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3D打印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感染的II期翻修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情况

2019-10-29 06:48史格楠史英俊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假体置换术髋关节

史格楠,史英俊

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 长春 130000;2.长春市君安医院,吉林 长春 130000

在临床上,髋关节置换术后一种常见、严重并发症即为术后感染,其不仅对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还会增加其心理负担,且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1]。对于不同程度感染者,其行II期翻修手术时需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案[2]。本文以2017年1月-2019年1月为时间段,选取行II期翻修手术的髋关节置换感染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各15例,即探究了在髋关节置换感染的II期翻修手术患者中3D打印技术的应用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以2017年1月-2019年1月为时间段,选取行II期翻修手术的髋关节置换感染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各15例。观察组年龄为42-79岁,年龄均值为(65.3±2.4)岁,女7例,男8例。对照组年龄为42-79岁,年龄均值为(66.4±2.7)岁,女5例,男10例。两组基本情况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直接行髋关节置换术,即按照医生术观察到的骨缺损选择合适的假体植入。而观察组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具体为:(1)制作3D髋关节模型:首先经CT扫描双侧股骨和髋关节,然后以DICOM格式存储数据,然后次啊用MIMICS 10.01软件对3D股骨近端模型进行构建,然后微调、加工、处理,之后在3D打印机中导入模型完成打印。之后取出3D髋关节模型,并据此对机体内骨缺损情况予以推测,然后设计相应的手术放哪,然后将模具消毒待用。(2)手术:即手术实施前,对患者穿刺髋关节腔,行细菌培养,首先对I期患者清创、清洗髋关节、取出假体、植入骨水泥占位器,然后行II期翻修手术。经3D模型推断真实的骨缺损情况,对体内安放假体位置确定后,对手术方案予以制定,对消毒后骨模型予以参照,之后重建骨缺损,并将翻修后假体植入。两组术后定期随访,并行X射线检查。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量表[3]评估,分值越高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使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 12.0软件,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术前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Mean±SD)

3 讨论

临床外科医师在实施髋关节置换术后,其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即为术后感染,且对于该并发症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治疗标准。对于发生术后感染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仅用抗生素无法有效治疗患者体内植入的假体病灶,因此需行II期翻修手术,此种术式具有更高的手术难度,且术中会发生无法预料的情况,从而对患者的预后造成影响。而在手术实施前,为了对髋关节真实情况予以详细了解,通过实施CT扫描后建立3D模型,并将建模的结果通过3D打印机进行实体打印,则可建立股骨端、髋臼等个体化模型,从而为应对术中突发事件和选择适宜的假体提供良好准备,这样不仅能减少假体植入后不必要的调试,还能减轻组织损伤,缩短手术时间,从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4]。本文的研究中,两组术前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可见,在髋关节置换感染的II期翻修手术患者中应用3D打印技术具有积极作用和价值。

综上所述,在髋关节置换感染的II期翻修手术患者中应用3D打印技术的效果显著,即可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假体置换术髋关节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全髋翻修术后组配式与一体式假体下沉率比较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