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加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2019-10-29 06:48侯得军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血肿低温微创

侯得军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0

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是我国导致中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近年来亚低温疗法在脑出血和脑损伤的治疗中成为了现代临床研究的热点,相关临床研究报道认为亚低温能够选择性的对神经细胞凋亡进行抑制,而局部亚低温治疗能够明显的对患者的血管活性物质中的血浆内皮素进行抑制,进而控制患者的脑水肿状况,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故而,本次研究中探究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头颅局部亚低温联合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数据库中抽选时间段2017年2月-2018年11月间收入的所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选择其中一般资料相似度较高的患者53例纳入本次研究作为实验样本。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进行两组均分,命名为对照组(n=27)与实验组(n=26)。其中,对照组中患者的性别信息为15例,女12例,患者的年龄信息区间介于为43-70岁,平均年龄为(58.2±1.5)岁。实验组中患者的性别信息为男14例,女12例,患者的年龄信息区间介于为42-72岁,平均年龄为(57.1±1.1)岁。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分析差异不显著,患者入院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并保证非主观因素不会主动退出,本次实验患者经临床诊断未见,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器质性疾病,具有良好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进行治疗,患者应用局部麻醉,并根据颅脑CT将血肿灶进行定位,采用电钻标靶后,以患者脑内血肿位置作为靶心,保持与颅骨垂直角度进行穿刺,穿刺至血肿腔,穿刺后后经侧孔将患者腔内的液体倒出清洗肿块的固态部分,并取适量冲洗液进行多次冲洗,带流出液体呈现新亮色即可停止,给予患者血肿硬化剂,这样能够有助于溶解血肿的固态部分,便于开放引流。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手术治疗时配合头颅局部亚低温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进行常规脱水以及降颅压治疗,对患者进行常规药物维持,并用头部亚低温进行治疗。亚低温治疗选择YZK-1086型医用智能亚低温治疗仪对患者进行头部貌似降温,设置温度为零下4摄氏度,连续治疗5-10天。

1.3 观察指标 痊愈:治疗完成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患者能够进行正常生活;有效:治疗完成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基本恢复,但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无效治疗完成后,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有实验数据均由统计人员录入Excel表格后,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0进行实验统计学计算。文中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分别选择χ2、T值进行统计分析,若各实验结果中P<0.05,则说明本次研究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其治疗总有效率数据记录为88.46%,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其治疗总有效率数据仅为59.26%,组间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3 讨论

脑出血是一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重要疾病,而这种病症的急性期死亡率可达30%-40%。急性脑出血后,患者很容易出现脑血肿,会影响患者脑组织的正常功能。在脑出血后,除了通过血肿占位效应会引起患者的神经功能,患者机体紊乱也会引起酸中毒或钙超载等不良病理状况的发生,进而影响患者的血脑屏障。

而局部亚低温进行治疗,能够使患者的脑部功能得到改善,缓解患者脑血肿状况,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患者的神经细胞功能,在此基础上配合相应的护理以及巩固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头颅局部亚低温联合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改善,具有高度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血肿低温微创
《真空与低温》征稿说明
真空与低温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零下低温引发的火灾
联合低温脱硫脱硝工艺研究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