯简单地从教科书和教辅资料的习题里面随意挑选,不仅题目的难度不容易控制,题目的设计对于接受能力和基础不同的学生也达不到针对的目的,所以作业要分层设计,这就要求老师在挑选作业方面选题要精且针对性要强,难度上在要照顾到班级大部分水平的学生同时,也要给尖子生“加餐”,让有余力的学生在当堂课的基础上与高考等内容衔接;同时给后进生“补餐”,让后进生补全薄弱的知识点并巩固当天所学习的内容。针对不同的水平的学生,设计安排不同层次的作业,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虽然教师的工作量会有所增加,但收获的效果必定也是事半功倍的。

最后,我们常说化学学科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所以在作业的布置方面,应该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化学练习中学与练的结合,同时创新作业的方式方法。比如,对课后的实验探究问题、现实中的化学现象和生活中化学原理进行分析,这样的问题和作业更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化学学习与生活的相关度;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探究和创新意识,通过实验报告、个人小结或收集材料展示的方式汇报所做作业。

创新作业批改和作业评价方法,使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让学生在课堂汇报和作业分析交流中充当小导师的角色,使学生们从他人的作业中获取新思路、新方法,进而发现差异并做出改进。最主要的是,在角色转换中,能潜移默化的增强他们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在针对作业的安排及化学作业有效性的设计和实施中,我认为,多從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并改进问题,用心进行化学作业的布置与设计,从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合才是最有效的、最科学的办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2]王海霞.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有效作业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