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小切口下复合可吸收骨铆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疗效研究

2019-10-29 06:54吴昊李锋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铆钉性骨折交叉

吴昊,李锋*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000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是后交叉韧带损伤的特殊类型,在临床上,通常采用切开复位固定术进行治疗,传统手术切口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大,并且术后容易发生切口出血、感染等并发症[1]。基于此,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微创小切口下复合可吸收骨铆钉对该病的应用疗效。内容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时间范围是2015年1月-2018年12月,选择在这一时间段来我院接受微创小切口下复合可吸收骨铆钉治疗的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4例,女6例;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69岁,平均年龄为(45.63±5.24)岁;致伤原因:高空坠落伤1例,交通事故伤7例,运动伤2例,摔伤11例。本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患者均接受联合麻醉,并取俯卧位,于大腿中上段使用常规驱血带。小腿上段偏内侧取约5 cm切口,将皮肤及皮下组织切开,向外侧牵开腓肠肌,切开后关节囊及部分腘肌,使得胫骨后平台充分暴露,见胫骨平台后缘关节面骨折块,使用两根高强度线(强生爱惜帮5#线)缝于后交叉韧带,复位骨折块,两根高强度线交叉后分别使用复合可吸收骨铆钉(AR-1922BC)固定于胫骨上端。完成后,仔细检查骨折块上高强度线交叉固定情况,确认骨折复位良好后,确认活动膝关节骨块稳定。术后,采用膝关节可调支具以伸直位对患肢膝关节进行3-4周的固定,叮嘱患者实施主动股四头肌锻炼。5-8周将膝关节屈曲逐渐增加至0-90°范围内,8-12周将膝关节活动范围于支具保护下增加至0-120°,12周后根据患者恢复进行引导其进行负重行走[2]。

1.3 观察指标 (1)观察骨折块复位情况(通过X线)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均通过SPSS 22.0对患者所得数据进行处理,Lysholm膝关节评分用(Mean±SD)表示,t完成检验,P<0.05。

2 结果

2.1 观察患者骨折块复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后3月通过X线进行复查,所有骨折均为骨性愈合;有19例(95.00%)患者查体时后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而有1例(5.00%)患者查体时后抽屉试验弱阳性,Lachman试验为阴性;术后患者骨折复位良好,并无并发症发生。

2.2 比对患者治疗前后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 根据表1显示,治疗后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

表1 比对患者治疗前后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

3 讨论

交叉韧带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症,而后交叉韧带损伤大约占到交叉韧带损伤的五分之一左右,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的撕脱性骨折又是后交叉韧带损伤的特殊类型,如不及时复位骨块,可能导致后交叉韧带松弛,从而使得患者的膝关节后直向不稳,会发展成关节退行性变,通常需要通过手术对膝关节的稳定进行重建[3]。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通常采用后侧倒“L”切口,并采用我们采用微创小切口下复合可吸收骨铆钉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4,5]。

本次研究中,有19例(95.00%)患者查体时后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而有1例(5.00%)患者查体时后抽屉试验弱阳性,Lachman试验为阴性骨折复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出现;治疗前,所有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45.12±5.26)分,治疗后为(91.23±4.18)分,治疗后评分明显较高,P<0.05。主要因为微创小切口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恢复时间快,固定较为牢固;可吸收骨铆钉与生物有较好的相容性,不仅对患者膝关节的损伤较小,并且固定更加可靠,患者无需第二次手术,这也减少了患者所承受的痛苦,促进了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6]。

综上所述,对于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可以运用微创小切口下复合可吸收骨铆钉治疗,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并且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得到了恢复,应用和推广价值高。

猜你喜欢
铆钉性骨折交叉
黑色铆钉
油密铆钉冷镦过程优化改进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超负荷运动时当心疲劳性骨折
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特点及转归分析
连数
连一连
铆钉切割器的研究与设计
关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的探讨
双线性时频分布交叉项提取及损伤识别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