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血压患者预防医学相关知识对其血压控制的影响效果

2019-10-21 07:19梁发波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预防医学血压

梁发波

【摘 要】目的:探讨加强高血压患者预防医学相关知识对其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本市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患者共152例,随机分2组,各7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其进行预防医学相关知识宣讲,观察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压情况。结果:观察组依从率为98.68%,高于对照组的86.8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高血压预防医学相关知识干预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

【关键词】高血压相关知识;预防医学;血压;控制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2-0155-02

预防医学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而来,其主要研究疾病预防和控制,是一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学科[1]。预防医学不同于临床医学之处在于其是以人群为观察对象,采用宏观与微观技术手段,阐述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并制定公共卫生策略,已达预防疾病的目的。高血压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绝大多数患者需长期服用药物以控制血压,但大多数患者出院后药物治疗依从性差,可能出现减少药物剂量或停药等情况,继而影响血压控制效果。本文主张加强高血压患者预防医学相关知识宣教,有利于血压控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市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患者共152例,纳入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2]中高血压相关诊断标准;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病例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者;合严重精神疾病无法配合治疗及调查者;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随机分2组,各76例,对照组:男性39例,女性37例,年龄41-75岁,平均(65.26±7.06)岁;病程1-16年,平均(8.96±2.18)年。观察组:男性40例,女性36例,年龄36-74岁,平均(64.98±6.95)岁;病程2-14年,平均(8.01±2.0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予以降压、降脂等药物治疗,积极处理并发症,并常规饮食、运动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患者预防医学相关知识,具体:①成立慢病管理小组,了解患者基本病情,建立档案,责任护士积极与患者沟通,告知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如危险因素及血压控制必要性等,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进行高血压预防医学相关知识讲座,发放小册子,激发患者自律性,促使患者了解不良情绪、不良生活习惯等对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危害,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③告知患者高血压饮食原则:“粗细兼顾、少食多餐、七八分饱”。饮食以粗粮为主,多食水果、蔬菜,低盐少糖 ,尽量不吃肥肉。④责任护士指导患者自身心调节,避免情绪过激,嘱咐患者合理生活和工作,确保睡眠充足;针对吸烟、嗜酒者指导其逐日递减直至完全戒除。

1.3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患者自主遵医药物治疗,并积极纠正不良生活、饮食习惯;部分依从:患者基本能够遵医治疗,偶尔出现停药或减少药物剂量等情况;不依从:患者自主放弃药物治疗。依从率=(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3]。(2)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测量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x±s)形式进行计量资料的描述,采用t检验;以n(%)形式进行计数资料的描述,两组间统计采用秩和检验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估

两组治疗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水平观察

干预前组间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预防医学是以“环境-健康”为模式,研究对象并非单一个体,而是人群,以预防为主要思想导向,运用现代医学相关知识研究环境对健康的影响,进一步制定相关预防措施,以促进健康,预防疾病为目的的一门学科[4]。且随着医学模式的逐步发展,预防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逐渐显现。

高血压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慢性疾病,其与多种外界因素影响有关,研究认为,肥胖、规律用药、日常生活行为、运动及定期血压监测和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扥均是影响高血压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高血压的发生及发展极大程度上由不良健康行为引发,加之,高血压一经确诊需终生服用降压药物,故从长远角度出发,唯有患者自主保健意识及技能的提高,方可真正控制疾病。故从预防医学专业出发,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以促使患者自主预防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建立慢病自我管理小组,通过定期开展高血压相关知识讲座,发放慢性病预防手册,并开展健康行为干预,在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度同时增强高血压防治技能;告知患者合理饮食及坚持运动锻炼对血压控制的重要性;并指导患者规律用药,让其明白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对于控制血压的必要性;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以便患者在家可每天监测血压,一经发现血压血压控制不佳可积极就医。本结果显示,加强高血压预防医学相关知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继而促进血压控制效果,与文献[5]结果基本相符。

综上所述,加强高血压预防医学相关知识干预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凱, 王群刚, 杜国明, 等. 社区高血压远程监测管理效果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15, 42(21):3907-3909.

[2] 刘力生.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08.

[3] 陈春念, 缪春华, 姜方平. 社区自我管理活动和个体健康教育对患者血压、血糖控制的影响[J]. 应用预防医学, 2018, 24(05):35-36+39.

[4] 孔虹倩, 蔡乐, 游顶云, 等. 云南独有少数民族高血压相关知识及自我管理行为比较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6, 43(12):2205-2208.

[5] 张晓宇, 侯斌, 杜晓婷, 等. 西安市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实施进展及城乡效果对比分析[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6, 32(2):121-124.

猜你喜欢
预防医学血压
警惕异常的血压晨峰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最怕啥
自测血压忌太频
构建预防医学专业实习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高职高专《预防医学》课程中统计学案例设计初探
天冷了要换好一点的降压药吗
《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及创新
MOOC优质教学资源在高专《预防医学》课程中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