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行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案的临床有效性

2019-10-29 06:48浦春雪姜雪李绍臣赵立明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腰麻小剂量硬膜外

浦春雪,姜雪,李绍臣,赵立明

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0

老年下肢骨折属于临床骨科常见病症,首选手术方案治疗,但术中常用的重比重布比卡因联合麻醉的方式会引起蛛网膜下腔过度弥散的问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会对手术操作、麻醉管理造成不利影响。轻比重腰麻主要将麻醉药物作用到脑脊液上,术中可实现调整体位进而促使麻醉药物按照一定方向移动的可能,不仅可有效控制麻醉范围,还可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减小循环功能受到的影响,适用于存在基础疾病、高龄、循环、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1]。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是对两种麻醉方式优点的结合,特点在于麻醉潜伏期短、用药剂量小等,目前已广泛应用到老年患者群体中。本文收集我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62例作为实验样本,现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2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62例作为实验样本,参照1:1比例分组。A组31例患者中的男18例,女13例,患者年龄在61-83岁内,平均年龄(72.8±3.5)岁;其中股骨干骨折12例,股骨颈骨折11例,胫腓骨骨折8例;B组31例患者中的男19例,女12例,患者年龄在62-84岁内,平均年龄(73.6±3.4)岁;其中股骨干骨折13例,股骨颈骨折12例,胫腓骨骨折6例。比较2组患者间的一般资料,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比较意义。

1.2 方法 术前30 min给予2组患者肌肉注射0.5 mg的盐酸戊乙奎醚,入室后予以心电监护,并对心率、血压、脉搏等相关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常规进行补液、吸氧。A组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法:指导患者保持健侧卧位,进行L1-2或L2-3间隙硬膜外与蛛网膜下腔穿刺操作,对脑脊液回流正常与否进行确定,予以5 mg浓度为0.25%布比卡因,要求30 s内完成注射,退针后将3 cm硬膜外导管置入到头部,保持10 min的侧卧位体位,将麻醉平面调整至T10以下,以术中麻醉效果为依据对麻醉剂量进行适当追加。B组连续硬膜外麻醉方法:指导患者保持侧卧位,进行L1-2或L2-3间隙硬膜外的穿刺操作,以手术要求对麻醉用药进行调整,对血压、心率变化进行监测,心率≤50次/min的患者,予以0.3-0.5 mg阿托品静脉注射,血压≤术前30%,则静脉注射6-15 mg麻黄碱。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的药物使用剂量、阻滞起效及完善时间进行统计和记录。

1.4 统计学评析 得到的全部数据的分析以SPSS 22.0统计学软件包完成,各项指标以(Mean±SD)行表示并行t检验,如P<0.05,则可视为组间具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药物使用剂量比B组少,其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比B组短,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对比2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Mean±SD)

3 讨论

老年下肢骨折首选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涉及到手术就必然涉及到麻醉,常规的连续硬膜外麻醉虽然起效加快,且可有效延长麻醉维持时间,但存在麻醉药物中毒、全身脊髓麻醉的危险,会对老年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的代偿机制产生较大的影响,导致患者身心痛苦增加。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作为新型麻醉方法,其可有效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同时可对连续硬膜外麻醉阻滞起效、完善时间长的不足进行改善,麻醉药物上浮在脑脊液中可有效保护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代偿机制,快速发挥止痛作用,降低头痛、恶心等不良现象发生率[2]。

在此次研究中,A组患者药物使用剂量、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同B组相比,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而充分证明,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案在老年下肢骨折中可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中。

猜你喜欢
腰麻小剂量硬膜外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小剂量激素治疗在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探究
小剂量 大作用 肥料增效剂大有可为
保留自主呼吸浅全麻复合腰麻在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治疗体会
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腰麻剖宫产效果分析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小剂量米索前列醇替代利凡诺终止中晚期妊娠的疗效观察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