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2019-10-21 07:12董丽仙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提升能力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董丽仙

摘 要:对于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读图能力对孩子们应该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一个能力,这都是因为数学中通常会出现很多的数据图类型,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中学生的读图能力就是比较关键的一个问题了。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升能力;数学读图;数学教学

数学是一门非常需要逻辑思维能力的理化学科,立于现实道理的基础上,对未来现实的发展拥有很大的帮助。而小学阶段是人逻辑形成的初步阶段,数学则是形成逻辑思维的骨架,只有数学逻辑提高了,才能提高小学生现实思维逻辑,因此,如何提升数学读图能力,对于培育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非常重要。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发展的难点

(一)教师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认识不够

当前的多小学老师,特别是公立学校的老师,因为没有什么竞争压力,对于孩子的教育也不太注重,只关注教材知识的教学内容,从而忽略了对小学生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根据当前对于孩子的逻辑培育能力研究发现:孩子的认知发展中,主要有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这说明思维的发展是阶段性的成长,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教育方式,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学生在思维上没有一个好的引导者,对逻辑的培育也就很难有什么效果,更不用提对数学图案的解读和理解了。

(二)教育方式没有及时的更新换代

逻辑思维又被称为发散思维,就是联想能力、故事理解能力、推导能力等等,就像给孩子一张画了一个黑点的白纸,问他这个白纸上有什么,逻辑思维弱的孩子只会给出“黑点”一个答案,而逻辑思维强的孩子,可能就会联想到虫子、飞远的鸟等等各种答案,提高答案的多样性,开创孩子的思维世界,而这就是发散思维的重要性。而当前的教育方式大部分都是教条式、上班式的教学方式,只注重与书本知识的讲解,对于孩子的要求也仅仅是考试的时候能把课本上的内容复述出来,而这种如同“书呆子”般的学生,对于当前的社会形式很难生存下去[1]。

(三)学生缺乏独立学习、思考的能力

学科的作用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分出各种知识的类别,而是教育家根据孩子们掌握知识、认识世界的途径制定的各个年龄该掌握的知识内容。例如,语文是语言的教学,而语言是一个人认识世界的第一途径,只有语文知识基础牢固,才能让孩子读懂数学题中的各种关系,美术则是拓展孩子们的思维创造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但是大部分孩子往往意识不到这一些学科的关系,导致偏科现象严重,最后产生的后果就是一科影响一科。

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将教材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数学是一门基于现实的学科,只有让孩子们认识到数学的用处,喜欢使用数学,善于利用数学,才能让学生对于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当下的传统教材教学模式已经很难吸引到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因此,教师可以进行现实案例的模拟。例如,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孩子最喜欢玩“过家家”的游戏,教师就可以用一些积木搭建成房子、桌子等,让孩子们进行测量计算,提升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而三到六年级的孩子,就可以用一些积木益智玩具,夹杂当前孩子喜欢的游戏,例如吃鸡里的枪械、王者荣耀里的英雄武器等等,夹杂进日常生活中的案例,不但能让孩子们提升对学习的兴趣,还能通过实际的情况提升孩子对数学图形的认知度。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数学的知识结构是严谨,而考试的时候、实际应用数学的时候,不可能让孩子拿着课本上的图案实际测量,甚至有一些题目还需要孩子进行自主绘画图形和空间想象图形,这就需要培养孩子们的空间发散能力,也可以说是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让孩子对数学图形进行符合题意的空间幻想,从而在草稿纸上画出准确的图案,方便孩子们进行运算。

三、如何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一)培养读图情感

当前的学生大部分都在幼儿园阶段就已经简单的接触过语文、数学等学科基础,甚至已经有不少孩子都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一些问题都有了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但是,到了小学阶段,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大部分都是图形和问题相结合,孩子不但要通过图形了解题意,还需要从问题中的文字了解图形的内涵,因此,这就需要让孩子们拥有高度的读图情感投入,细心的分析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并将相关的文字信息和图形相结合,从而进行精准的解读、计算出所需要的答案[2]。

(二)培养读图能力

前期的小学教学中,对于数学的图案都比较的简单、直白,但是在后期的教育中,数学图形的重叠、重合等现象非常的普遍,这就需要孩子们对图形进行科学的解读和拆解,从多个图形中得到自己需要计算的那一个,而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细心读图的能力,通过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拆解图画。

四、数学老师需要注重的教育方向

数学的有关于图形的题目多种多样,涉及空间想象的、自主画图的等等,而根据题干中心的多少,我们将它分为单一主观题图形问题和多个主观题图形问题。单一主观题的图形目的明确,目的是让初步接触数学的孩子们能直观的了解数学的逻辑思维方式,大部分题目都是创设一个有趣的故事情景,或者只有简单的一句话描述,从而让孩子能够精准的抓住问题的中心,并对相应的图形进行解读,例如苹果和胡萝卜的数量问题[3]。但是,這些题目虽然简单,孩子们的注重点通常在图形而不是问题的中心,老师需要主动提出问题来加重孩子们对于数学中心的注意力,例如结合实际生活的:今天小茗同学带了三个苹果,而老师带来了一串葡萄,是葡萄多还是苹果多之类的问题,本文随意的举个例子,大家不必刻意引用案例在,实际教学还是以自身的实际结合,才能有效的提高孩子们的读图能力。而多个主观题的图形就有两个或多个图形夹杂,不但需要孩子对图形进行拆解解读,还需要结合文字进行理解,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先看图,再去读文字,然后分析已知条件和未知的要求,最后让学生理清图文关系,说出题意,才能清晰的进行解题。

结束语:

对于数学来说,语文是读懂数学的基础,图形是解出答案的关键,因此,老师不但要注重孩子的文字解读能力,还要培养孩子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才能从基础上提升孩子的数学学习能力,并延续孩子的整个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纪元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J]. 学周刊,2018,No.369(21):58-59.

[2]李佩刚,谭善娟.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 中国校外教育,2018,648(28):66.

[3]刘波.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8).

猜你喜欢
提升能力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找准 “自学” 着力点,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