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控制的影响研究

2019-10-08 08:04王香妮翟林林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4期
关键词:自我管理能力血糖控制

王香妮 翟林林

[摘要] 目的 探讨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以7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就诊时间段为2018年1—12月期间,将其中的3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另外3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实施个体化教育,比较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行个体化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血糖的控制起到促进作用,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个体化教育;自我管理能力;血糖控制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7(b)-0141-02

2型糖尿病又称为发病型糖尿病,是中老年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在35~50岁之间。2型糖尿病患者并不代表其没有产生胰岛素的能力,有些患者甚至出现胰岛素过多,但其作用减弱,因此需要口服某些药物去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后期,患者抗药性不断增强,需要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1]。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与I型糖尿病一样,具有明显的家族史,根据医学临床研究得知,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及增龄都是糖尿病的诱因,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也会增加患病的风险,由此可见,糖尿病是一种高风险疾病,日常的基础护理十分重要,如果抢救不及时,患者会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厥状态,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一定要将个体化教育理念深入到护理工作中,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2-3]。下面该文针对7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就诊时间段为2018年1—12月期间,对该院实施的个体化教育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以7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将其中的3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另外3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教育。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35.81±2.64)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37±1.45)h,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9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35.98±2.1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49±1.26)h,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n=38)实施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常规教育,每日定时监测患者餐前餐后血糖情况,并做好记录;每周安排2次健康知识讲座,向患者详细介绍糖尿病的诱因及并发症,以及相应的急救措施。患者出院半年以后,做电话回访,掌握患者病情,并对患者提出相关问题,提醒注意事项,鼓励其继续坚持,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观察组(n=38)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教育,具体内容包括:(1)知识。①增加与患者沟通的次数,随时掌握患者掌握的运动及饮食方面的日常知识。②制定调查表,向患者讲解调查表内容之后,要求患者现场填写,根据患者填写内容,全面了解患者掌握情况,了解患者自我检测血糖情况,使其明白定时监测的重要性,以及对身体恢复起到的积极作用。③让经验丰富且心理素过硬的医护人员成立专门的责任小组,患者入院之后专门对其进行疾病的指导。④组织血糖监测培训,医护人员现场示范如何检测血糖,指导每位患者自行检查,直至所有患者全部掌握检测技能。(2)信念。①根据患者的病情,向患者发放健康指导手册,血糖监控手册,提高患者检测能力,增强患者的认知及自控能力,使得患者获取更多信心。②通过多媒体、书刊、讲座及危重患者的现场教育等方式,让患者从多渠道认识疾病,鉴定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如患者对检测仍存在疑问,可现场指出,医护人员向其详细告知定时监测的益处,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③对患者进行疾病的知识宣传,请专业的医生进行讲解,宣教糖尿病所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进行,增强患者依从性。④发放血糖监测记录表,作为随访患者的重要依据。了解患者监测方式是否正确,保证患者熟练掌握技能[4]。(3)行为。①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作息安排,遵医服药,适当增加运动以及每日定期检查。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根据患者病情及胰岛素使用量,制定详细的检测方案,告知患者每日做好血糖记录,作为医护人员诊治的重要参考。③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从身高、体重、职业及患病程度着手,制定详细的饮食及运动计划。定期举行健康知识讲座,运动多媒体声图并茂,使得患者更易懂。④患者出院半年之后做好回访工作,掌握患者病况,对于执行力及检测能力较弱的患者再次进行针对性指导。

1.3  观察指标

①血糖水平,包含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

②自我管理能力,从运动、饮食、用药、足部护理和血糖监测5当面评分,每项0~10分。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纳入到SPSS 20.0统计学软件的Excel表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结果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兩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討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带来的健康问题日渐明显。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人口老龄化呈逐年递增趋势,人口老龄化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日渐明显。糖尿病是中老年人口常见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是一种慢性疾病,是患者与家属需要长期坚持的一场持久战役,因此,糖尿病的日常护理尤为重要[5]。口服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措施,因此,患者生活中对血糖的监测和控制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个体化教育,从知识、信念、行为三大方面着手,为患者发放健康手册,通过多媒体方式声图并茂指导患者对糖尿病进行检测与控制,制定健康合理的运动及饮食计划,做好电话回访,多次指导患者如何正确检测,保证患者全面的护理知识,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有效提高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该次研究,以7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中3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常规基础上配合个体化教育的3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干预前,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行个体化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血糖的控制起到促进作用,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景良洪,曾艳丽,宋凤平.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71(12):99-100.

[2]  曲玉玲.反思性教育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和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99 (21):102-104.

[3]  杨贵云,赵梅珍,郑超,等.基于习惯养成教育的延续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102 (19):12-103.

[4]  欧雪群,兰艳梅,韦连素.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99(4):102.

[5]  姜莹莹,董文兰,毛凡,等.我国六省份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水平及自我效能评价[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6,103(8)76-77.

(收稿日期:2019-04-22)

猜你喜欢
自我管理能力血糖控制
幼儿园小班常规管理初探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学生自我管理的状况及解决对策
评价大型体检中心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分析
社区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