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距离照护”模式应用于门诊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2019-10-29 06:48潘萍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远距离管理水平门诊

潘萍

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无锡分院)全科医学科,江苏 无锡 21400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也逐渐上升[1]。有相关调查研究结果表明[2],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为9.7%,是目前全球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糖尿病作为终生慢性疾病,在病情逐渐进展后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及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3]。“远距离照护”模式是为解决慢性疾病或行动不便的患者而制定的长期家庭健康照护模式,其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定期了解患者病情,并实施针对性干预[4,5]。在本研究中对我院收治的门诊糖尿病患者给予“远距离照护”模式干预,对比常规干预效果。结果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门诊收治的行常规干预的糖尿病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门诊收治的行“远距离照护”模式的糖尿病患者61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31例,女30例;年龄为37岁-79岁,平均年龄为(59.79±6.37)岁;病程1年-18年,平均病程为(9.37±2.44)年;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7例、初中25例、高中或中专22例、大专及以上7例。观察组男28例,女33例;年龄为35岁-79岁,平均年龄为(59.68±6.15)岁;病程1年-20年,平均病程为(965±2.39)年;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8例、初中23例、高中或中专21例、大专及以上9例。两组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年龄为18岁-80岁;均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制定的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能够正确使用电话、手机等通讯设备;能够定期随访6个月;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积极配合此次研究。排除标准:存在语言交流障碍;存在听力、认知功能障碍;合并恶性肿瘤;存在严重糖尿病并发症;拒绝配合此次研究。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干预人员在对门诊糖尿病患者实施针对性用药、日常饮食、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以及运动训练等相关知识指导,并且详细解答患者疑问,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鼓励其坚持用药、锻炼,尽可能控制病情。观察组实施“远距离照护”模式干预。(1)成立糖尿病干预指导小组。挑选从事糖尿病临床5年以上,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并且具有内分泌科医师及护士资格的10名医护人员及营养学专家,成立糖尿病干预指导小组QQ群或微信群,并且让入组患者加入至群中,参与群内讨论。由内分泌科医师担任组长,护士长担任副组长。(2)系统培训指导。在患者来院门诊时发放糖尿病相关知识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了解其疾病知识掌握状况,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知识培训,并将患者拉入网络平台联系群中。患者在出院后为提供健康咨询服务,由干预指导小组对患者进行院外血糖跟踪管理,人工服务时间为19:00-21:00。患者将监测的血糖情况每周5-7次发布至群内,若有连续7 d未监测血糖时,干预小组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对患者进行监测提醒。(3)血糖异常指导。在患者出现血糖异常增高或下降时,小组成员通过微信、QQ群进行跟进辅导,协助患者解除血糖异常变化危机,并通过网络平台、电话等方式进行联系和干预指导。(4)制定多元化膳食计划。在患者来院门诊时指导患者下载糖尿病食谱软件,并教会其操作方法,指导患者进行现场操作,解决使用疑问。让患者输入姓名、性别、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后,由软件计算每日总热卡值,并自动计算出蛋白质、脂肪、糖类的分配比例,然后为患者自动推荐一套食谱,食谱中明确患者一日三餐的配比,制定科学、合理的营养、热量搭配,以供不同人群选择。在营养学专家的指导下,根据患者在网络平台群中的反应,为其进行个性化饮食调整,根据食物交换份法实施等值交换,并记录下患者每日进食状况。(5)定期发送糖尿病知识文章。由干预小组中的医师每周发送3-5篇短篇糖尿病相关知识、预防并发症、运动训练指导等短文。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水平比较(Mean±SD,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Mean±SD)

1.4 观察指标 (1)自我管理水平:采用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T2-CSO)对两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自我管理水平进行评价,该量表包含饮食控制、遵医嘱服药、运动锻炼、足部护理、血糖监测、高低血糖处理6项内容,共26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总分为26-130分,分数越高则自我管理能力越强[6]。(2)血糖水平:采用血糖检测仪检测并记录两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3)生活质量:采用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DMQLS)对两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包含社会、心理、生理、疾病、满意度5项内容,共87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总分87-435分,分数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差[7]。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水平、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均用(Mean±SD)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自我管理水

平 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饮食控制、遵医嘱服药、运动锻炼、足部护理、血糖监测、高低血糖处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血糖水平 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生活质量 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社会、心理、生理、疾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3.1 “远距离照护”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各自我管理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远距离照护”模式对于改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具有显著效果。且通过建立QQ、微信等网络联系群,使院外沟通、交流更为方便,通过小组干预人员的鼓励、支持,以及病友间的相互监督,使其能够自主坚持用药,进行相关运动训练[8-10]。此外,通过给患者安装糖尿病手机食谱软件,能够帮助患者进行更为个体化、操作性更强的饮食干预,避免患者日常饮食中估算食物的繁琐,为患者提供更多食谱,提高了其对饮食控制的积极性,最终显著提升其自我管理水平[11]。

3.2 “远距离照护”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各血糖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远距离照护”模式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远距离照护”模式通过网络平台将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集中团体智慧和经验,从而有效提高了团队作用,充分利用资源,将糖尿病知识最大化的传播给患者,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最终促使自身血糖水平改善。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Mean±SD,分)

3.3 “远距离照护”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远距离照护”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远距离照护”模式中通过网络平台的交流促进医患、护患及患者与患者间的相关交流与沟通,帮助患者解决疾病控制中的疑问和困难,缓解负面心理情绪,使其身体、心理舒适度得到充分提高,为患者适应新角色、参与日常人际交往及回归社会奠定良好基础,最终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远距离照护”模式应用于门诊糖尿病患者中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降低血糖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远距离管理水平门诊
零距离与远距离
门诊支付之变
提升企业工程经济管理水平的路径分析
高速公路远距离供电系统
捐献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远距离供电系统在滁马高速的应用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以信息公开提升危险废物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