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分层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2019-10-21 07:01王文清
黑河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学习需求个体差异主动学习

王文清

[摘要]分层教学是指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的不同而分层次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按照这一理念,语文课程必须根据本学科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通过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全面发展;学习需求;主动学习;个体差异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然而,学生的学习能力、语文基础是有差异的,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让全体学生都有所提高,是教师的美好愿望。分层教学这种模式,能帮助教师早日实现这个愿望。

一、语文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1.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

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处在发展变化中,如果教師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理念对班级学生进行统一要求,设置相同难度的问题,布置相同的作业,就会造成问题或作业过于简单,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学不到知识;任务过于困难,语文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感到吃力,无形中让优生不优,差生更差,拉大了学生之间的差距,达不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更谈不上语文素养的培养,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2.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与喜悦,在面向全体学生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个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来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语文,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最近发展区目标。新课程标准还指出,现代语文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获得相应的发展与提高。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潜力,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和提高。

二、分层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对学生分层

在学生刚进入初中时,教师就要对本班学生进行考察分析,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原有的知识水平、兴趣需要、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对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进行测试,再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以及语文学习兴趣,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使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都比较相近,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征相接近。小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对于小组内成员显现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及时对小组成员进行调整,使学生获得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如在《捕蛇者说》的教学中,在理解文章的脉络、文句时,多发挥中等以上学生的示范作用;对全文初步感知基本结束后,引导后进生说说文章的意思,再引导中等以上的学生适当点评,这样分阶段实施分层教学,促进了全体学生的提高。

2.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分层的实质就是对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例如,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设置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目标,让他们具有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完成一些不是特别困难的作业;对于中等生要求他们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能力,能独立解决和思考问题,并对一些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提出较高的目标,鞭策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自主探索语文知识,使语文水平更进一步。

初中语文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语言使用能力,在这个总目标的前提下,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好、中、差的学习情况,为他们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使他们获得循序渐进的进步。以文言文学习为例,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提出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读懂文言文句子,积累一些文言文常识的目标;对中等生提出有效掌握文言文内容,了解文言文的写作方法,阅读课外读物的目标;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提出具备较强的文言文分析能力,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和写作手法,拓展阅读的目标。如在《芦花荡》这篇课文内容理解的提问上,可以这样设置层次,引导学生参与:对后进生要求用讲故事形式复述,中等生要求用自已的话概述主要内容,要求优等生能用简炼准确地语言概括主要内容。在教学《湖心亭看雪》一课时,也注意在设问上的分层:后进生回答文中写景的句子是哪些?中等生回答写出景物什么特点,优等生有感情地朗读并回答写景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由于课前设置了分层目标,使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有可学性,又有驱动性。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行动,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每个学生都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发展,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

3.分层次设计问题

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可分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难度由小到大。第一层次的问题,一般是指浅显简单的识记类、理解类内容,让学生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巩固最基本的知识,如语音、汉字、词语、文学常识、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等;第二层次的问题,主要是分析、归纳整理的内容,如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写作特色,分析文章的结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引导学生学习掌握语文基本技能和方法;第三层次的问题,主要是指应用类、鉴赏评价类的内容,重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评说等内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由感知到理解、运用、分析,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这种由浅到深的分层次问题的设计,重在唤起低层次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在成功解答的过程中鼓励自己,提高思维的积极性,主动地学习;对于中等生来说,主动参与教师提出的问题,能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巩固基本技能,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学的能力;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问题的提出,通过自己的讨论、思考理解知识、应用知识,从而培养了分析、理解能力,不断拓宽自己的思维,语文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教师可以预先按学生学习的接受程度,给学生分好学习小组,每组都安排了优中差学生。然后提出分层次的问题:文中几次提到背影?每个背影的作用是什么?重点写了哪个背影?三个问题有层次,有梯度。在不同层次的学生逐一解决三个问题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动脑、动口、动手,都进行了独立思考,在讨论中学生学会了表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分层问题设计,既尊重了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抓住不同层次学生的训练重点,又使全班学生都有所提高;既让全体学生从各自的层面体验成功的愉悦,又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通过这一教学法,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4.课后作业分层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要求的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愉快地接受作业,高效地完成作业。

(1)作业量分层。如学完一篇课文后,教师把课内作业从数量上进行分层要求:差生完成优生作业量的一半,即完成大部分基础知识题;中等生完成优生作业量的三分之二,即完成全部基础知识题和部分双基综合题;优生完成所有基础知识题和双基综合题。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大约同步完成,便于教师统一调控教学活动,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查漏补缺,杜绝课内作业课外做、课内损失课外补现象的发生。

(2)作业难度要分层。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实际,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布置的作业难度略高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使他们能进行积极的思考。在作业布置中一般确定基础目标,努力完成发展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实现发展目标,努力完成创造目标。如学习《皇帝的新装后》后,可以布置三项作业:抄写生字词;有感情地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大家听;根据情节,合理想象,续写课文,题目自拟。三项作业难度逐渐增加,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训练。

分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科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大举措。

参考文献:

[1]关清.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探究.教学交流[J].2014,(08).

[2]贾桂芝.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实施[J].语文学刊,2015,(02).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学习需求个体差异主动学习
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英语分层教学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