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汽车产业思考

2019-10-21 09:26李万里
新能源汽车报 2019年34期
关键词:产业政策汽车产业观点

8月31日,第十五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在天津举行。作为老一辈汽车人,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学术委员会专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原副巡视员李万里先生在论坛上就“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汽车工业发展,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第一个观点,实现汽车强国是大概率事件。

首先,十九大已经提出要建成现代化强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要求。其次,国务院已经印发《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信部也正在组织编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尽管汽车行业暂时面临着市场下滑,但我们实现汽车强国是大概率事件。

第二个观点,汽车产业的生态布局要国际化。

首先,我国汽车行业已经具备开放基础,国家发改委已确定了汽车产业股比放开的时间表,汽车产业正在出现新变化。比如特斯拉在上海建设了第一家外资独资的汽车企业,宝马集团已经收购华晨宝马75%的股份。

其次,国际规则将畅通无阻。推动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必将引发汽车管理体系、认定体系及流程的重大变革。

再次,自2018年7月1日起,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进口关税降低,汽车整车关税降至15%,汽车零部件关税降至6%,全球顶尖产品将大举压境。

第三个观点,汽车能源多元化。

一是纯电动汽车在后补贴时代将呈现两极分化的局面。后补贴时代企业一定要考虑降低成本,减少电池用量,降低续驶里程指标。二是混合动力要担当主角。在双积分政策的引导下,混合动力汽车可能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主角。三是内燃机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近期,一些国家提出传统能源汽车退出时间表,但传统汽车退出不仅是纯技術性问题,更事关产业安全、国家安全、政治博弈,值得深入研究。四是燃料电池技术应用任重而道远。如果电和氢能源能够摆脱从油井到油箱的传统能源路径,那么真正的新能源时代就到来了。五是智能网联汽车前景光明。智能网联汽车是智能社会的组成部分,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优势在于车上的智能化和车下社会资源融合,尤其是与5G技术高度融合。六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与移动储能终端的体系将提升。七是各类动力电池的梯次回收利用迫在眉睫。

第四个观点,产业生态转变。

汽车产业是一个典型的一般制造业,汽车制造产业链正在从垂直分工转向垂直+水平分工的生态,更多的体现为传统制造商与数字化、网络化的供应商按照功能横向展开深度的合作水平分工。

第五个观点,主营制造和服务。

对汽车产业而言,国际上有一个指标叫做千人保有量,从这个指标来考察社会经济流动性水平。从欧美各国工业化进程的状况来分析,为了满足现代化社会体系的需求,汽车的千人保有量一定要处于600-850辆左右的水平,目前中国千人保有量是150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道路拥有量远远低于欧美,现有的能源、道路、交通能力已经难以承受,中国东部和中部一些城市迫于压力,采取了限购的严厉措施,还有向全国蔓延的趋势。

因此,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提高流动性的效率,由此引发了对共享的强烈需求,我觉得共享汽车这个概念应该从这样一个角度出发。

第六个观点,市场要兼顾新旧与内外。

我个人认为,当前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周期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汽车市场的发展模式已经从高速增长期转向中速增长期,甚至是中低速的增长期。现在负增长的过程是增长期调整过程中的波动状态。

在市场形态大转型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深刻变化?

一是非限牌区域的新能源汽车购买量超过50%。说明非政策因素开始产生推动作用,新能源汽车市场真的在崛起。

二是传统汽车市场的增长方式已经发生转折。首次购买率从2009年的93%逐渐降低,到2017年已经降低为30%。这意味着增换购的比例从2009年的6.8%提高到2017年的70%,这是消费增长规律发生的大变化。

三是二手车占据三分天下。2018年我国二手车交易量达到1382万辆,接近新车销售的一半,占据了三分天下,成为汽车市场的主流之一。

四是国际市场比例较小。与其他国际制造大国和使用大国状态相比,中国汽车及零部件的实际出口情况在全球整个汽车市场里所占的比例是最少的。

第七个观点,大变身的产业政策。

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经历了前几个时期的发展过程,1994版和2004年版产业政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段发展过程有成绩,也有深刻教训。进入新时期以来,产业政策的思维在国家层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现在产业政策来看,最大的变化体现在普惠化、功能型、制度性开放,实行准入前的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

在变化的产业政策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场景制定新的产业政策。比如产业政策在深入工业化的过程中要防止出现过早去工业化的趋势,这是产业政策制定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在终端方面大幅度提高管理和运行效率,其中要实行前沿性的创新引领、绿色消费推动、服务性消费增值等全方位提高效率的政策。

第八个观点,汽车产业再定义。

汽车产业要再定义,我建议有几个指标。一是要提高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共享化和制造+服务的创新性,二是要呈现技术创新的双向性,三是要体现产品研发的互补性,四是要提升构建全球价值链能力的主动性,五是要体现多元包容、东西合壁的文化属性。

本文根据201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猜你喜欢
产业政策汽车产业观点
产业政策立法的逻辑进路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正式发布 深入探讨中国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
CFO如何对待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在前进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关于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设计得当的产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