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龙岩市专用车产品质量提升

2019-10-21 09:15罗煜林
时代汽车 2019年14期
关键词:产品质量提升

罗煜林

摘 要:2018年6月,我市被正式授予“中国专用汽车名城”称号,成为我国又一重要专用车产业基地。为推动打造专用车名城进程,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精神,本文在深入研究国内外专用车与龙岩市专用车产业、质量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我市专用车产业发展存在的质量问题,从检验中心质量引领作用、工艺设备、质量管理方法、零部件供给质量、标准提档升级、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专用车产品质量提升路径,助力我市专用车产品质量稳步提升。

关键词:专用汽车名城;产品质量;提升

1 引言

专用车产业是龙岩市传统优势产业——机械产业的“三驾马车”之一,具有较强的发展优势。从全国专用车产业来看,龙岩市专用车产品种类较为齐全,产业体系较为完整,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新经济形势下,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国内外专用车产业和质量发展现状及龙岩市专用车产业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专用车产品质量提升路径,推动我市专用车产业供给侧改革,提高产品供给质量和产业发展质量,对我市专用车产业健康良好发展至关重要。

2 国外专用车质量发展现状

国外工业发达国家专用车发展较早,存在一些“百年老店”,其在质量方面的发展经验与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国外专用车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保证专用车的产品质量。

2.1 企业数量多、规模小

国外专用车企业一般具有数量多、规模小的特点。例如,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有九百多家专用车企业,超过一半人数不足20人;英国专用车企业六七百家,职工人数在30人以下的企业占比70%。企业规模小,便于管理,在产品质量容易管控,可及时发现产品质量问题源头,予以纠正,保证专用车产品质量。

2.2 多品种、小批量、更新快

国外工业发达国家专用车企业在系列化的基础上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设计生产,市场应变能力较强,这种市场特性决定了专用车企业具有多品种、小批量、更新快的特点。企业在研发上投入巨大的精力,采用研发平台开发产品,其同一平台可支撑众多汽车产品,可以缩短专用汽车的研发周期和成本,同一平台可以匹配多种专业上装,大大缩小制造专用汽车的难度,保证专用车产品的质量与性能。从车型角度看,发达国家如德国,专用车车型达8000多品种;从生产批量上,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根据市场和用户需求生产订单,用户需要几辆,企业生产几辆。

2.3 先进的标准体系

国外存在较久的专用车企业都非常重视标准的建设,标准是企业产品生产的依据,高标准引领高质量。以美国为例,美国汽车标准分为:ANSI标准、SAE标准、企业标准三个级别,SAE是最具代表性,其所制定的标准不仅在美国国内被广泛采用,而且成为国际上许多国家工业部门和政府机构在编制标准时作为依据,为国际上许多机动车辆技术团体广泛采用,SAE在汽车领域拥有世界上最庞大、最完善的标准体系,总数已达到1588项。

2.4 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

國外专用车企业依靠较高的标准体系、先进的制造装备、成熟的制造工艺及强大的计算机技术,使得国外专用车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还具有很强的产品研发能力,且生产效率很高,新产品开发周期短。国外的这种生产模式不仅保证了专用车产品的质量,还为企业带来了最佳经济效益。

2.5 完善专业的零部件配套体系

国外大部分专用车企业实质上是一个总装配厂,除了核心零部件自己生产外,其他大部分总成、专用装置及零部件交由专业化企业生产,其产品按结构分工或组织专业化协作生产,如挂车车轴、牵引座、支腿、悬架等,自卸车油缸、工程车辆的关键专用设备等均由各专业厂集中生产。专用车企业会根据自身的标准,要求专业厂进行生产,保证零部件的生产质量。

3 国内专用车质量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专用汽车的发展呈上升态势,在产量上已具备相当规模,但多数是劳动密集型的中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如半挂车、自卸车。专用装置的关键件总体水平不高,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及关键零部件仍需进口,如液压件、泵类、阀类、控制仪表等现在还未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影响专用车的生产质量,制约高水平专用汽车的开发生产。我国专用车产业发展及质量情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3.1 专用车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

由于受政策、经济、法规等影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呈现周期变化,但总体来讲稳中有升。2017年我国专用车市场销量为274.12万辆,同比上升39.71%。预计2018年为271.75万辆。图1为我国近年来专用车市场销量情况:

专用车产业整体规模初具,企业数量很多,截止2017年年底,有生产资质的专用车企业数量达1381家,在产企业1114家,但大多不成规模,且中低附加值产品如半挂车、自卸车占据大半市场,产品质量整体较好,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仍有待提高。

3.2 产品开发能力有待提高

我国专用车产品种类已达6000多种与发达国家平均8000多种的差距越来越小。但产品同质化严重,开发能力有待加强。相较于乘用车市场,专用车的市场需求远小于乘用车,致使大部分研发能力强的车企都将主要精力投入在市场需求更大的乘用车领域,导致专用车企业产品开发能力弱,设计研发人才短缺,没有形成企业自主核心技术,无法独自研发生产技术含量高的车型,一些关键零部件仍需进口或仿制,质量竞争力不强。

3.3 生产工艺水平逐步提升

在我国汽车行业,生产工艺水平正不断与发达国家缩小差距,但在专用车领域,因企业规模较小,生产实力弱,未采用柔性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大部分企业在焊、煅、钣金时仍然凭借人力生产,工艺水平较低,制约着专用车质量的提升。

3.4 技术标准不完善

专用车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但与其配套的技术标准却严重滞后,已有的专用车标准,大部分参照载货汽车的相关技术标准,不能体现专用车自身的技术特性。即使如此,我国专用车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车型数量低于市场车型数量,在专用车专用设备上,国家标准尤其匮乏,标准不提升,严重影响专用车产品质量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尽快补充和完善。

4 龙岩专用车质量发展现状

龙岩市于2018年6月5日被正式授予“中国专用汽车名城”称号,继随州、梁山、铁岭之后我国又一专用车重要产业制造基地。近年来,我市部分专用车企业已开始逐步淘汰传统手工机械设备和加工方式,应用国内外智能化的设备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在核心技术和质量管理模式上持续创新,不断加大研发、科技投入。在全国环卫车领域,龙马环卫规模、技术实力居第二,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标准,拥有19项发明专利;海德馨在抢险救援照明车领域居全国第一,产品市场占有率达67.39%,海德馨坚持自主创新,保证产品的高质量发展,该企业拥有300多项专利,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侨龙是应急排水抢险装备领域首家研制液压驱动的企业,以“龙吸水”系列排涝车为代表,在大流量排水车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拥有60多项专利。在环卫车、应急电源车等专用车重点领域产品,在近3年质量抽查合格率均在95%以上,产品质量状况较好;拥有龙马环卫、海德馨、侨龙等国内专用车细分领域内领先品牌,龙马环卫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同时还获得福建省质量奖与龙岩市质量奖,其在环卫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和质量竞争力较高。从全国来看,龙岩市专用车产业“高、精、特、新”独领风骚,产品附加值较高,质量水平较好,在细分领域内市场占有率较高。但在发展形势下,与湖北随州、山东梁山等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且我市专用车产业正处于转型阶段,在产业集聚、科技研发能力、供给质量、工艺水平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产业规模较小,集聚效应尚不明显

龙岩专用车企业数排全国地级市第4位,但是与随州、梁山不管从企业数量、公告车型、产量及年产值都有较大差距,详见表1。

从表格数据来看,龙岩市专用车汽车附加值虽然较高,但是在公告企业数量、公告车型、年产量及年产值及都与梁山、随州有较大差距。我市专用车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产业集聚效应没有显现,专用车产业集聚所具有的联动性和区域性未能发挥。从整个产业链来看,我市关键零部件大多来自省外采购,本地配套能力不足,与随州、梁山等产业基地相比,龙岩市在配套产业链条方面差距较大,产业链整体质量竞争力有待提升。

4.2 企业生产产品同质化严重,研发能力有待提高

我市专用车公告产品虽有1000余种,但产品雷同性较大,功能相似产品居多。附加值虽然较高,大多处于跟踪和模仿状态中,应用于专用车先进技术有限。受山区影响,高水平技术人才和研究机构缺乏,科技投入不足,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较差,一些关键技术及专用设备零部件还需进口和仿造,专用车生产质量得不到保障。

4.3 零部件供给质量有待提高

我市拥有汽车相关的零部件企业100多家,但只有少数的零部件企业配套我市专用车企业。据龙岩市发改委统计,我市有11家专用车企业,装配所需的主要零部件为696件,只有89件为本地零部件企业提供,配套率仅为12.79%。且如重型底盘、特种底盘、液压元件等关键零部件需外省采购,高端液压件大部分从外国进口。不仅增加了零部件的物流成本,延长生产周期,在零部件质量上更是难以把关,降低产品的质量竞争力。本地零部件制造商得不到专用车企业在质量、标准上的带动,质量水平跟不上。影响我市专用车产业链的形成。

4.4 生产工艺水平较差

受规模小、资金少等因素的影响,我市专用车专用设备生产主要以传统生产加工方式为主,大多是手工操作式机械设备,进行焊接、冲压、钣金等工艺,各自单兵作战,没有形成系列的生产线,工艺机械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低、影响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管理粗放,装备简陋、落后,质量技术能力薄弱。

5 龙岩专用车质量提升的对策建议

针对龙岩市专用车企业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专用车发展现状与道路,借鉴国内几大专用车产业基地发展模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实现我市专用车企业产品质量提升。

5.1 发挥福建省专用车辆产品质量检验中心质量引领作用

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结合产业的结构特点、发展趋势和企业的需求,2018年4月经福建省质监局批复同意,由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龙岩分院在龙岩筹建专用车辆产品质量检验中心。预计在2021年完成筹建工作,投入使用。

省中心建成后将开展专用车检测、3C、专用车零部件检测、司法鉴定、以及专用车车载气瓶检测等法规检验及委托检验的业务。推动我市专用车产业以“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专用车产品质量,增强我市专用车企业核心竞争力,为行业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帮助专用车产业搭建科技研发、技术创新和标准制修订平台,拉动我市专用车辆产业的崛起及专用车产品的整体质量的提高;同时为专用车企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助推专用车产业转型升级;还可为我市专用车企业缩短检验周期与成本,将更多的经费投入到产品的研发设计及先进工艺设备的采购,可有效保证专用车产品质量的提升。由于检测中心的集聚作用,将吸引更多大型专用车企业入驻我市,学习其先进的质量管理體系及标准要求,带动我市相关企业及零部件配套企业质量提升,形成产业集聚,使产业集聚区域性与联动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5.2 引进柔性化、智能化设备

专用车生产设备需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以满足专用车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在工艺路线变更时,不影响设备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产品的柔性化生产。如采用数控切割机取代部分传统铣、刨床功能。产品具有多样性、小批量的专用车企业,采用柔性化生产设备,不仅可保证车辆产品质量,还可实现生产周期的控制。同时专用车企业需使用数控智能化设备,如采用可通过输入加工参数而自动调整操作的剪板机、折弯机;根据参数自动控制涂装方式、涂胶量和涂胶速度的自动涂胶机,可在车厢板复合时使用。这些智能化设备不仅可以节省人力,而且可减少因人工操作所产生的误差,保证加工质量。同时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之间数据传输和共享,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政府对专用车企业采购柔性化、智能化设备及生产线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对于一些闲置大型设备仪器,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租赁,既可降低设备提供方的费用,又可提升租赁方设备仪器水平,共同提高产品生产质量,实现共赢。

5.3 推行先进企业质量管理方法

我市专用车企业靠设备工艺水平提升还不够,需同步跟进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将先进的设备、工艺发挥其最大价值,做到物尽其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可从以下三个层面开展:质量管理方法、质量改善方法、质量战略评估。质量管理是基础,主要涉及质量方法有IS9001、6S等,助力专用车企业进行质量管控;质量改善是策略,主要涉及的质量管理方法有QC、TQM、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等,帮助专用车产品质量提升;质量战略是保障,主要涉及的质量方法有卓业绩效模式、质量文化建设等,使专用车质量达到卓越。专用车企业在实施质量管理方法时,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不同阶段采用合适的質量管理方法。同时发挥相关部门的监管作用并定期举行质量管理方法相关课程培训,督促并指导企业实施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助推我市专用车产品质量提升。

5.4 提高专用车上游零部件配套企业供给质量

一辆专用车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零部件成本约占整车70%。零部件的供给质量直接决定着专用车产品质量。我市专用车零部件配套企业门类较少,无法为专用车企业提供完整的供应链配套体系,专用车企业抱怨本土零部件生产企业质量跟不上整车发展,多往外地采购或进口,本土零部件企业没有获得订单,企业发展困难,质量水平跟不上,如此恶性循环,阻碍我市专用车产业集聚的形成。而外地采购专用车零部件质量难以把控,造成我市专用车可靠性较差。必须加强本土零部件企业与专用车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通过专用车企业更为严格的生产工艺要求,提升零部件配套企业的产品质量。政府应加大对获得国家、省市质量奖的零部件企业奖励,并予以一定的政策支持,使企业对质量更加重视。同时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作用,对专用车零部件质量严格把关。福建省专用车辆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专用车各个指标进行检测,保证车辆各个部件之间的技术匹配性与质量。

5.5 鼓励企业对标准进行提档升级

我市公告内产品有1000余种,但主导和参与起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才10余项,高标准较为缺乏。标准是企业产品生产的依据,高标准才有高质量。积极推动福建省专用车辆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的标准制修订作用,以检测中心为核心,融合龙岩市几家龙头企业,以国际先进专用车标准为引领,制定比国际标准更加严格的企业内标准。但先进标准实施的保证是先进的工艺水平和生产设备。企业需增购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设备。专用车企业应积极参与到国内外先进标准的制修订,将自身标准融入国内外先进标准之中。

5.6 提升龙岩学院、龙岩技师学院等高等院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是质量提升的关键,龙岩市地处山区,吸引外地人才进入我市工作的能力较弱。必须发挥本地两所高等院校的作用,为我市专用车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汽车人才。学校应有针对性的严抓教学质量,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汽车理论基础和设计制造工具,做到严进严出。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充分利用我市专用车企业的优势,通过在校学习一定的理论基础之后,进入相关专用车企业进行生产实习,让学生可以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同时学校应设定相对较严的毕业标准,学生必须达到规定要求才能获得相应证书,做到宁缺毋滥。学校教师也应加强自身实践能力,多参与到企业产品开发、生产制造过程中。

当前,质量提升是党和国家及各级政府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在新形势发展下,在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要求。专用车产业作为我市传统产业机械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专用车产业质量提升对我市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全面研究分析国内外专用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市专用车企业的调研,剖析产业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了新形势发展下龙岩市专用车产业质量提升路径,助力打造“中国专用车名城”。

基金来源:龙岩市科技局公益类项目,项目编号(2018LYF5027)

参考文献:

[1]黄铭.铁岭专用车产业发展战略优化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6.

[2]雷福寿,胡胜男.浅析我国专用汽车质量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专用汽车,2016(8):61-64.

[3]刘翰东.从检测角度看国内专用汽车发展[J].客车技术与研究,2008(1):36-39.

[4]李建平,韩林.发展成熟的国外专用汽车[J].汽车与配件,2012(39):42-45.

猜你喜欢
产品质量提升
直播带货问题分析及建议
抓好质量是农机企业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抽样检验质量分析对提升产品质量的作用研究
论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修养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产品质量调查——原载美国“安迪·辛格漫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