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驻点教学班护理管理学见习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9-10-22 10:51李文娟
关键词:驻点学时条目

李文娟, 李 宇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附属泰兴市人民医院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 1. 护理部; 2. 肿瘤科, 江苏 泰兴, 225400)

医院驻点培养模式是一种院、校共建联合培养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四年制护理本科为例,前二年在校完成基础理论学习,第三年进入医院驻点教学班完成一年专业课程学习和见习,第四年在实习医院完成脱产实习)[1-2]。学校、医院联合培养医学生,体现了国家卫健委提倡的医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教育指导精神,能够充分体现医院驻点教学的床边授课优势[3]。虽然,医院驻点培养模式已经在学校及临床广泛应用,但针对医院驻点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的相关报道仍较少[4]。本研究主要对医院驻点教学班护理管理学课程见习实践课进行改革,并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非同期对照设计,选取泰兴市人民医院驻点护理本科班2014级学生,共40名作为对照组,均为女生,平均年龄(20.51±0.62)岁。另选取2015级驻点护理本科班41名作为观察组,均为女生,平均年龄(20.56±0.63)岁。2组学生年龄、专业知识结构、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见习

对照组根据学校教学大纲要求采用常规见习方法,即管理沟通与冲突3学时,护理信息管理3学时。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组10人,每个小组每次见习1个科室,6学时见习分2次完成。带教老师为临床科室护士长和(或)带教组长,以教师讲解、示教、学生观看和听讲为主。

1.2.2 见习时间课程改革

观察组采用改革后的见习方法,具体如下。

1.2.2.1 成立课题组: 由医院护理教研室主任带队组成课题组,包括课程授课老师、学校该课程教研室主任及授课教师代表、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共计8人[5]。课题组根据2014级学生见习实践大纲及见习情况初步提出改革方案,经组内讨论,并经同行专家修订后形成见习改革方案。

1.2.2.2 学时改革: 护理管理学课程本科培养方案实验见习6学时,常规见习方法为2次完成,每次3学时。改革后分3次完成,每次2学时。第1次,在临床科室完成护理查房和护理交接班实践教学。护理查房讲解及护理教学查房示范1学时,完成护理交接班讲解示范1学时。见习课前1周给学生发放教学查房病例,每5个学生1份病例,让学生查阅病例相关资料。查房和交接班讲解完毕后,让学生根据提前发放的病例分角色、分小组模拟练习。引入课本未涉及的护理查房和护理交接班内容,补充到见习实践教学中,扩展学生知识面,锻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际护理工作结合[6-9]。

第2次,完成人力资源管理、沟通与冲突章节的见习,其中护理部见习1学时,讲解本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规划、配置方案、护士分层级培训及绩效考核具体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医院总体护理人力资源规划及护士分层级培训工作,培养统筹和管理意识。医患沟通办公室见习1学时,完成护患纠纷处理、患者投诉流程及技巧介绍,让学生了解护患纠纷、医患纠纷的现实情况,对在校学生起警示作用,同时带教老师通过现场讲解及翻阅护患纠纷处理记录,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避免纠纷或者处理纠纷的方法。

第3次,内容为护理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各1学时。护理质量管理具体为本院科护士长带领见习护理质量结果分析方法、护理服务满意对象测评、PDCA循环制定护理质量管理方案等,让学生了解护理管理者日常工作流程,同时学习护理管理方法,掌握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规范[10]。护理信息管理见习由本院信息科副科长带领学生学习医院信息安全管理方案,讲解护理信息系统模块及应用方法,让学生现场观摩信息科数据处理数据方法,使用模拟系统操作护理记录录入,帮助学生了解临床信息化系统工作流程。

1.2.2.3 实施方案: 护理部组织护理管理授课教师、信息科负责人、医患沟通办负责人、科护士长、见习前2周集体备课,准备见习内容。学生提前分成4组,第1次见习在临床内、外各两个科室进行,每个科室一组实习生;第2次的护理部和医患沟通办公室见习,分2轮进行,第1轮2组学生,护理部和医患沟通办公室各1组,40 min后交换,第1轮学生见习结束后,第2轮学生按上述方法轮换。第3次见习科室为科护士长办公室及信息科,同样分2轮进行,轮换方法同第2次见习。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见习后临床思维能力,比较2组见习满意度。临床思维能力测评采用宋俊岩[11]研制的临床思维能力评分表,该量表分为评判性思维、系统思维和循证思维3个维度,包含15个条目,每个条目能力由弱到强赋值1~10分,得分范围15~150分,得分越高临床思维能力越强,反之越弱,量表Cronbach'α信度系数为0.909。见习满意度调查采用许小琴等[12]编制的《护理本科生临床见习满意度调查问卷》,该量表Cronbach,α信度系数为0.929,内容效度为0.871。原量表包括5个维度,共计21个条目,本研究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删减其中3个条目,最终形成见习安排2个条目、医院教学硬件设施2个条目、见习教学质量8个条目、见习效果3个条目及教学管理3个条目,共18个条目。每个条目分“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等级。临床思维能力量表、见习满意度调查表分别于2组学生《护理管理学》课程见习课结束后课后发放,填写完成后当场收回,合计发放问卷243份,有效回收243份,有效回收率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临床思维能力比较

观察组思维能力评价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思维能力比较 分

2.2 2组见习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见习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见习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见习课程改革后,观察组临床思维能力3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见习模式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笔者分析原因可能与见习课引入了医患沟通、观摩和讲解教学查房、信息科见习等新教学模式有关。影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较多,其中见习的时间越长,观摩临床科室现场工作越多,见习科室越多,其临床思维能力越强[13]。病房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最好的课堂,护理查房是最简单、最容易活跃思维的教学方法[14]。在教学查房过程中,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与患者的有效沟通,获得最佳临床资料,分析判断其护理问题,制定有效护理程序,且能够主动思考回答查房过程中老师提出的问题或查找资料找出答案,其批判性思维、系统思维、循证思维能力均得到提高[15-17]。改革后的见习内容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归类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及健康教育能力,通过模拟教学查房形式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培养健康教育能力;通过医患沟通办的见习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通过护理质量控制结果分析培养学生循证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分析质控结果时合理运用质控工具和整合资料分析问题,追踪问题,寻找问题原因,有利于其临床思维能力的提升[18]。

传统的见习模式是3学时均在同一个科室观摩和学习,一个科室知识容量有限,3个学时的讲解内容较为单调,学生容易产生抵触见习或者对见习课兴趣降低。而改革后,加强了科室轮转,且见习中老师会对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学生必须在见习前预习书本内容和查阅相关文献,见习过程中加强自我管理,培养了其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从而相应提高了系统思维和询证思维的能力[19]。

护理学生的临床见习是实现课堂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实践相融合的重要途径,在印证和丰富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增强专业认同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20]。《护理管理学》课程内容相对抽象和枯燥,尽管每位带教老师尽职尽责完成带教任务,但也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见习各方面达到满意效果[21]。国家医学教育推崇“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教育理念[22],鼓励医学院校学生开设临床见习课程,大部分护理专业的学生已经在护理学基础等课程中完成了多次临床见习,即使本次护理管理学课程的见习内容有所不同,但由于学生多次的临床见习经验,导致其见习积极性不高。课题组针对以上问题,特别在见习内容、见习科室及见习时间等项目上做出了相应改革,改革后见习次数由2次变成3次;见习科室增加了原本学生未接触过的部门;带教老师数量有所增加,更多业务骨干人员参与到见习带教中来;见习内容相较传统的见习方式更加开放。改革后的见习模式突出了医院各临床科室和职能科室的特点,且更加能够体现出护理管理学见习要求。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见习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满意度调查中可见,在教学管理维度,观察组虽然较对照组有所提升,但满意度仍然偏低,在今后的见习教学中,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应进一步重视见习教学工作,加大对见习的投入,在科室轮换的过程中增加监管人员。笔者发现,本次教学改革过程中,临床见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尚未完善,评价机制的改革未确定明确改革方案,教学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定期深入科室检查和召开师生座谈会等形式,及时了解、反馈和解决见习中存在问题,建立“双向”评价机制,通过带教老师和见习学生师生互评,互相监督,互相促进[23]。

笔者在调查护理学生中发现,有部分学生是非自愿选择的护理专业,其学习护理学专业课程的积极性会受到一定影响,甚至有抵触情绪,如何充分调动非自愿选择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也应作为课题组深入探讨的重点内容[24]。针对上述学生,可在见习改革中将教材中未涉及的护理查房和护理交接班设为见习内容,创新性引入护理部、信息科、医患沟通办公室的见习,让学生能够看到书本外的护理工作日常,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专业兴趣。

综上所述,医院驻点教学班《护理管理学》课程见习课教学改革更加契合临床医院教学环境及教学特点,能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教学质量。但本次教学改革仍然存在不足,增加《护理管理学》课程见习学时,建立科学有效的见习师生互评机制,是下一步主要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驻点学时条目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基于游人游赏行为的留园驻点分布规律研究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利用远教站点,落实驻点干部带学
2300名干部进村“串户”办实事
扎根山区 主动作为——中共湖北省纪委、省监察厅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驻点帮扶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