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中幼儿艺术能力的培养

2019-10-21 07:12陆雅琴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

摘 要: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对于幼儿的学前教育不再拘泥于基础性的知识讲授,更多的是关注幼儿在艺术方面的发展潜力,让幼儿在成长道路上拥有更多的可能性。本文将对幼儿艺术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分析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艺术能力的意义,并提出幼儿艺术能力的培养策略,为今后的学前教育事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艺术能力

引言:

艺术发展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全民艺术热的到来,教育领域也必须与时俱进。学前期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开端,关于幼儿的启蒙知识都将从这里展开。在此阶段,对幼儿进行艺术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符合全面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艺术教育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让幼儿在启蒙阶段感知艺术世界的美好,让幼儿的成长道路充满欢笑。因此,对于学前期的幼儿进行艺术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1-2]。

一、概念解析

(一)艺术教育的含义

艺术教育又称艺术素质教育,除开艺术专业技能教育、宽泛的艺术素养教育之外,还包括个性教育。艺术教育以培养鉴赏能力为主,创造性为辅。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欣赏优秀艺术作品的实践中学习审美知识,形成审美能力。

(二)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

幼儿的艺术教育的内容其实非常丰富。主要有音乐、舞蹈、艺术等,它还包括手工、绘画、艺术欣赏、器乐、歌唱、音乐欣赏等。在幼儿教育阶段,艺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艺术能力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

艺术是人们审美意识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艺术对于完善幼儿审美心理机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前时期,对幼儿开展音乐、美术等教育,可有效引导幼儿培养高雅的情操,同时,艺术也是幼儿表达情感和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通过唱歌、绘画、舞蹈等作品的實现,孩子们可以在艺术的世界里畅所欲言。开展艺术教育能够激发幼儿对这个世界的美好想象,可以增添幼儿的生活色彩。

(二)有利于拓展幼儿的艺术视野

对于幼儿来说,仅仅接受普通教育还远远不够,这也不利于儿童的长期发展。幼儿阶段应该博采众长,涉猎更加广阔丰富的知识。儿童艺术教育以儿童的独特和充满创意作品表现为内容,结合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创造新的独特艺术形象,为作品增添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对艺术语言的认知,只有通过艺术教育去培养。幼儿通过接受绘画、手工制作、歌曲演唱、音乐欣赏等教育,他们的艺术视野逐渐被拓宽,眼界也会更加开阔。

(三)有利于幼儿的兴趣拓展

枯燥乏味的程式化训练会限制幼儿的思维和创作力。艺术教育的课程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自由的想象力,一幅画、一首歌、一个手工作品都体现着他们思考和创作的过程。幼儿使用不同材料产生的新鲜感也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好奇心,这种兴奋的状态极大地引起幼儿的兴趣,可以让幼儿带着兴趣继续去创作。

三、学前教育中幼儿艺术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关注幼儿的审美感受

幼儿艺术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幼儿对美的感知与体验,这种看似不经意的方式往往可以打开幼儿精神层面的大门,让幼儿从艺术活动中获得审美愉悦。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儿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里的春天最美丽。”这是一首以小燕子为主角的歌曲,歌中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好,还歌颂了大自然,而幼儿在演唱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会感知和发现身边的美,渐渐地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也就被培养起来。

(二)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

由于艺术自带丰富性,对其进行兴趣培养的形式也可以是多变、丰富的,除了游戏之外,故事导入可以使孩子进入对审美对象创造的情境中。孩子都喜爱故事,当他们倾听故事时,就会对情节有所想象,带入角色,感同身受。悬念的设置也能够增强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产生对审美对象探索和欣赏的欲望,运用幼儿平时关注的内容联系到欣赏内容的主题上,巧妙的将幼儿吸引到活动中来。创建场景也可以使孩子从一开始就受到环境的影响,让孩子积极参加艺术活动。

(三)调动身体器官的参与性

艺术能力的教育不是让幼儿只是观看或听取作品,而是使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幼儿获得知识。在中国,幼儿大部分时间都在幼儿园,主要中心就集中在食物、睡眠、学习和游戏活动上。教师可以在休息时间播放一些动听的儿童歌曲,或者为孩子们喜欢的音乐设置闹钟,让他们在优美的旋律醒来,也可以透过他们对生活场景的记忆来进行想象力的引导。例如,在绘画课上,可以走出教室,让幼儿去观察大自然中的虫鱼鸟兽、鸟语花香等,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所闻所见用艺术手法表达出来,使幼儿各种身体器官的参与变得行之有效。

(四)引导幼儿自由想象

历史上有很多发明创造都来自天马行空的想法,从而带来了发明创造的灵感。例如:飞机的灵感来源于鸟,锯子的发明来源与一把茅草。因此,作为幼师在对幼儿进行艺术能力的培养时,要引导幼儿自由想象,给予他们充分的想象空间。例如,当一个水果出现在一幅画中,孩子可能会联想到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场景,并在生活中带来有趣的东西,导致其他人专注于水果,而忽略了画面中的其他内容。这时,老师应及时给予指导,使孩子能够回到画作的其他部分。此外,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孩子想象力的方向,在孩子自由发挥想象力之后,使自己的想象力与作品有效地联系起来,把握两者之间的联系,而不仅仅是根据作品的内容。并评估幼儿的想象力。教师在幼儿的想象过程中较少或不使用评价性语言,为幼儿创造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在这样的前提下,他们可以更好地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审美想象中,获得对作品更多更深入的理解。

结束语:

培养艺术能力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基于此,幼儿艺术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激发幼儿艺术兴趣,调动幼儿的参与性,并给予幼儿想象力充分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张磊.挖掘河套文化资源.实现幼儿艺术教育目标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0):230-231.

[2]宾阳.全民艺术普及背景下的幼儿艺术教育[J].艺术教育,2019(07):286-287.

作者简介:

陆雅琴,女,1983.9.15,江苏苏州,汉,本科,苏州市吴中区美之国幼儿园,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