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的实施策略

2019-10-20 02:36雷电波
数码设计 2019年13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分层教学小学数学

雷电波

摘要:分层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根据不同的学生量体裁衣,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目标。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该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呢?所以,本文将针对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的实施策略等内容进行相应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9)13-0142-01

Abstract:hierarchical teaching is a scientific learning method that respects students' individual development. It can give full play to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tudents tailored, so that different students can get different degrees of improvement on the original basis, truly achieve "people learn valuable mathematics" this goal. So, in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how to implement stratified teaching? Therefore, this paper will be aimed 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ratified teaching in primary mathematics and other content of the corresponding elaboration.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Stratified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1 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又称为分组教学,能力教学,起源于20世纪初期美国在面临大量移民儿童涌入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政策,将学生按照智力测试分数和学业成绩的高低不同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而教师则根据不同的班组的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来进行相关教学。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高低以及内在的潜能深度将其科学的进行相关分组,使水平相近的学生处在同一个组别,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期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学习与讨论,发现与解决问题,进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2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

2.1分层提问。提问是小学数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很快带入课堂教学中,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由于学生基础的不同,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设计问题时要本着有层次、有坡度,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紧扣的原则,真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例如,教学“倒数的认识”一课时,在讲解这节课时,教师就注意了分层提问。如在引入新课后,教师提问:用自己的话总结什么是倒数?这个问题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在叙述中注意数学用语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因此,这样一个要求较高的问题教师就可以让优等生来回答。而对于一些简单的诸如求一个具体的数的倒数,则可以让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来回答。这样,通过分层提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使学生意识到教师关注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并不只是只关注优秀生,进而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2.2分层练习。实践是巩固基础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的重要举措。不管一个教师有多好,有多好,都需要一些实践来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新知识,并将其内化为能力。传统的实践方法教师采用“一刀切”的模式,全班学生都做同样的练习,导致优秀学生因问题简单而沾沾自喜,而后进生感到太难而产生负面情绪。因此,在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进行分层实践,使优秀学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好”。比如,在实践课上,老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坐。优秀学生、中等学生和后进生坐在一起。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本组的演习检查。教师可以为优秀学生找到一些开放而困难的问题;中学生可以做一些练习来巩固基础和适当改进;而后进生可以主要做一些基本的课本问题。小组结束后,老师先检查组长,组长再检查小组成员;对优秀学生,主要分配老师,以学习方法正确引导中产阶级学生;对后进生主要进行详细讲解。当然,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解释。经过月考和学生表现后,适当调整小组分布,鼓励学习态度好、进步明顯、警惕性低、学习倒退意识强的学生,让他们感到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得到别人的提高和认可。

2.3分层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终点,合理的教学目标不仅为教学指明了方向,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分层次制定目标。在制定时,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区别对待。也就是说要有全体学生都必须达到的目标和不同程度学生的具体目标。

例如,在“圆的面积”这节的学习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三个层次的目标:

第一层: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运用公式求圆的面积。

第二层:掌握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灵活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层:牢固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熟练运用公式进行变形解决问题。

2.4分层评价。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教师可以在原有进度的基础上,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进度进行评价,使有进步的学生得到教师的肯定,满足他们对成功的心理渴望,这是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分层评价,让进步的学生及时上升到更高的水平,鼓励学生努力向更高的水平迈进。使全体同学保持良好的心态,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尤其是对后进生来说,由于表现不佳,往往受到老师的批评最多,因此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这将成为他们不断努力和向上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教师关怀。比如,在某一次数学考试中,学生a的学习成绩较高,而学生B只考及格,但学生B在日常生活中表现良好,积极帮助学生,并以正确的态度在课堂上学习。然后在评价中,教师要鼓励一个学生,告诫一个学生不要有自尊,要谦虚谨慎,保证学习上一个台阶。对于学生b来说,老师也应该表扬他们为取得及格分数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出色表现,这是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通过分层评价,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同时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修正和改进自己的不足。

结语: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秉承为每一位学生负责的理念,实施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进而巩固双基,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周莹.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之探究[J]. 2014(14):392-392.

[2]李海英.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J]. 学苑教育(10):18-18.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分层教学小学数学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