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共享出行商业模式分析

2019-10-21 09:15王秀旭王晶
时代汽车 2019年14期
关键词:网约滴滴商业模式

王秀旭 王晶

摘 要:随着“互联网+交通”的迅速发展,从共享单车到共享汽车,共享经济的发展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便利,促进了闲置和过剩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和合理再分配。本文概括了当下汽车共享出行市场的行业现状,对近年来市场大幅波动的原因展开分析。同时,选取了滴滴出行与环球车享这两个极具代表性的汽车共享出行案例,分析其商业模式、盈利模式与企业短板,为业内创业企业构造完整的商业模式而提供发展思路。

关键词:汽车共享出行;商业模式

早在20世纪40年代,瑞士人首先提出了汽车共享的理念基础,90年代后,汽车共享的理念得到了较快发展,美国出现了Zipcar、Getaround等分时租赁企业。2014年,国内共享出行企业开始井喷式涌现,Uber、滴滴出行、神州专车等出行平台公司迅速发展。伴随国内新业态的出现与发展,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例如《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一份交通运输新业态用户资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鼓励和规范共享出行的发展。在中国,汽车共享出行作为需求最迫切、行业成熟度最高的领域,理应成为中国发展共享经济的率先切入点。

共享经济是以获利为前提,对物品所有权进行暂时转移的新型经济模式,共享经济更强调物品使用权限。汽车共享出行作为交通运输行业中共享经济的代表之一,关注于闲置车辆与消费者如何有效匹配,借助互联网平台解决出行困难的新兴模式。汽车共享出行主要包括了租车和网约车两种业态,以汽车为代表的共享出行方式,能够为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便利,提高闲置车量或闲置座位的利用效率,以更加便捷的方式促进社会资源的公平分享。

1 汽车共享出行市场现状及成因

1.1 市场现状

从市场中企业数量来看,2015年至2017年,我国的共享出行市场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共享汽车出行企业超过40余家。2018年滴滴出行以100%换股方式合并快的、收购Uber中国业务后,占据网约车市场88%的市场份额。汽车分时租赁行业中,首汽GoFun 出行、上汽EVCARD和盼达用车位列行业渗透率前三名,传统车企逐渐向“出行服务商”转变。

从运行车辆特征来看,传统燃油车仍为主体,但电动化、智能化、自动化已逐渐成为新趋势。出行平台由单纯依靠车辆导入转型,转变为与车辆制造商共同推进定制化车型,例如滴滴出行与车和家将副驾驶座位改造为放置行李空间,曹操专车和首汽GoFun出行增加黑匣子、摄像头等车辆安全设备。同时,运营商正在扩充其电动汽车数量,例如“氢氪出行”平台已投入本田理念VE-1,相较于燃油车辆,新能源车型在成本、电费和可用空间上更占优势。

1.2 汽车共享出行波动剧烈的成因

1.2.1 汽车共享出行的产生发展,迎合消费者和车主的利益诉求

汽车共享出行方式,解决了城市中打车难的现象,帮助消费者减少出行等待的时间成本。用户通过缴纳相应费用,车辆所有者也可以提高车辆收益。相较于购置私家车或乘坐出租车,用户使用汽车共享出行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和实用性。伴随着智能移动终端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线上高效匹配车辆供需成为现实,提高交易过程的透明度和主动权,不仅节约了供需双方的时间,而且保证了交易过程的安全性。

1.2.2 汽车共享出行的市場洗牌,源于企业商业模式的运营不善

由于汽车共享出行与现实需求紧密贴合,并受到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补贴等政策激励,市场中风险投资基金大量涌入,行业被迅速炒红。但大部分企业处于初创阶段,仅凭概念搭建起的商业模式并不成熟。企业前期着眼于烧钱抢夺市场份额,忽视了可持续商业模式的改善。由于前期车辆、停车点、充电点的投放导致运营成本巨大,B轮、C轮融资失败后,企业资金链断裂,汽车共享出行企业迎来泡沫破裂。

2 不同商业模式案例比较分析

2.1 轻资产运营——滴滴出行

滴滴出行作为国内网约车市场的商业鳌头,通过线上整合消费者乘车需求与司机闲置车辆供给,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滴滴出行作为典型的C2C商业模式,交易主体为“多对多”的关系,多个消费者对应多个汽车供应者,平台成为整合和配置资源的媒介。通过把实体的服务产品商业流引导到平台上完成交易,用户可以享受到线下的乘车服务、代驾服务和线路查询服务等。除了在线注册的普通车主外,第三方出行服务商也被纳入到滴滴出行的车辆供应范围内,进一步增加了用户的可预约乘车数量。

滴滴出行的收入包括向注册司机收取服务费、向广告投放企业收取广告费和短期资金沉淀收益。服务费是滴滴出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公司向司机收取其营业额的20%的信息服务费用,并且对产品、时段和地区的起步价和单价进行差异化定价,在高峰期或恶劣天气适当增加调度费。与普通车主“一周一结”的结算方式,帮助滴滴出行汇聚现金流,由服务平台转变为资本方。总体而言,滴滴出行作为互联网出行公司,利用大数据、机器学习和云计算,做出最优的车辆供需配置,用户和车主借助这一开放平台,降低交易成本,满足自身需求与增加收入来源。

目前滴滴出行面临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安全隐患漏洞。网约车主的认证程序过于简单,容易存在安全隐患,公司相对的应急管理基础薄弱、效能低下,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同时非法营运问题突出,部分私家车车主未获得出租汽车经营资格证,擅自从事客运经营。

2.2 重资产运营——EVCARD

环球车享(EVCARD)作为规模领先的共享汽车运营商,利用信息技术构架网络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自助式车辆租赁服务。EVCARD作为典型的B2C商业模式,交易主体为“多对一”的关系,多个消费者对应同一车辆供应商,平台主要发挥资源展示的作用。公司拥有上汽整车厂背景,消费者可在供应商所提供的线上平台中,直接进行车辆预定、车辆取还和费用结算。EVCARD分时租赁车辆来源广泛,与车辆租赁平台的合作,特殊车型可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EVCARD采用定点换车与异点租还两种形式,车辆牌照、车辆保险和专属充电车位的投入也构成巨大的前期成本。

EVCARD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按时长计算的租赁费用,分时租赁行业仍处于产品铺设阶段,公司尚未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据估计,EVCARD每辆车每天被使用4个小时以上,即收入最低为120元,才能基本满足盈亏平衡,除部分三线以下旅游城市已过盈亏平衡点外,大部分运营城市仍处于亏损状态。公司实行差异化定价策略,不同城市和不同车型的计费标准略有差异,每天上限收费时间为6小时。前期规定用户使用押金为1000元,可使用过信用卡预授权支付,2019年3月份推出支付宝芝麻信用700分及以上的用户可享受免押金服务。

EVCARD共享汽车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居高不下的前期成本投入,企业面临资金周转困难。电动汽车造价较高,车辆保险购买金额较大,充电桩建设资金需求较多,车辆挂牌、停车场位置选定等问题需要多方协调。另一方面是技术缺显明显,汽车电池容量有限,无法支撑长距离运输,没有完善的车载监控系统对用户行为进行监控,增加车辆运维成本,见图1。

3 研究结论与展望

汽车共享出行作为具有前瞻性的出行服务模式,是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电商化、共享化的最终形式,有助于解决当前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资源闲置等各种问题。无论是以滴滴出行为代表C2C网约车运营平台,还是以EVCARD为代表的B2C共享汽车运营,均处于刚退出或尚未退出行业激烈的补贴竞争环节,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应着眼于精细化运营,从“营销+运营驱动”的增长模式逐渐过渡到以“科技+研究驱动”的增长模式,不断收缩企业成本、完善产品流程和提升用户体验。在未来共享出行的发展模式中,可能会出现像UbiGo、Whim和Min Rejseplan等出行服务商,用户可享受各种交通方式衔接成链式的出行服务,但也对调各平台之间的运营,提高平台技术水平,保障用户信息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刘建刚,马德清,陈昌杰,余婷婷.基于扎根理论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以滴滴出行为例[J].软科学,2016,30(07):30-34.

[2]李冬新,栾洁.滴滴打车的营销策略与发展对策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01):105-108.

[3]邱雪林.共享经济背景下滴滴出行营销策略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0):110.

[4]张爱萍,林晓言,陈小君.网约车颠覆性创新的理论与实证:以滴滴出行為例[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7,32(02):31-40.

[5]杨学成,涂科.共享经济背景下的动态价值共创研究——以出行平台为例[J].管理评论,2016,28(12):258-268.

猜你喜欢
网约滴滴商业模式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滴滴”上的叮咛
网约车:B2C与C2C的模式之争
网约工困局
“网约工”身份困扰
滴滴爷爷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网约车(双语加油站●时事新语)
商业模式考验
不要吝啬鬼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