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有意义的教育

2019-10-14 05:36周伟
中国教育科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室笔者学校

周伟

2018年12月,笔者随玄武国际理解教育考察团一行参观了位于洛杉矶罗兰岗的索斯兰国际学校。在参观过程中,笔者通过观察、访谈的研究方法了解和分析美国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特色。笔者采用群体访谈法,访谈地点为索斯兰国际学校中的一间环境比较温馨的教室,访谈对象为五名中国赴美的高中女生、四位教师。

一、索斯兰国际学校的教育特色

(一)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美国的教育重视智商、情商、美商的和谐发展,更多关注的是情感、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即注重健全的人格、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创新的意识和合作习惯的培养。以下为部分访谈记录。

笔者:来到美国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1:什么都会了。

学生2(眼角泛着泪花):自己压自己,压到哭。

笔者:不都说到了国外就远离高考,你们怎么反而自加压力了呢?

学生1:这里并非一考定终身,平时各项成绩都做参考,一点不能落。

笔者:你们想对国内的老师提些什么建议?

学生1:开放些,不要喊口号。

学生2:更关注学生的内心。

学生3:不要居高临下,给学生跟你做朋友的机会。

……

在美国,学生也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但这种教育方式让学生自信、纯净。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学生会思考,理性客观地分析;会规划,能认清自己想要什么,怎么达到目标;会合作,能静静倾听并适时补充;会珍惜,能把握留学机会、感恩父母;会微笑,能积极面对压力、挑战和结果。基于此,学生“什么都会了”,得到了全面发展。

(二)教師在压力下与学生一起成长

从对四位教师的访谈中发现,美国教师的工作压力也很大:每周35节课,除了体育、音乐、STEM课程之外,其他课程几乎都是一个教师任教。教师每周要制订学习计划,这计划是要上交并执行的。每位教师几乎在固定的年级任教,不会轻易改变。笔者访谈的教师中,有一位教龄为28年的女教师,她教了28年的二年级。长时间专注一件事,她该是多么有经验的二年级教育家呀!

校长每学期也会定期或不定期听课,听完课后都会给教师一份详细的分析报告,指出教师教学的优点与不足,给教师一定的帮扶。此外,教师还会面对一个更大的挑战:来自学生的挑战。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应对学生的挑战,不断收获师生真情。

每年,学校的每个年级都会参加一个全美的系统考试。政府、社会、家长通过此次考试了解学校在全美的排名情况,但这些不作为政府部门对学校或者学校对教师考核之用。教师的工资待遇是固定的,与工龄、学历等有一定的关系,但考核没有国内那么细致。

值得注意的是,校长室、主任室的门始终向所有学生敞开,随时接待情绪低落或兴奋的小客人。这些小学生随意站着、坐着甚至躺着向他们信任的大朋友吐露心声。班主任教师没有办公室,教室的一隅有张书桌、有把椅子,这就是他们办公的地方。当然,这桌椅也是学生喜欢落座的位置,教师会以欣赏的眼光看着学生在自己办公的地方学习。

(三)“索斯兰”:自由、和谐的校园氛围

笔者有幸与校董Mr.Robert两次交流。Mr.Robert儒雅风趣,他反复强调:“我们要像采矿一样,关注每一个孩子,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我们要用爱与鼓励帮助这些孩子克服成长中的困难,一起努力,一起担起责任。”

在观察时,笔者发现:校董会微笑着伸出手迎接每个到校的学生;教师会趴在地上小心翼翼剪圣诞礼花;午餐时间,师生会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教师与学生交流时,会俯下身挨近学生或蹲下来与学生对话;教师上课不高声讲话,如同平时言谈般亲切随意;“会说话”的墙壁上满是学生的大作,各种彩色的卡片和星星点点的贴花,和谐美好。

索斯兰国际学校的课堂很自由,学生自由组成若干小组,自由创作;学生学习很自主,自主决定选择什么课程,参与什么活动;学生可以快乐地参加各种活动,爱校日、睡衣日、双胞胎日、红袜子日。同时,这所学校的课堂也很实在,学生每一节课都有练习卷;教师了解每个学生,为他们定制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走进合适的大学;学生很自律,他们能遵守班规、勇于挑战、调配时间。

二、美国学校教育的特点

(一)校园俭朴、温馨

美国学校的校门是一块木板、一块大理石甚至是一面写着校名的墙;学校没有围墙,校园与社区间没有明显的界线,一些学校没有塑胶跑道;初中以上,实行学生跑班制;教室就是教师的办公室,许多教室的布置因教师的设置或所教课程的不同随时变换;科学室里除了实验设备外,还张贴着著名科学家的画像或美国历届总统画像;社会课教室简直就是一个模拟的超级市场;学前班教室花花绿绿,摆满了娃娃们的涂鸦;校长室则摆满了毛绒玩具,学生在这里能与校长零距离交流。

(二)注重规则教育

美国的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车辆依然井然有序;斯台普斯球馆内,赛事结束,几分钟内几万观众已经从各出口安静离散。这并不是靠罚款和摄像头解决的,这是与社会发展程度相匹配的。这些成年人都是从学校、从家庭中走出来的,这是家校合作的结果。

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规则观念。学生要把手机放在指定位置;体育课不参加比赛的学生在旁安静观看,不能跑来跑去;上课时,学生上厕所不用请示,在出门时登记出教室和回教室的时间……规则教育不是教师在课堂上反复讲出来的,是教师在教育中行出来、做出来、体验出来的。学生即便离开学校,与社会接轨,也会保持良好的习惯。

(三)注重专注能力教育

在英语课授课方式方面,美国教师与国内教师的教法没有什么差异,讲、问、练、默,学生学得非常专注。西班牙语课上,教师与学生互动,没有一个学生开小差;手工课上,学生有的站着,有的坐着,很自由,但学生都聚精会神地摆弄手上的作品;学前班听写课上,每个学生桌上放着“防偷看”的卡片隔板,学生只看自己的作业本,目不斜视;学生展示活动中,台上学生讲得慷慨激昂,台下400多名师生安静地倾听。

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者要让学生自由且专注,就要让学生懂得限制是自由的前提。学校要在尊重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借鉴美国学校成功的经验。

(作者单位:南京市同仁小学)

猜你喜欢
教室笔者学校
不要在教室打闹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学校推介
性能相差达32%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