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的高中历史教学思考

2019-10-21 09:55钟高斌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5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核心素养

钟高斌

【摘要】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重视素质教育,教师要转变历史学科的教学观念,在教授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对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发展和深化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培育要求,对高中历史课堂进行积极创新,真正实现高中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本文总结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并提出了几点有助于开展核心素养培育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核心素养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5-014-01

引言

历史是高中文科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而历史学习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与历史相关的基本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高中历史教师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养成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与情怀等方面的素养,让学生能够用科学的、唯物的观点看待世界、看待历史,积极关注社会问题、关注民族命运,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步伐

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再强调要加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创新课堂教学。然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多,学生学习压力大,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放弃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会导致历史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减退,从而束缚了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在课堂中尝试性地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便是教学改革、向现代化课堂转变的重要一步,其中展示出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导向是历史学习中除了知识以外的内涵和目标。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教师的教学不再将重点仅仅放在知识的学习上,而更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步增长。反观当前很多教师的教学,他们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只是单纯的知识讲解,学生的学习也只是死记硬背,以考试作为最高的学习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加多元多彩,能够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有利于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知识点的讲解固然重要,但是学生学习水平不同,学习习惯不同,教师只是进行知识点的教学,对学生们的学习有很大的限制。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基于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出发,会更多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从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综合体会知识点,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形象记忆,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高中历史教学加强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自由探究是高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要掌握的一种方法和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自主探究、自觉学习,在引导和探索下形成真正适应学生学习现状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的过程中,老师可适当减少讲解内容,而是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通过问题导向引导学生绘制时间线,与重点事件或战役相结合,从导火索,到联合抗战,直至抗日胜利。学生自我总结的东西会让他们对历史知识有着更深、更全面的了解。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会对历史本源的查询,掌握历史问题的求证方法,提升辨析历史现象和本质的能力,找到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

(二)采用情景化教学,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高中历史课本的编排往往是按照一定的线索进行的,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情景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歷史事件,增强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培养出相应的历史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西方工业革命时,可以对当时西方社会的情况通过多媒体手段予以重现,展示当时工厂生产的场面,以及工业发展影响的社会的巨大变化,学生可扮演其社会中的一员,让他们融入进去,从而感受到工业革命的必要性,并对其发生的起因,经过等进行全面的认识,代替死记硬背,也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响应。教师在渲染历史氛围、带领学生参观历史遗迹、历史文物等的过程中,以一种置身于历史事件中的方法和角度赣州历史事件中所包含的规律,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知识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为学生适当拓展知识,培养学生历史意识

高中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观点,绝不应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为了增强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深入理解,扩大学生的历史视野,增强学生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学习课本上经过概括和精炼的知识,还要适当为学生拓展一些知识,用于辅助了解、记忆知识以及全面认识历史事件,也能够在做题过程当中起到一定的帮助。

例如在讲解《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一课时,课本上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表现的介绍较为笼统,学生很难对经济方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尤其是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几次会议的气味和意义。教师要将几次会议与降级体制建设之间的具体关系,即政策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用具体的方式进行细化展示,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到历史事件的联系。

结束语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背景进行高中历史的教学,教师要及时转变观点、看法,深刻理解和掌握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在不断的教学创新和事件中,寻找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契合点,切实提升学生历史学习的综合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廖力生.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J].江西教育,2018(24):37-38.

[2]谭友清.关于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研究[J].学周刊,2018(26):26-27.

[3]陈大斌.浅析全媒体时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J].中国报业,2018(08):96-97.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