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语文教材实施审美教育

2019-10-21 10:47张小娥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孔乙己中学语文意象

张小娥

摘  要:语文审美教育,就是“以语文教育中的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与审美理想,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杨德如语)。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1-0041-01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内涵十分丰富,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主要审美对象——语文教材,本身就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合成,就其单篇而言,又往往是思想美、形象美、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的和谐统一体。语文教材通过各种文体的文学作品,在学生面前展现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为语文审美教育准备了极为充足的条件,从而能够对学生的心灵进行熏陶渐染,潜移默化。

如何利用中学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如何通过对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来实现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体会文章中美的意象

意象是中国古代诗学的特有概念,是中国文学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所谓意象,就是文章中写到的物件,是作者主观感情与客观事物的完美结合。作者正是通过意象向读者传达美的理念,抒发感情,反映生活。因此体会意象,品味意象,是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

2.进行创造性想象,营造美的意境

想象是文学创造的重要方法。陆机在《文赋》中说借助想象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欣赏文学作品也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叶圣陶先生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接受美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这就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美的享受,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想象,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语文艺术的天空中翱翔,从中得到美的体验。

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一文中,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作结,给人留下十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在讲课时,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如果你是导演,你将如何设计拍摄《孔乙己》的结尾镜头?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能够展开大胆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有的说要让潦倒的孔乙己的背影逐渐模糊,模糊,最终消失;有的说要把他此时的手做一特写镜头推出,因为孔乙己的手或蘸酒写字,或偷窃东西,或书写服辩,或代脚“走路”,有着特殊的用途,那双本应具有谋生本领的手,最终却成为他爬向死亡的手:有的说应配上画外音“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样才留有余味:有的说应配上众人的笑声,让笑声贯穿全剧,用这种含泪的笑声反衬孔乙己的惨状更让人覚得悲哀。这样,学生借助想象体会到作品丰富的言外之意,提高自己的阅读审美能力。

3.在比较探究中体悟美的意蕴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使人们对事物的感知由表面走向深刻,由片面到全面,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在教学中将相同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能让学生感悟到文章中不同的美感。

陆游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都是咏梅的名篇,但在意象的运用上有很大的不同。陆词中的梅花所蕴含的意象是词人一生不幸遭遇的缩影,亦是词人坚贞不屈的人格写照。那株生在荒郊野外的梅花,在断桥边自开自落,无人理会,暮色将临,无依无靠,无人赏识,预示着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对人才的冷落。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风雨、群芳”暗喻当时趋炎附势、献媚取宠的小人,他们自身不但无所作为,还要排挤、压缩词人生存的空间,但词人无意与他们同流合污,即使零落成泥也要保持祟高的气节。

毛泽东诗词中梅花是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化身。“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风雨送走的是失去的革命气质的暮春,它的归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規律,而新的、朝气蓬勃的春天必将在轰轰烈烈的暴风雨中诞生。“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面对悬崖百丈冰的日子,一个“俏”字把梅花英姿焕发,香飘万里,对困难极端藐视的情态写出,同时也借梅花把共产党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淋满尽致地表现出来。只有一代伟人、一代扭转乾坤的风流人物,才有如此的气势和豪情,封建社会的文人才子是很难与其相媲美的。

同样的词名,同样的题材,但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因而词所表现的内涵明显不同。

4.激发美的情感,感悟美的真谛

“文艺应该通过什么来感动人呢?感动就是在感情上的共鸣”(黑格尔《美学》第一卷)语文教学中,要根据文学的特点,激发学生在感情上与作品的共鸣。只要抓住文章内在的“情”,往往便牵一发而动全身,达到美育乃至全文的教学目的。如朱自清的《背影》,作者在用家庭灾祸设置好父亲送子远行的背景后,描绘了父亲送子的几个场面,尤其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父亲为子买橘的艰难沉重的背影,此时似电影镜头叠现的情节点示了“我”多次的流泪。“事非经历不知难,情非感受不知味”,若只是冷眼旁观,漠然置之,何以能唤起我们的审美愉悦?又何以能理解作者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

5.结语

总之,审美教育是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重要手段,中学语文审美教育正是借助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的因素,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素质,以期达到完善人格、陶冶情感、发展智力,促进人的各种潜能全面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孔乙己中学语文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来自林间的风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孔乙己(下)
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