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某三级医院2017年-2018年食源性腹泻病病例监测结果分析

2019-10-29 06:48吴静周竞杨婉薇王慧通讯作者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食源性埃希菌南京市

吴静,周竞,杨婉薇,王慧通讯作者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结合医院,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感染科,江苏 南京 210028;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结合医院,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检验科,江苏 南京 210028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每年全球的腹泻病例大约有几亿,因生物性因素污染食品所造成的占75%左右,我国每年的急性腹泻病例中大约27.94%是属于食源性疾病。我国于201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南京市近年来逐步将辖区内大部分三级医院作为哨点医院纳入信息系统。本研究对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南京市栖霞区哨点医院就诊的食源性腹泻病患者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进而了解食源性腹泻病的流行特征、病原微生物、暴露食品等,为食源性疾病风险监测和预防控制提供数据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感染科肠道门诊,以急性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诉,并且具有可疑食品暴露史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腹泻次数要求24小时内≥3次,且粪便性状异常。

1.2 方法

1.2.1 门诊医师对食源性腹泻病就诊病例进行个人信息的登记,内容有:患者基本信息、发病时间、主要症状与体征、临床诊断、既往史、药物使用情况、食品暴露情况等。

1.2.2 检测方法 以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的《2017年南京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为指导原则。具体采用法国梅里埃——康派2 细菌鉴定仪进行肠道细菌鉴定。致泻大肠埃希菌的分型鉴定的主要步骤为:采用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筛选可疑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菌落,采用煮沸法提取可疑菌落核酸,用罗氏Cobas Z480聚合酶链反应(PCR)仪对大肠埃希菌进行基因分型,PCR试剂盒购自江苏硕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通道为FAM、VIC、ROX和CY5。病毒PCR试剂购自广州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罗氏Cobas Z480 PCR仪对肠道病毒核酸进行扩增,检测通道为FAM和VIC。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2007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和基本分析,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分布 病例的临床症状以消化系统及全身症状与体征为主。310名患者有消化系统恶心、腹痛和呕吐症状者分别占47.10%(146/310)、30.65%(95/310)和18.71%(58/310)。全身症状发热、脱水、乏力症状的有21.29%(66/310)、4.52%(14/310)和48.06%(149/310)。

2.2 微生物样本总体检出情况 2017年-2018年共检测病例生物样本310例,检出致病菌80株,检出率为25.81%(80/310)。其中细菌感染检出率为16.77%(52/310),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主(38例),各型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构成比分别为:EAEC占55.26%(21/38)、ETEC占34.21%(13/38)、EPEC占10.53%(4/38);病毒感染检出率为9.03% (28/310),以诺如病毒、扎如病毒、轮状病毒及腺病毒为主。见表1。

表1 食源性腹泻病病例粪便标本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

2.3 致病食物来源分析 对310例食源性腹泻病患者的食物信息进行统计分析,食物来源主要有餐饮服务,占41.61%(129/310),其次为家庭,占20.97%(65/310),街头食品,占18.39%(57/310),其他不详占10.32%(32/310)。食品分类主要有混合食品、肉及肉制品、水产动物及其制品、蔬菜类及其制品、水果类及其制品,占比分别为19.68%(61/310)、18.71%(58/310)、17.42%(54/310)、13.87%(43/310)、7.10%(22/310)。

3 讨论

我国每年平均65人中就有1人罹患食源性疾病[1],分析当地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并明确致病的可疑暴露食物对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初步了解该地区居民食源性腹泻病病例的流性特征和病原谱,有利于行政部门制定防控措施,减少食源性疾病的爆发。监测结果显示18-40岁是食源性腹泻病发病最多的人群,与浙江省金华市、深圳市南山区的监测情况基本一致[2,3],可能与这部分人群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外出就餐机会或者吃外卖餐相对多有一定关系。

食源性腹泻病的食物来源主要集中在餐饮业、家庭自制与街头食品,导致食源性腹泻病发生前3位的食品种类有混合食品、肉及肉及肉制品、水产动物及其制品。与该地区去年的研究结果相比[4],本研究中可疑暴露食品最多的为混合食品,说明一年来相关部门对海产品使用卫生的科普初见成效,但食用混合食品成为食源性疾病爆发的主要原因,说明食材的多样化增加了患病风险,应加强对每种食材的卫生监管。

与上一年的监测结果相似,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依然是引起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首要菌种,且EAEC型占绝对优势,进一步印证了我国多省份报道的EAEC正成为优势感染亚种的报道。目前认为EAEC的致病性与其黏附性和黏附因子有重要关联,EAEC能产生对细胞具有侵袭性的毒素,从而引起溶血。因此本研究中EAEC正成为本地区致食源性疾病优势菌种的结果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本研究为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数据参考,但仍需加大检测人群,完善信息采集、样本检测、结果上报等监测步骤,从而更全面的掌握该地区食源性疾病的流行情况,为减轻全球食源性疾病负担做出努力。

猜你喜欢
食源性埃希菌南京市
秋冬季高发食源性疾病的危害与预防
南京市江宁区老年大学校歌
论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的控制
夏季食品安全头号杀手——食源性疾病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南京市长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522例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和危险因素分析
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尿液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I类整合子分布及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