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

2019-10-14 05:36徐本淳
中国教育科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艺体龙泉学科

徐本淳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加强与此相关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深入研究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精髓,明确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突出课程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不断拓宽课程研修的渠道,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健康、优质、和谐发展。

拓展课程内容,注重学科融合

通过学习研究,教师充分理解课程的性质,清楚课程结构,明确学科核心素养,知晓学业质量标准,弄清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意图,最终明确教学任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与要求等,从而解构教材。

一是注重学生的课程实践,拓展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性特征,有效将学科内容融入其中。学校历史特级教师冉晓艳工作室在历史学科牵头进行了有效尝试。该工作室以“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为依托,在高一、高二年级的历史教学中重点研究学生公民素养的养成。例如,他们在《宋明理学》一课中加入文化自觉与儒学创新的主题,引导学生形成自觉传承传统文化的思想。这种探索在学校历史学科中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促进了历史学科体系的构建和转型。

二是跨学科校本课程整合。学校结合本地社会、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发展的实际状况,以及学校自身条件、办学特色、学生兴趣特长等开发和设置校本课程,成为必修课程的有益补充。这类课程涉及语文、物理、劳动技术、美术等多个学科。相关学科教师根据具体课程内容与活动需要组成不同的协作小组,力求突破不同学科间壁垒,从各组的学科特点和教学任务出发,群策群力协同合作,从不同方面整合和开发课程,凸显育人价值。

例如,语文与历史学科教师一起精心设计“龙泉客家民俗探究”活动,不仅探讨了龙泉当地客家民俗的多种表现形式,也激发了学生探寻客家发展源流的欲望,充分认识到当地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英语学科与语文学科教师打破中西语言壁垒,积极开展“中西文化差异探讨”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和语文学习能力,也激发了学生进行文化比较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是实践体验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把生活情境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学校结合自身校情,开发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在深度体验、实践研究中形成良好的科学研究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例如,物理学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和实验室,走进企业开展龙泉汽车产业发展调查;走进厨房了解菜刀上的力学知识,查看灶具的演变,估测高压锅内的水温。化学、生物学科则从龙泉新能源汽车发展、化学与龙泉经济发展、家庭包装、农用生物肥、油烟革命、龙泉退耕还林现状、龙泉自然环境状况、社区生态系统特点等方面,重点调查研究环境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这些校本课程打破了相关学科的学科壁垒,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开发了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

开展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找到发展方向

中学阶段是人生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个阶段我们尝试让学生全面了解人与自然、人与自己、人与社会,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逐渐建构起自己的职业生涯意识、探索职业世界,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详细规划,做一个有目标、有理想、有方向的人。

一是建立一支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团队。学校抽调政教处和心理中心的骨干教师组成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中心,负责学校生涯规划教育的顶层设计、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进而打造一支生涯规划教师团队。同时,为更好、更科学地实施生涯规划教育,学校成立了新高考背景下中学生生涯规划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组和生涯规划课程研究与开发中心组,进行专门的课题研究,开发生涯规划教育课程。

二是实行“生涯规划教育建设工程”,建立两级课程体系——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都需要接受的生涯规划教育,分为“基础生涯课程”和“班级生涯课程”。基础生涯课程主要由生涯规划导师在生涯规划课上开展,学校在初三、高一、高二年级每班隔周开设生涯规划教育课程1課时;班级生涯课程主要由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完成。

选修课程主要为希望更深入学习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的学生开设,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大学校园游学感知、生涯规划测评、生涯规划专题讲座等。在感性认知的同时,学校借助专业测评帮助学生理性、系统地了解自我,并初步帮助他们作出职业选择。同时,借助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大学资源,每学期开设2-4次生涯规划专题讲座。

艺体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学校基于以生为本、尊重差异、张扬个性、全面发展的理念设置艺体课程。在发挥学生特长的同时,树立其自信心,培养其兴趣特长,给予其成就感,从而带动各科成绩进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学校艺体课程建设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基础类艺体课程,从初一到高三每周必须保证两节以上的艺体课。二是拓展类艺体课程,学校主要设置足球、篮球、羽毛球、田径、武术、健美操等体育类集训项目,以及合唱、管乐、舞蹈等艺术类集训课程。三是主题类艺体课程,学校开设有体育类——田径运动会、球类运动会、趣味运动会;艺术类——艺术节、新生才艺展暨庆国庆活动、“一二·九”摄影展;心理类——迎新活动、心理活动月等主题活动课程。

同时,学校组织全体学生开展了“我眼中的美丽龙泉”艺术展,学生亲身感受龙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所到之处纷纷用画笔、镜头等描绘和记录所见所闻,不少学生创作了流露真情实感、具有时代气息的书画摄影作品。这种走出课堂、融入自然和社会的课程新模式,为学校校本课程有效实施注入了新的活力。

系统化、序列化、生活化、群体化的特色艺体课程,让每个学生的特长在活动中得到展示,让每个学生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提升,促进了学生的多元发展。

总之,在深度推进中学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夯实了学生的创新基础,使学校教育改革与创新实现了新的跨越。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

猜你喜欢
艺体龙泉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高中艺体特长生单独编班和插班管理模式利弊分析
展一体两翼 圆成长之梦
龙泉青瓷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深化学校课程研发 走艺体特色教育之路
普通高中创建艺体特色教育实践摭谈
“超学科”来啦
幸福龙泉
在龙泉,有一种温度叫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