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全面培养体系谋求特色高位发展

2019-10-14 05:36罗丞谭涛
中国教育科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精准课程学校

罗丞 谭涛

一、学校基本情况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是原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重庆直辖后首批重点中学,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校创建于1949年,现包括观音桥校区、铁山坪校区、御龙天峰校区。学校对三个校区实行“六统一”的一体化管理,追求精细、高效、科学、特色、健康、和谐发展。学校坚持“树本砺新”的核心理念,践行“为成就每一位学生的未来服务”的教育宗旨,秉承“海纳百川,德建名齐”的校训,提出“服务个性,追求共生”的素质教育理念,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升。学校坚持“策必广益,行必专精”的管理理念,已形成“民主、和谐、服务、精细”的管理特色,彰显德育序列化、心理健康教育、校本选修课程走班选课等教育特色。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省、市上百项荣誉称号,跻身重庆市基础教育优质品牌名校之列。社会评价这所学校创造了重庆市基础教育领域的“十八中奇迹”。

学校发展的愿景目标是:办成重庆领先,西部知名,全国有影响的现代化中华名校。

学校教风淳正,师资一流。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47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9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奖2人,正高级教师4人,全国模范、先进教师5人,特级教师6人,市级骨干教师45人,区骨干教师75人,区学科带头人10人,区教育导师6人。近年来,在全国、市级优质课大赛中,80多人次获得一等奖,参与全国、省市重点、重大等科研项目100余人次。

学校学风浓厚,素质教育成果丰硕。现有班级130个(含国际班),学生近6000余人。学校先后培养出3名高考状元,1名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奖得主。2006年至今,学校先后培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院校学子150余人,高考单科状元10余名,重点大学升学率逐年攀升,近年来均保持在75%以上。学生先后在科技、体育、艺术、创意作文等领域斩获国家及市级大赛一等奖,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中央电视台多次报道;学生多次获得宋庆龄基金奖励、国家专利、科技比赛国际金奖、合唱比赛全国金奖……

近年来,学校立足两校三区特色发展,观音桥校区开放自主管理,丰厚底蕴,拓宽学习场域和无边界学习,形成了灵巧学习创新的赋能场,开放融合的学习生态;御龙天峰校区精品小班,特色办学,营造精致校园文化;铁山坪校区园林风格的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相互交融,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动态和谐,形成了绿境书香校园文化特色。

面对未来,学校以“多元创新,特色发展,树本砺新,智启未来”为发展理念,回归教育本真,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探索未来学校建设,提炼“树本砺新特色教育思想”,注重在走班选修、校本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精细管理、德育序列化等素质教育领域为学生开辟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积极完善四C课程体系,打造卓越型精准课堂;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未来学校建设;打造智慧校园,营造书香绿境特色校园文化……努力为学生建造成人成才的精神圣地。

二、办学特色

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重庆十八中顶层规划“四C”课程体系、“六元”实践途径、“三优”成果积淀。不断丰富课程资源,升级无边界课堂等,建构起了完备的课程动态体系,也积淀了重庆十八中办学特色成果。

(一)建构动态四C课程体系,开发个性多元课程资源

1、“树本课程”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

着力对国家课程进行整合,探索“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评价,分步达标”。将国家课程整合为三级目标:一级目标即国家必修课程规定的课程目标,注重基础夯实;二级目标是进行适度拓展提升;三级目标是进行拔尖培養。重庆十八中分别于2015年、2016年成功申报市级课程创新基地“文史哲融通视域下的大语文课程创新基地”和“英美文化视域下的体验式英语课程创新基地”。

2、“砺新课程”凸显校本课程精品化

校本课程开发根据“立足校本实际,满足兴趣爱好,体现地域特色,着眼未来发展”的原则,围绕“文化素养类”、“生活技能类”、“社会服务类”、“人生价值类”四个序列已开发出近70门特色选修课。将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生涯规划等地方课程内容选择性地进入学生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鲜活的具有实际意义的熏陶。其中,“几何画板与数学学习”“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于2015年入选重庆市首批精品选修课程序列;“法律与生活”“美丽山城的创意表现”成为2016年重庆市第二批精品选修课程。

3、“海纳课程”落实社团活动课程化

“海纳课程”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培养多种兴趣。突出前瞻性、活动化、系统化、多元化特点,形成“班班有特色,人人有项目,周周有活动”的特色课程氛围,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社团管理采取课程化整合、专业化指导、编写培训教材、自主化管理、常态化实施、激励化评价。重庆十八中建设41个社团,包括相关学科社团,以及美术社、音乐社、动漫社、摄影社、DIY(手工作品)社、天文社、电影社等。

4、“百川课程”拓展人才培养多元化

重庆十八中“百川课程”包括五大奥赛、四大竞赛、CAP课程、科技大赛、发明专利、爱好特长、社会实践活动、雏鹰计划课程、领导力课程等。主要从以下七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加强创新培训,培养实践能力;二是配备人生导师,指导生涯规划;三是开辟社会课堂,培养担当精神;四是进行鉴赏体验,提高人文素养;五是开展交流合作,增进沟通协调。六是积累国际经验,拓展国际视野;七是强化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

(二)“六元”课程实践途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1、锻造精准课堂,再启课堂新观念

重庆十八中以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打造卓越课堂为目标,要求顶层设计优化,备课精准;教师热情智慧,引导精准;学生高效自主,学习精准;考核科学激励,评价精准;信息技术恰当有效,支撑精准。构建优质高效的“砺新精准课堂”。致力于“共性+个性”的课堂追求。

2、探索走班选修,突显个性发展

2015年,重庆十八中通过市级课改重点课题“选修课程走班选课管理研究”,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形成了以“三主五环”为操作模式的选课走班制。在初一年级和初二年级设置了班级特色活动课程,高中各年级均实现全年级走班选课。2017年始,重庆十八中开启市级重点课题“新高考背景下的走班选课实践研究”。

3、坚持海量阅读,拓宽师生眼界

重庆十八中坚持海量阅读,缔造书香绿境校园。最大限度地创设读书空间,把阅读室建在年级,建设4处开放书吧、6间阅览室,每年采购30余万元左右新书。开展读书推介会、征文、演讲、论坛等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2018年6月,启动100万对观音桥校区的图书室和开放式图书吧进行装修,同时开放电子图书图书馆,学生可免费下载资料。在教职工中开展“海量阅读”,以促使教师加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学生中坚持“海量阅读”课程,开拓学生视野,提升核心素养。

4、开展艺体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坚持“两课两操两活动”,定期召开体育运动会、科技节、艺术节。每天坚持集体晨练半小时,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2015年初中男子铁人三项获全国团体冠军,初中男足获得了重庆市第四名、高中女篮获得了重庆市第八名,区中学生篮球比赛囊括了全部冠军。

5、实施自主管理,挖掘管理能力

以社团为组织形式,成立自主管理委员会,形成学校、年级、班级三级管理模式,41个学生社团常态开展活动,培养健全人格,实现自我管理。各种自主管理活动,使学生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他们具备了现代人格,形成世界公民的意识,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求真务实精神;组织学生参加素质拓展活动,增强了团队意识。

6、丰富社会实践,实现无边界学习

重庆十八中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加深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开辟校内实践场所,通过汽车模拟驾驶室、生态植物园等为学生提供教学、实习场所。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与重庆科技馆、重庆自然博物馆、重庆市少管所、铁山坪街道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提供学生参观学习和实践场所;深入社区,为老年公寓、福利院提供服务和帮助;深入工厂、企业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建立起了学生、学校、社会、自然的共同体,让学生明确了肩上的社会责任,认同自己的祖国。

(三)积淀“三优”课程建设成果,深化学校教育底蕴

第一,教师“优良”。主要狠抓三个层面的建设:成长新教师,打造骨干教师,催生区域名师。每年安排数十万元专用师培经费,开设知名教师和专家学者讲座,创造条件有计划地派教师赴国内外教育发达地区进修、讲学、考察,参加一些较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重庆十八中实施“梯级开发”,以激发活力,集约智慧,积淀底蕴。

其次,学生“优秀”。重庆十八中在素质教育各个领域为学生开辟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其中,科技、体育、管弦乐等领域多次获得市级比赛一等奖、科技比赛国际金奖,宋庆龄基金奖励,学生多次获得国家专利。学校先后培养出3名高考状元。2006年至今,学校先后培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院校学子150余人,高考单科状元10余名,重点大学升学率逐年攀升,近年来均保持在75%以上。2019年高考,十八中再创辉煌。理科最高分703分,文科最高分669分,清华北大上线11人。2019年中考取得优异成绩。江北区700分以上高分20人,我校占18人;全区前12名,占12人;全区前50名并列53人,占48人;全区前100名并列101人,占93人。

第三,品牌“优质”。推进素质教育,积淀特色教育项目,锻造学校品牌。心理健康教育市内外知名;艺术、体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两面旗帜;创新教育方兴未艾。学校引进博士生2名,成立“创新人才培养中心”,实施雏鹰计划,与知名大学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全方位落实学科竞赛辅导、大学先修课程学习、学科夏令营、学科特长生培养等,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超前学习,学会理性探究,质疑思辨。首期建设6间创新实验室、12间智慧教室、100平米3D打印实验室、500平方米学生创客中心,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创新空间。

(四)树立文化自信,开启国际教育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国际部于2014年6月经市教委批准,推出中英两国高中合作办学项目,致力于培养“自主探究,影响世界”的未来人才。国际部位于十八中铁山坪校区,目前,国际部正以哈佛毕业的精英团队领衔,与英国伦敦切尔西学院成功合作,实现了中英两国中学名校的“强强联手”。一是教师团队,卓尔不凡。国际部配备优秀教师讲授中方课程,以哈佛毕业的国际教育专家团队作引领,为高质量教学提供了保障。二是课程体系,国际接轨。引进了全球认可的英国A-Level课程体系,主要开设了数学、进阶数学、物理、艺术、雅思、日语等国际教育课程。三是学术资质,官方授予。经英国考试局授权,十八中建立了爱德思考试中心(编号93903)。国际部学生可在本校参加A-Level全球统一考试及各项国际性学术大赛。四是升学指导,量身定制。国际部由具有留学规划师资质和世界TOP30大学名校案例的老师,帮助学生提前规划发展前景和实现最佳留学目标。同时,国际部还与加拿大排名第一的多伦多大学和英国顶尖艺术院校伦敦艺术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实行招生对接,帮助学生开启通往世界名校的绿色通道。五是成绩斐然,持续发展。目前,国际部已培养出2017届、2018届、2019届三批优秀毕业生,同学们纷纷考入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等各国名校。

三、未来学校建设

主要从六个维度推进未来学校建设:

一是探索未来课程。未来课程具有契合、融合、联合三大特征;未来课堂也将更加融洽、合作、开放。重庆十八中着力打造“树本课程”“砺新课程”“海纳课程”“百川课程”为基点的四C课程体系,其中——“树本课程”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砺新课程”凸显校本课程精品化;“海纳课程”实现社团活动课程化;“百川课程”拓展人才培养多元化。

二是锻造未来课堂。以精准课堂为抓手,探索未来课堂形态。要求——顶层设计优化,备课精准;教师热情智慧,引导精准;学生高效自主,学习精准;考核科学激励,评价精准;信息技术恰当有效,支撑精准。开设80余门选修课程,创建41个学生社团。建成两大市级重点课程创新基地:即文史哲融通視域下的大语文学科创新基地、英美文化视域下体验式英语课程创新基地。

三是建设未来教师。培养一支砺新型多元化的教师团队,组建一支适应信息智能时代的组织型、引导型和陪伴型的人文化教师队伍。所谓“砺新型”,就是高素质、创新型教师。所谓“多元化”,就是培育专业化、特长化、综合化教师。所谓“人文化”,即教师转变角色,真正成为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成为学习项目的组织者、好奇心的激发者、心理情感的陪伴者。

四是培养未来学生。培养与社会适应的综合型人才,培养与科学对话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与世界沟通的开放型人才。并依循“学校多元化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思路,提出“两坚持”“三做好”的举措,即坚持立德树人理念,落实德育工作为先;坚持多元化人才培养,强化“特长+文化”的培养途径;做好4C课程资源开发,全面落实精准课堂教学;做好研学旅行研发策划,丰富社会实践课堂阵地;做好学生人生规划,为学生幸福成长保驾护航。

五是打造未来校园。一是绿色、智能和泛在互联的基础设施;二是集成、智慧、因变的新学习场景;三是灵巧学习及创新的赋能场;四是开放融合的学习生态;五是创新的知识和信息网络拓扑结构;六是人工智能融合的教师—课程智慧系统。十八中结合铁山坪4A级景区的地理环境,积极开发校园文化,建设树本书院、校史馆、图书馆、砺新博物馆,校园主题雕塑,通过连廊文化,数字图书馆等,逐步形成了绿韵书香校园文化特色。

六是推动未来管理。变革学校管理模式,将我校“策必广益,民主管理;行必专精,精细管理;深化改革,智慧管理;整合资源,开放管理”和“与时俱进,数字管理”相融合,形成“4+1”的管理模式。最终实现实体校园与虚拟校园结合;开放型管理与数字化管理整合;绿韵生态与书香濡染融合。逐步形成绿色、人文、创新的校园文化,营造个性、选择、开放的智慧空间。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十八中学)

猜你喜欢
精准课程学校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学校推介
自行车的发明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