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莱顿的“翻译三分法”看英译白居易《长恨歌》

2019-10-20 07:32姜文文
广告大观 2019年7期
关键词:原诗意译长恨歌

姜文文

德莱顿的翻译理论和实践是17世纪翻译史上的最高峰,他的“翻译三分法”,直到今天还有着巨大的启发性。本文将以德莱顿的“翻译三分法”为基础,以《长恨歌》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对比赏析中国古典诗词英译时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一、德莱顿翻译三分法

约翰·德莱顿对翻译理论进行认真研究,将诗歌翻译分为词译、拟译和释译三类。“词译”是指在翻译中,强调与原文字字相对,逐词相对,限于原文的韵律,译者便成为韵脚的奴隶。“拟译”是指后世诗人像前人一样写诗,写同一主题,不搬原作诗句,也不局限于他的意思。

德莱顿认为“词译”和“拟译”都是两个极端,应加以避免。他主张折中,采取“释译”。译者参照原文,以原文为指引,忠实于意义,不绝对忠实于字词的翻译。

德莱顿的“三分法”突破了传统“二分法”(直译、意译)的局限,是西方翻译史上的一大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译文对比分析

我们初步了解了德莱顿的诗歌翻译三分法,下面将以此三分法来对比分析白居易《长恨歌》的四个不同英译版本中的选段。

例1.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译文1:His Imperial Majesty,a slave to beauty,longed for a"subverter of empires;"

译文2:The Lord of Han loved beauty;In love's desire he pined.

译文3:China's Emperor,craving beauty that might shake an empire,

译文4:Ming Huang. the great lover,longed for a peerless beauty;

从中文角度看,诗歌在创作时会存在着表面意义和深度含义。《唐诗一百首》中指出:“汉皇——唐朝人写本朝皇帝的事,不便直说唐朝,所以借汉来代唐。”也就是说,原诗在创作时,表面上在写“汉皇”,实际上以“汉皇”代指唐明皇。

从几个译文版本来看,译文2忠实了原文的表层含义,但无法使读者明白其实际含义,译文几乎逐词相对,即德莱顿说的“舞姿不优美”,属于“词译”;译文4译出了原文“汉皇”的实际含义,却与原文的字面意义大相径庭。”

相对而言,译文1与译文3介于“词译”与“拟译”之间,既改变了原文的外观,又没有改变或毁坏原文的实质,属于前文所说的“释译”。

“倾国——指的是极美的美女,典故出在古诗的‘再顾倾人国中。”在原诗中,既指美人之美,迷倒众生,又指美人误国,可倾覆国家。译文1“subverter of empires”意思是“颠覆帝国的人”,这样翻译虽然加了引号,但还是会使读者难以理解,因此不如译文3的直译。译文2是意译,“倾国”二字几乎没有译出来,相比之下不如译文4的意译了。

总的来说,译文1为原文所束缚,译文2译者自由发挥太大,译文3是更接近意译的直译;译文4则可以说是更接近直译的意译。因此,正如德莱顿所言,在翻译时遇到直译与意译选其一无法处理的翻译问题时,解决的办法是用最接近直译的意译,或者最接近意译的直译,这两者的合而为一,也就是“释译”,既能表达原文的思想和意义,又不为原文的字词所牵绊。

例2.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译文1:“I swear that we will ever fly

like the one-winged birds,

Or grow united like the tree

with branches which twine together.”

Heaven and Earth,long-lasting as they are.

will some day pass away;

But this great wrong shall stretch out for ever,

endless,for ever and day.

译文2:“We swore that in the heaven above

we never would dispart:

one tomb on earth enclose of us

The frail and mortal part."

The heaven is vast;and earth is old;

And Time will wear away.

But this their endless sorrow

Shall never know decay.

译文3:"That we wished to fly in heaven,two birds with

the wings of one,

And to grow together on the earth,two branches of one tree."

Earth endures,heaven endures;some time both shall end,

While this unending sorrow goes on and on for ever.

译文4:"In heaven we shall be two birds with the wings of one;

On earth two trees with branches intertwined."

Heaven and earth are long enduring,but they will pass away,

This sorrow will go on and on-it will never end.

这几句是内容、形式、韵律极佳的千古名句。译文1基本传达了原诗的内容,最后两句还押了韵,但是“比翼”译得有误。译文2在韵律上符合原诗,但是“比翼鸟”和“连理枝”的形象完全没有译出,显得反而不如其他三种译文。

译文3、4在内容上翻译处理无误,但读起来使人觉得又缺少點原诗的美感。因此,翻译诗歌时不仅要忠实于原文,还要在不影响内容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诗的韵律之美。取“词译”与“拟译”二者之所长,用“释译”将原诗内容完美阐释。

总之,在古诗英译中,我们不能面面俱到,把事物所蕴含的所有意境和文化内涵都成功地传达给译语读者。最好选择其中最能引起目标语读者文化共鸣的意思,选择能给目标语读者带来最大想象空间的理解方式,给予古诗最好的内涵意蕴的阐释与补偿,能“戴着脚镣跳出优美的舞姿”。

参考文献:

[1]  党争胜.“三化”并举译“长恨”,“三美”齐备诗如“歌”——许渊冲英译《长恨歌》赏评[J].外语教学,2008(01):83-87.

[2]  刘爱兰.续说“镣铐”与“跳舞”——对“翻译研究三人谈”的延伸思考[J].上海翻译,2015(01):83-88.

[3]  秦思,陈琳.唐诗英译:文化折射与文明融合——《唐诗西传史论》评介[J].东方翻译,2018(06):76-78.

[4]  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5]  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

猜你喜欢
原诗意译长恨歌
峨眉山月歌
长恨歌——笔画设计
长恨歌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改诗为文三步走
王安忆《长恨歌》中的个体意识研究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合理结合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金华市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