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氟异丁基乙醚的化学稳定性研究

2019-10-21 05:57汤峤永姚素梅
有机氟工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氢氧化钾浓硫酸丁基

汤峤永 姚素梅

(天津长芦新材料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300350)

0 前言

氢氟醚类(HFEs)物质因其具有良好的环境性能,如臭氧破坏潜能值(ODP)为0、全球温室效应潜能值(GWP)低以及大气存活寿命短,已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关注[1-4]。众多学者对氢氟醚与大气中OH自由基的反应机理及其动力学行为进行了深入探索,揭示了其大气寿命的长短[5-8]。九氟丁基醚(C4F9OR)与OH自由基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九氟异丁基醚(i-C4F9OR)与九氟正丁基醚(n-C4F9OR)两种同分异构体的大气寿命存在一定的差别,i-C4F9OC2H5的大气寿命为0.7 a,n-C4F9OC2H5的大气寿命为0.9 a[9-10]。大气寿命短的物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更小,因此,若将单一结构的 i-C4F9OC2H5作为氟氯烷烃类化合物的替代物进行使用,更具环保优势。

在清洁、涂覆等应用过程中需要氢氟醚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而i-C4F9OC2H5纯组分的化学稳定性目前还未见报道。目前,C4F9OR化学稳定性的数据主要来源于3M公司的专利[11]与NovecTMHFE-7200的产品说明,而NovecTMHFE-7200为含有质量分数为65%的i-C4F9OC2H5与质量分数为35%的n-C4F9OC2H5的混合物。对 i-C4F9OC2H5的化学稳定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为其工程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1 试验部分

1.1 试验原料

i-C4F9OC2H5,质量分数>99.7%,自制;氢氧化钾,分析纯,天津希恩思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硫酸,分析纯,天津市风船化学试剂科技有限公司;去离子水,反渗透产水经过电渗析获得。

1.2 试验仪器

7820A气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科技公司;IR Affinity-1红外光谱仪,日本岛津仪器公司。

1.3 试验过程

1.3.1 耐强酸稳定性试验

将50 g i-C4F9OC2H5与30 g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溶液在带有搅拌器和温度计的250 mL圆底烧瓶中混合,产生的溶液在76℃冷凝回流8 h。然后静置,分出上层含氟化合物相与下层硫酸相。取1.0 g下层物质用去离子水对其进行稀释,并用标准的1.0 mol/L氢氧化钠滴定稀释后的酸水溶液,对上层含氟化合物相进行水洗、干燥、称重并进行气相色谱(GC)与红外光谱(IR)分析。

1.3.2 耐强碱稳定性试验

将50 g i-C4F9OC2H5与30 g质量分数为30%的氢氧化钾溶液在带有搅拌器和温度计的250 mL圆底烧瓶中混合,产生的溶液在76℃冷凝回流8 h。回流后在溶液中加入50 mL水,并蒸馏产物。在产生的蒸馏物中将下层含氟化合物相与上层分离,下层用100 mL水清洗,干燥,对得到的含氟化合物进行称重与气相色谱分析。用标准的1.0 mol/L盐酸滴定留在反应烧瓶内的碱水溶液。

2 结果与讨论

2.1 九氟异丁基乙醚的耐酸稳定性

2.1.1 回流前后物料的质量与颜色

i-C4F9OC2H5在浓硫酸环境中回流前后两种物质的质量与颜色如表1所示。

表1 i-C4 F9OC2 H5与浓硫酸在回流前后的质量与颜色

由表1可知,i-C4F9OC2H5与浓硫酸在76℃冷凝回流8 h后,两者颜色均未发生改变,回流后各物质的质量与回流前基本一致。

1.0 mol/L氢氧化钠对下层液的滴定结果:取出下层液1.05 g,对其稀释液进行滴定,所消耗1.0 mol/L氢氧化钠的体积为19.26 mL,该值与中和1.05 g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所需1.0 mol/L氢氧化钠体积的理论值21 mL基本一致,表明 i-C4F9OC2H5与浓硫酸在76℃冷凝回流过程中,硫酸未被消耗。

2.1.2 回流前后i-C4 F9 OC2 H5的气相色谱(GC)分析

试验过程中所选用i-C4F9OC2H5样品的GC谱图如图1所示。

图1 i-C4 F9OC2 H5的GC谱图

将i-C4F9OC2H5与浓硫酸在76℃冷凝回流后所得上层含氟化合物经水洗、干燥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得到的GC谱图如图2所示。

图2 i-C4 F9 OC2 H5在浓硫酸环境中回流后的GC谱图

由图1、图2可知,i-C4F9OC2H5在76℃浓硫酸环境中冷凝回流无新物质生成,i-C4F9OC2H5未与硫酸发生化学反应。

2.1.3 回流前后i-C4 F9OC2 H5的红外光谱(IR)分析

试验过程中所选用i-C4F9OC2H5样品的IR谱图如图3所示。

图3 i-C4 F9 OC2 H5的IR谱图

将i-C4F9OC2H5与浓硫酸在76℃冷凝回流后所得上层含氟化合物经水洗、干燥后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得到的IR谱图如图4所示。

图4 i-C4 F9 OC2 H5在浓硫酸环境中回流后的IR谱图

由图3、图4可知,i-C4F9OC2H5在76℃浓硫酸环境中冷凝回流无新的特征官能团出现即无新物质生成,说明i-C4F9OC2H5与硫酸未发生化学反应。分析结果表明:i-C4F9OC2H5在强酸环境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2.2 九氟异丁基乙醚的耐碱稳定性

2.2.1 回流前后物料的质量与颜色

i-C4F9OC2H5在氢氧化钾溶液环境中回流前后两种物质的质量与颜色如表2所示。

表2 i-C4 F9 OC2 H5与氢氧化钾溶液在回流前后的质量与颜色

由表2可知,i-C4F9OC2H5与氢氧化钾溶液在76℃冷凝回流8 h后,两者颜色均未发生改变,回流后i-C4F9OC2H5的质量与回流前基本一致。

对水相进行的滴定所消耗1.0 mol/L盐酸的体积为168.52 mL,该值与中和31.82 g质量分数为30%的氢氧化钾所需1.0 mol/L盐酸体积的理论值170 mL基本一致,表明i-C4F9OC2H5与氢氧化钾水溶液在76℃冷凝回流过程中,氢氧化钾未被消耗。

2.2.2 回流前后i-C4 F9OC2 H5的GC分析

将i-C4F9OC2H5与氢氧化钾溶液在76℃冷凝回流后所得有机相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得到的谱图见图5。

图5 i-C4 F9OC2 H5在浓碱环境中回流后的GC谱图

由图5可知,i-C4F9OC2H5在76℃强碱环境中冷凝回流无新物质生成,i-C4F9OC2H5未与氢氧化钾发生化学反应。

2.2.3 回流后i-C4 F9OC2 H5的IR分析

将i-C4F9OC2H5与氢氧化钾溶液在76℃冷凝回流后所得有机相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得到的谱图见图6。

图6 i-C4 F9OC2 H5在浓碱环境中回流后的IR谱图

由图6可知,i-C4F9OC2H5在76℃强碱环境中冷凝回流无新物质生成,i-C4F9OC2H5与氢氧化钾未发生化学反应。分析结果表明:经高温浓碱的强烈腐蚀,i-C4F9OC2H5的结构未发生变化,该物质在强碱环境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3 结论

i-C4F9OC2H5纯物质在强酸、强碱环境中均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经高温浓酸、浓碱强烈腐蚀后其结构未发生变化,可作为氟氯烷烃类化合物的替代物进行使用,且相对于其同分异构体 n-C4F9OC2H5大气寿命更短,更易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

猜你喜欢
氢氧化钾浓硫酸丁基
2-丁基-1,2-辛二醇的合成研究
氮掺杂碳纳米管活化过硫酸盐降解丁基黄药
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的浓度和储存条件对玉米脂肪酸值测定的影响
溴乙烷消去反应演示实验的再改进
“硫酸”的六种考查方式赏析
一问一答话硫酸
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对PEG20M固相微萃取涂层萃取性能的影响
高压电致淋洗液发生器的研制与评价
“铜和浓硫酸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与组合
运用综合比较法复习浓硫酸性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