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型—探究式课堂考核评价指标建构研究

2019-10-21 10:45冯艳宏王晓霞梁国勇
科技风 2019年2期
关键词:考核评价探究式

冯艳宏 王晓霞 梁国勇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在混合型-探究式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本文对《数控编程》课程考核评价现状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混合型-探究式课程评价模式,重新修订课程标准和考核内容,构建三维度评价方式,整个评价过程打破教师作为唯一评价主体的模式,体现了课程评价的综合性、过程性和多主体性。

关键词:混合型;探究式;考核评价

混合型-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来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对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就业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在混合型-探究式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只有建立符合混合型-探究式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笔者以《数控编程》课程为例,探讨混合型-探究式课程考核评价模式的建构与教学实践。

1 《数控编程》课程考核评价现状分析

《数控编程》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职业技术课程。依据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具备根据零件图,能正确制定数控加工工艺、编制加工程序以及安全规范操作数控机床完成零件的数控加工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现行的课程考核属于一次性的靜态评价,主要以期末试卷成绩为主,“期末总评=期末考试成绩(60%)+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主要采取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完全由教师依据学生的课堂出勤、课堂表现、完成作业质量等进行评价。这种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存在以下弊端:

(1)忽视了职业技能和素养考核。现行的课程考核方式,理论知识占很大比重,忽视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的考核,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2)忽视了学习过程评价。现行的课程考核方式以期末考试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只是一次性的提取课程考核结果信息,缺少动态化评价因素,不能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缺乏课程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3)评价主体过于单一。学生不仅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现行的课程评价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这样不仅制约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和职业技能的提升,最终影响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基于以上分析,必须对现行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进行改革,构建适应混合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2 混合型-探究式课堂考核评价模式的建构

2.1 重新修订课程标准和考核内容,体现课程评价的综合性

改革原有的《数控编程》课程标准,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根据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数控机床操作工职业岗位要求中规定的知识需求、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重新修订课程标准,使考核内容更加综合化、系统化。新的考核内容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三个方面,注重职业能力和素养的综合评价,考核内容贴近企业需求,体现职业导向性。

2.2 构建三维度评价方式,体现课程评价的过程性

构建课前探究评价、课中学习评价和课后拓展评价的三个维度课程评价过程。使课程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注重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持续性。

课前评价主要是学生完成课前自测后教师对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合理的反馈,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的答题情况发现共性问题,在课上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实施。

同时学生借助网络学习平台与教师开展互动交流,真正实现生生、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课中评价其核心是重视学习过程的总体评价。教师通过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进行。线上环节主要通过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所需的职业基本知识进行测试,强化学生对基本编程指令的掌握。教师明确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后,以便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线下环节主要考查学生应用基本知识进行任务探究的完成度和完成质量,采用工艺方案和编程比拼,虚拟仿真竞赛,作品展示,课堂大讨论,学习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职业技能考核。职业素养的考核贯穿在任务探究过程中,主要对学生完成探究任务过程中的规范操作、团队协作、主动参与意识、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考核。

课后评价的采用线上评价的方式,通过课后基本自测和挑战性测试,关注个体差异,促进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通过与企业专家交流,获取企业专家评价,使课程考核全程化,使学生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

2.3 评价主体多元化

整个评价过程打破教师作为唯一评价主体的模式,增加了个人自评、小组互评、企业评价等多种评价主体。这样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促进和监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学习任务的表现,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公正、客观、合理的考评评价,更加强调了学生在课程考核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企业评价有助于学生缩短与企业的距离,获得企业实际经验,为后续职业生涯规划做好铺垫。

3 混合型-探究式课堂考核评价模式的实践与效果

3.1 实践过程

依据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在本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2015级学生《数控编程》课堂教学中正式实施混合型-探究式教学模式改革,同时实施与之相适应的混合型-探究式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开学第一次课,教师明确说明课程的每一个学习任务的考核方式以及最终的课程评价方法。评分标准见下表。本学期学生共需完成6个学习任务,每完成一个任务后,教师要及时将任务的评价结果解释反馈给每一个学生,从而促使学生在后续任务的学习中取得好的考核成绩。教师要认真总结考核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使教师与时俱进的调整授课内容。

3.2 实施效果

(1)评价方式的转变创新了课程评价体系。学生通过课前和课上的在线反复测试,强化了学生对编程基本编程指令的掌握,还可以及时的获取成绩反馈,查找不足。通过考核评价方式改革,基本编程指令部分的考核的成绩提升显著。以前传统考试中编写程序的题目多数同学丢分很多,通过改革之后,编程部分的得分率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此外,新的考核环节中引入了仿真实训环节的考核,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后续的数控车床操作工技能鉴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评价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混合型-探究式考核评价模式,突出了平时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强化了对编程基本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学习的机会增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升了。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学生的学习空间由课堂延伸至课前、课后,让学生充分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中。

(3)评价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在考核评价内容上由注重单一的知识考核转向注重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的协调发展。考核评价内容更加系统化,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

(4)评价方式的转变深化了教学模式的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改革推进了课程混合型-探究式教学模式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研究,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灵活度,对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职业素质、综合技能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

(5)评价方式的转变使期末总成绩分布趋于合理。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下,学生的总成绩普遍偏低,并且60多分的人数较多,成绩分布拉不开层次。通过采用混合型-探究式考核评价方式,学生的期末考核总成绩近似正态分布,更加趋于合理化。

参考文献:

[1]刘建平,贾致荣.混合式教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1):42-44.

[2]肖月宁,马秀峰.网络课程的学习评价及实现方式[J].开放教育研究,2004(3):37-39.

[3]胡勇,张小兰.以能力为核心的过程化考核方式改革初探[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2012(8):8-10.

[4]钱宇华,魏磊,等.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学习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2,(12):60-62.

[5]肖月宁,马秀峰.网络课程的学习评价及实现方式[J].开放教育研究,2004(3):37-39.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冯艳宏(1978-),女,汉族,辽宁锦州人,硕士,机械工程系,高级技师,主要从事机械加工、数控加工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考核评价探究式
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考核评价机制
任务驱动法在压缩机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体系构建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