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高中语文三维目标的落实

2019-10-21 13:38王庆财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三维目标落实新课程

王庆财

摘  要:要真正践行新课程,必须从三维目标的定位与落实入手,深刻理解领会三维目标的真正内涵,让语文教学落到实处。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是新课标的首要任务,在过程中探索方法是新课标的基本任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新课标的核心任务。在语文教学中全面、深刻地把握三维目标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教学实践中认真落实三维目标,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发展成才的奠基石。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三维目标;落实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1-0113-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包括提高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人文精神素养。其落脚点就在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因而,要真正践行新课程,必须从三维目标的定位与落实入手,深刻理解领会三维目标的真正内涵,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落到实处。

1.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是新课标的首要任务

知识与能力之间,既是一种对应关系,又是一种非对应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对应关系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语文课程知识是主观性的,语文能力也是个性化的;二是语文课程知识具有非重复性特征,语文能力同样具有非重复的情境再造性;三是语文课程知识是言传知识和意会知识的综合,而且意会知识是其主导形态;由此形成的语文能力也有语文应用技能和语文人文能力之别,并且其人文能力是其应用技能的主导形态。而知识与能力的非对应关系,主要表现在知识不等于能力,能力也不一定必须需要知识。

过去的语文知识观始终把知识看成是与能力绝对的一一对应,技能训练的目的就是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技能训练成为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获得语文能力的基本途径。新课标则更多地立足于知识与能力的非对应关系,其知识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首先,并不是书本上的一切都是知识,尤其是语文课本更是如此。许多课文所要学习和理解的都不是言传知识,而是意会知识,都是需要唤醒个人经验、体验、性情、人格、理想才能悟其三味的缄默的知识;其次,语文课不是单纯的知识课。从根本上讲,语文课不是过去意义上的知识课,而是关于文化精神、人文精神课,以及关于如何做人和怎样做事的课。其三,在新课标体系中,知识不是静态的、定型的、不变的,而是充满活性的、期待的和变化的。

由此可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完成知识向能力生成的过程。知识是共性的东西,能力是个性的东西,知识向能力的生成,必须经历转化。知识的学习、消化、转化是一个过程,能力的生成同样是一个过程:能力是在过程中生成,也是在过程中开创,在过程中得到训练与提升。

2.在过程中探索方法是新课标的基本任务

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就是传承汉语语言文化的过程。语文教学过程要转化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展开与提升的过程;教师通过教而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亦是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展开自我精神生活的建构生成的过程。新课标的“过程与方法”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语文教学不再是追求片面的知识学习,也不以掌握、运用为基本任务,而是在知识的学习中、文化视野的开拓中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追求在学习中自我成长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求学习知识的方法。因而,“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理念,为高中语文教学重新设定了重心任务。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过程能力、过程精神,它强调的是当下应该怎样“从做中学”;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习方法,掌握、改进和探索方法,这既是过程能力和过程精神的最具体而实在的体现,也是使知识充满活力――并从而发现知识的思想性、发现思想的力量、思想的美和思想的深刻的条理性的根本途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新课标的核心任务

从语文教育时代性目标与终极目的的整合方向看,高中语文课本教学既要担当起语文教学的目的,也要担当起语文教育的目标。语文教育的目的,是语文教育的永恒目标,这就是要培养学生做人,培养学生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因而,這种教育就是生存教育、存在教育、生命教育。

语文新课标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创构为核心,其根本任务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语文课程共性教育模式和工具主义观念,使语文课程成为个性教育的基地和全体教育的楷模。因而,在新课标中,培养价值、情感、态度,贯穿了两种教育思想:一是从共性到个性的人性教育思想;二是从工具到人文的“全体”教育思想。前一种教育思想主张人生而平等、自由、公正、博爱;后一种教育思想强调人是教育目的。

“情感”与“态度”的关系,实际上是“感情”与“理性”的关系。态度主内,情感主外;态度居于更深刻的维度上企图控制和主宰情感,情感却居于更表面层次而与行动打交道,并在很大程度上支配人的日常生活行动。因而,态度与情感处理为协调关系就是态度主导情感,情感表现态度;态度与情感若发生扭曲,那就是态度控制情感,情感抛弃态度。

价值观的形成,必须有态度和情感的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此三者有鲜明的区别,但它们之间又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态度生成价值观,但必须以情感为中介;价值观既体现其态度倾向,也体现其情感倾向。态度与情感因素的改变,必然会改变其价值观;反转来看,价值观的持续稳定,在于态度的一贯性与情感倾向的持续朝向性。

4.结语

新课标对三维目标的确定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定位了语文教学的方向性和目的性,所以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全面、深刻地把握三维目标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教学实践中认真落实三维目标,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发展成才的奠基石。

猜你喜欢
三维目标落实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三维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