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在尿路梗阻术后肾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2019-10-29 06:49朱艳卿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核素尿路患侧

朱艳卿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江苏 徐州 221000

尿路梗阻是泌尿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多为单侧发病,尿路梗阻后可诱发肾积水,临床若不及时接受规范治疗,可导致肾功能损害及肾实质病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外科手术是治疗尿路梗阻首选方式,及时解除尿路梗阻可恢复患肾功能,为确保尿路梗阻患者获取良好的预后,临床准确掌握患侧肾功能变化情况具有重要作用[2]。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是近年来常用的一种检查方式,可通过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值来评估肾功能变化情况[3]。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在尿路梗阻术后肾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单侧尿路梗阻患者80例,其中男44例,36例;年龄25岁-76岁,平均年龄(49.65±3.25)岁。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行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者;无精神系统疾病;无重要脏器器质性损伤。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疾病;合并其他泌尿系统疾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均行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Infinia Hawkeye型双探头SPECT,配置低能通用准直器,采用由北京原子高科公司生产的99MO-99mTc发生器,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江原制药厂生产的DTPA药盒,标记后放化纯度达95%。检查前30 min嘱咐患者饮用300 mL纯净水,检查时患者呈平卧位,嘱咐患者保持不动,探头范围包括膀胱、输尿管、双肾。“弹丸”式经肘静脉注射185MBq(5 mCi)显像剂99mTc-DTPAhou,启动采集程序,窗宽20%,矩阵64×64,放大倍数1.33倍,能峰140keV,行双时相动态采集,第1时相共30帧,2 s/帧;第2时相共20帧,1 min/帧。采集成功后传入SPECT后处理工作站中,启动肾脏分析软件,手动勾画感兴趣区图像,利用机器自带软件得到分肾时间放射曲线、肾小球滤过率(GFR)值。依据GFR值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20)(40 mL/(min·1.73 m2)≥GFR值>20 mL/(min·1.73 m2))、中度组(n=35)(20 mL/(min·1.73 m2)≥GFR值>10 mL/(min·1.73 m2))、重度组(n=25)(GFR值≤10 mL/(min·1.73 m2))。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三组患者术前、术后7 d患侧和健侧GFR值变化状况,并观察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患侧图像特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以%和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Mean±SD)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术前、术后患侧和健侧GFR值变化状况对比(Mean±SD, mL/(min·1.73 m2))

2.1 肾功能变化 核素肾动态显像结果提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术前、术后7 d健肾GFR值均高于患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肾术后7 d GFR值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健肾术后7 d值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核素肾动态显像患侧图像特征 (1)轻度:核素肾动态显像显示肾形态略增大,血流灌注呈放射性不均匀分布,且影像稍模糊;功能相开始于肾盂位置,出现放射性稀疏区,随后显像剂不断填充,20 min排泄率低于40%;(2)中度:显示肾形态增大,血流灌注相可见肾皮质显影;功能相开始于肾盂肾盏位置,出现放射性稀疏缺损区,随后显像剂重新填充肾盂肾盏,且显像结束后,较多显像剂残留于肾盂内。(3)重度:显示肾形态失常,血流灌注模糊,放射性稀疏,少许肾皮质可见血流灌注影像;功能相于全程见少部分肾皮质呈放射性分布。

3 讨论

尿路梗阻多为不完全性梗阻,患者早期若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可尽可能的挽救患者肾功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及痛苦。但因尿路梗阻早期无典型症状,容易被患者忽略,多数患者因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由于梗阻时间较长,导致肾小管、肾盂集合系统压力增高,肾间质炎症纤维化、水肿,导致肾小管萎缩,最终造成不可逆性肾功能损害[4,5]。临床资料显示,尿路梗阻解除后,肾功能的恢复与梗阻病情及时间具有密切联系,梗阻时间越长、病情越重,患侧肾功能的恢复几率越小[6]。临床上常见部分重度尿路梗阻患者梗阻解除后,患侧肾功能未得到恢复,且出现反复感染、萎缩等,患者需行手术切除患肾,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因此,临床准确的评估患者肾功能状况情况尤为重要。

目前,核素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过滤率是评估患者肾功能变化情况的一种重要指标,通过测定分肾GFR值,来准确掌握患肾受损情况及健肾代偿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指导意义。目前临床以术前GFR值为10 mL/(min·1.73 m2)为分界点,以此来判断患者梗阻解除后肾功能能否得到有效恢复的标准。临床研究认为,术前患者患肾GFR值超过10 mL/(min·1.73 m2)时,临床应予以患者手术治疗,进而利于促进术后肾功能恢复;而当GFR值低于10 mL/(min·1.73 m2)时,则表明患者肾功能处于不可逆性损伤状况,术后肾功能无法得到有效恢复,因此临床需行保守治疗或肾切除治疗,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预后[7,8]。研究结果显示,核素肾动态显像结果提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术前、术后7 d健肾GFR值均高于患肾;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肾术后7 d GFR值均高于术前;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健肾术后7 d值与术前无差异,由此可见,轻度、中度梗阻患者,尿路梗阻解除后,患者肾功能明显的改善;而重度梗阻患者,梗阻解除后肾功能恢复不明显。此外,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还可提供双肾形态、肾皮质的排泄及摄取、血流灌注等信息,为临床治疗尿路梗阻治疗后患者肾功能恢复提供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可有效的评估尿路梗阻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指导价值。

猜你喜欢
核素尿路患侧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更 正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核素分类的4量子数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微信授权式教育在尿路造口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海水U、Th长寿命核素的高精密度MC-ICP-MS测定方法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观察
FHIT和PCN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