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2019-10-29 06:48孙子元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呼吸机阻塞性

孙子元

成都航天医院,四川 成都 610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医疗上一种比较常见的呼吸内科疾病。呼吸衰竭指的是由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肺换气和肺通气等方面的功能障碍,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可能会发展为高碳酸血症或低氧血症[1]。因此,本次研究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提供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治疗效果良好,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9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2例,将其划分为对照组(27例)与观察组(25例)。对照组男女比例15:12,年龄50-74岁,平均(49.18±6.10)岁;观察组男女比例13:12,年龄52-73岁,平均(51.21±5.78)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治疗,治疗内容具体包括营养支持、补液、抗感染、呼吸兴奋剂、持续吸氧、通畅气道以及吸痰等,同时指导患者锻炼腹式呼吸。(2)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无创呼吸机械通气治疗,采用S/T或S模式,经鼻导管或面罩正压通气[2]。吸气压为8-14 cm H2O,呼气压4-6 cm H2O,每天上机6-10 h,持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调查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血气指标以及肺功能等方面的情况并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13.0分析计数资料(χ2)和计量资料(t),分别表示为(n, %)和(Mean±SD),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对比 25例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人数23例,总有效率为92.00%;27例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总有效人数17例,总有效率为62.96%。

2.2 气血分析指标对比 见表1。

2.3 肺功能对比 见表2。

3 讨论

引起该疾病的主要原因包括职业性粉尘、化学物质、大气污染、吸烟以及感染等,病症表现主要包括紫绀、水肿、呼吸困难、胸闷气促以及咳嗽咳痰等,严重情况下会造成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是一种经鼻(面)罩进行的通气模式,可有效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提高氧分压,预防肺泡萎缩,恢复肺功能,适用于多器官功能受损、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并且不需要构建人工气道,有着较强的安全性。经实验研究发现,观察组在治疗有效率、血气指标以及肺功能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气血分析指标对比结果(Mean±SD)

综上所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提供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有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肺部功能,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呼吸机阻塞性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探析NO结合高频震荡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
BiPAP 治疗 AECOPD 合并 II 型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