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情况的影响

2019-10-29 06:48赵会彬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股骨头输液置换术

赵会彬

德润同心医院(松原)有限公司,吉林 松原 138000

在临床上,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即为髋部骨折,尤其是股骨颈骨折,且在全身骨折中占比约为30%以上[1]。老年人因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等发生率逐渐提高,一旦发生骨折,则其发病部位血供欠佳,因而多数需实施股骨头置换术加以治疗。而手术期间合理选择麻醉方式,对于患者手术的顺利实施影响较大。因此本文以2017年5月-2019年5月为时间段,选取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患者116例,随机分为2组,各58例,探讨了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腰硬联合麻醉对手术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相关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以2017年5月-2019年5月为时间段,选取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患者116例,随机分为2组,各58例。观察组年龄为61-84岁,年龄均值为(74.2±2.3)岁,女34例,男24例。对照组年龄为61-85岁,年龄均值为(73.5±2.6)岁,女28例,男30例。两组基础情况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术前均常规禁食水,且进入手术室后需开放静脉通路,并提供常规面罩吸氧,输注8-10 mL/kg乳酸钠林格液,并对患者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压等予以持续监测。

对照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即以屈膝侧卧位为术中体位,行硬膜外穿刺后植入穿刺针,在其引导下向蛛网膜刺入腰穿针,将1.8-2.5 mL的等比重0.5%布比卡因注入后,将腰穿针退出,将连续硬膜外导管置入后固定。

观察组采取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即对坐骨神经和腰大肌间隙等阻滞点进行定位后,对穿刺点行2 mL 2%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在德国贝朗HNS12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将30 mL 0.255罗哌卡因注射至各阻滞点。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评定依据[2]:手术顺利完成,术中无任何不适为优;术中轻微反应或不适,但耐受为良;术中疼痛显著,需给予患者镇静、镇痛药物为差。同时记录两组输液总量、麻醉起效时间等。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使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 12.0 软件,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

表1 两组麻醉效果对比[例(%)]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效果对比 在麻醉优良率上,对照组为94.83%(55/58),观察组为77.59%(45/58),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输液总量、起效时间对比 在麻醉起效时间上,对照组为(1.3±0.4)min,观察组为(5.2±1.5)min,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输液总量上,对照组为(1,544±250)mL,观察组为(1,074±209)mL,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老年患者实施股骨头置换术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疾病以及心肺功能的影响,其术中极易出现麻醉效果欠佳、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情况,因而为了保障手术的顺利实施,则需采取最佳的方式进行麻醉。以往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其起效较快,且麻醉药物可对神经根周围快速直接的发挥租用,还可经预置导管调整药物浓度,具有良好的麻醉可控性。而采用腰丛-坐骨神经,啊最,其可维持患者呼吸指标和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对于合并多种心血管疾病、肥胖患者,此种麻醉方式安全性更高,但其缺点在于起效缓慢[3]。本文的研究中,在麻醉优良率上,对照组为94.83%,观察组为77.59%,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输液总量、麻醉起效时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具有积极作用和价值。

综上所述,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更显著,但腰硬联合麻醉起效更快,临床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猜你喜欢
股骨头输液置换术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反肩置换术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