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检测与同型半胱氨酸、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动脉硬化的联合诊断研究

2019-10-29 06:48何靖霜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半胱氨酸多普勒数值

何靖霜

中山市中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动脉硬化属于非炎症性病变疾病,主要特征为动脉管壁突然增厚并硬化,失去原有的弹性且管腔缩小,且此类疾病很容易造成全身性出现病变,发生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如未及时给予治疗,会延发为对全身系统造成影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均造成极大威胁[1,2]。目前,临床对动脉硬化患者的重中之重为提早的诊断、提早的预防。为探究将何种诊断方式应用于此类疾病患者可取得较佳的诊断效果[3]。特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期间中山市预防保健科体检的70例疑似早期动脉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6月-2019年5月期间我科体检的70例疑似早期动脉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49岁-80岁,平均年龄为(66.25±3.28)岁。病程在1年-16年,平均病程在(7.32±1.62)年;观察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47岁-82岁,平均年龄为(68.16±3.47)岁。病程在1年-18年,平均病程在(9.47±1.55)年。确保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平均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行单纯动脉硬化检测,检测仪器型号:科林RD-205PTIII,首先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将信息进行统计并详细记录,待10分钟后使患者呈仰卧位,将仪器压力感受器放置在患者左右两侧的上臂肱动脉及脚踝动脉位置,记录baPWV及ABI数据。对患者进行抽取空腹静脉血操作,同时测量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胆固醇、空腹血糖、血尿酸等指标;观察组患者行动脉硬化检测、同型半胱氨酸、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内容: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等处。所有患者经诊断为全身动脉硬化的患者分为3个组别,一组别为空白组,无药物治疗。其中一组行叶酸口服治疗,剂量:0.4 mg,次数:每天1次。最后一组行脑心通胶囊结合叶酸治疗,剂量:脑心通胶囊2粒,每天3次;叶酸0.4 mg,每天1次。

1.3 观察指标 可根据两组患者检测AS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等指标判定,指标数值越高证明诊断效果更好。ABI(踝臂指数)可判断是否患有下肢动脉狭窄,其中ABI数值小于0.9会出现动脉闭塞的可能性,数值小于0.8动脉闭塞可能性较高,数值在0.5与0.8之间为有一处存在动脉闭塞,数值小于0.5则为多处动脉闭塞;baPWV(动脉血管脉搏波传导速度)[4]。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诊断标准为是否数值大于10 μmol/L。根据两个组别检测异常率进行判定。动脉硬化程度正常水平数值均为小于4,数值越高则证明患者硬化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计量数据用(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检测AS准确性等指标 检测后,观察组患者的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等指标在数值上均显示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检测AS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情况[n(%)]

2.2 对比两组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的异常率 单纯应用动脉硬化检测的组别患者异常例数为16例,异常率为45.71%,联合检查组别异常例数为9例,异常率差为25.71%,联合检测应用异常率显著低于单一检测方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检查异常率情况

2.3 对比用药后患者临床表现 联合用药组别的身体状态情况显著优于单一用药及无用药物组别身体状态,各项指标均治疗后均趋于正常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表3 对比用药后三组身体状态情况(Mean±SD)

3 讨论

动脉硬化是一种临床上动脉肺炎性病变疾病,临床症状为动脉壁不同程度突增、变硬,早期动脉硬化的症状不明显,不容易被人们发现,若发展至后期,则会出现很多并发症高风险疾病,故及早准确的诊断是重中之重,临床上多应用动脉硬化检测、Hcy水平检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等,但大量资料显示单纯使用一种诊断方法诊断该疾病,结果并不理想,为探究何种诊断方法治疗效果更佳,特做此研究分析[5,6]。

本研究表明,检测后,观察组患者的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等指标在数值上均显示优于对照组;联合检测应用异常率显著低于单一检测方式;联合用药组别的身体状态情况显著优于单一用药及无用药物组别身体状态,各项指标均治疗后均趋于正常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了,将动脉硬化检测、同型半胱氨酸、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诊断应用于该疾病患者的诊断中效果更佳[7]。究其原因,联合诊断可将诊断准确性提升至最高,互相弥补各自检测的弊端,诊断更敏感,且诊断过程图形及结果更佳稳定,同时还能提早的预防动脉硬化疾病的发生[8,9]。联合诊断能够精准的诊断出很多种外周血管疾病,通过检测病人动脉硬化的程度判断出其相关的并发疾病,通过超声检查出患者动脉血流变化以及狭窄程度是十分重要的[10]。同时应用联合用药在诊断准确的基础上可大幅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能够及时有效的缓解患者临床中症状。

综上所述,对早期动脉硬化诊断可应用动脉硬化检测、同型半胱氨酸、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虽然单纯的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劣于综合诊断,但可以作为初筛手段,提醒阳性患者完善进一步检查,提高体检者对动脉硬化的重视程度及进一步检查率,值得广泛推广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半胱氨酸多普勒数值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数值大小比较“招招鲜”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β-HCG值对宫外孕早期诊断
西安地区同型半胱氨酸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基于Fluent的GTAW数值模拟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的应用
基于MATLAB在流体力学中的数值分析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