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小学语文课程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2019-10-15 09:49叶永舵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汉语言人文精神语文课程

叶永舵

摘要:语文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我从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为引向,以人文精神在语文课程中的体现说起,从联系学生学习语文课实际与体验生活的乐趣为主线,具体从语文课是汉语言传播的重要途经;学生人文情感体验;提高人文精神的发展训练等三个方面来阐述学生学习语文与人文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语文课程人文精神培养

一、语文课是汉语言传播的重要途经

汉语言文化传播者各方面的素养对能否成功传播文化具有决定性作用。在选拔和培养汉语言文化传播者时,应该提高对他们传统文化素养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作为学生的学习指导者,几乎是从语言文字方面去引导孩子们的人文精神,它离不开语言教学,也就是离不开语文课的教学

就现实意义来说,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和理解中国文化,更多传达自己的声音,进而更好地树立人文精神的形象。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在文化中的优秀基因贡献其中。

二、学生人文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字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课程。众所周知,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关注的对象是不同的。如果说自然科学更关心物,人文科学则更关心人。所谓人文性涉及人的生存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知、情、意、人格都是其中的内涵。人文性更多地是由哲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等人文科学所体现出来的。

语文作为人文科学的核心,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语言学家所引导学生关注语文知识、技能与人的情感、价值观、个性、生存状态等关系,引导学生关心人类的变化现象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语文课程所阐述的“基本理念”更是从人文教育出发,从不同侧面,体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

第一,开扩学生汉语文化视野,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语文。

第二,发挥语文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适应不同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使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和教学方式活泼多样,丰富多彩,并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第三,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第四,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空间,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会联系学生生活经验;使语文学习吸收人类历史文化营养,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学生情感、学生变化……

三、提高人文精神的发展训练

于漪说:“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而民族语言负载民族文化,是根之根。”“汉语言文字负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没有生命的符号,而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语文作为一门母语教育课程,既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一扇认识人类文明尤其是本民族精神发展的窗户。语文学科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上,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而积淀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广泛阅读和识记背诵。在重视广泛閱读的同时,还要重视识记背诵。古代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记诵,把它作为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历代的文学大师,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

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抛弃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理解,我们的改革并非要改掉传统教育中那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而是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识记背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要提高学生人文精神的发展训练,比如培训学生的人文精神我还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扩大阅读面,增强树立人文精神

为了让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就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活动,我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在班级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以活动促阅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如我组织学生阅读、背诵《古诗80首》后,开展“古诗诵读会”活动,孩子们在会上争先恐后地吟诵名诗佳作,同时让他们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代表了作者什么情感……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阅读成果,品尝到了在书的海洋遨游的乐趣,增加阅读兴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对作者的的思想情感的认知,作者优秀的情感潜移默化地感染每一位学生,达到了人文精神的培养教育。

(二)培养细心观察,深处灌输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灌输需要是多渠道、多层次的培养。例如:我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建设工人建设学校所付出的辛劳,体会劳动的伟大。就让学生有序地排队走出教室,到我们学校新建设的综合楼、运动场进行观察,因为学生亲眼看到这些建筑是从无到有(现在建设当中),工人们也一直在忙着加班加点施工。这样学生的情感体验最深。我从两个方面展开灌输人文精神:一是让学生说说这些建筑从开始到现在有什么变化,不久的将来可能又有什么变化。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景物,能够培养他们美是这样的逐渐变化过来的。二是问问学生,这样的美的变化是怎么来的?学生说是个人叔叔的劳动创造出来的。

表面很平常的一件事情,通过挖掘,可以给学生得到深入灌输人文精神:劳动是伟大的!

总之,人文精神的培养离不开语文课程,这两者是一脉相承的。只要在语文教学领域中,我们把握好方向,引导好学生准确地体会人文精神的精华,一定会取得很好的培养效果的。

猜你喜欢
汉语言人文精神语文课程
初探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现代汉语言变化与社会生活关系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