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误诊病例1例

2019-10-29 06:49石紫微宋奎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吉首环孢素血常规

石紫微,宋奎

1.吉首大学医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2.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湖南 吉首 416000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56岁,2017年2月20日因活动后胸闷、心悸伴乏力半年余住入我院心血管内科,入院后查血常规:WBC 6.38×109/L;Hb 36 g/L;MCV 127.3 fL;MCHC 321 g/L;PLT 333×109/L。Coombs试验:阴性;铁代谢示:铁,44.9 umol/L;铁饱和度,85.52%、总铁结合力:52.5 ummol/L,铁蛋白,348.5 ng/mL。肝肾功能未见异常。诊断考虑:“贫血查因:MDS?免疫相关性?”遂予铁剂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患者出院后2周感症状无缓解于2017年3月16日来我院我科门诊求治,血常规示:WBC 6.98×109/L;N 20.1%;L 75.6%;Hb 32 g/L;PLT 405×109/L。遂收住我科。查体:T:36.5 ℃,P:82次/分,R:20次/分,Bp:110/68 mmHg。重度贫血貌,巩膜无黄染,颈部及右侧腹股沟可扪及数枚绿豆大小淋巴结。胸骨无压痛,双肺无啰音。心界扩大,心率82次/分,律齐,无杂音。肝脾肋下未扪及。双下肢轻度水肿。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彩超提示多枚颌下淋巴结、颈部淋巴结、腋窝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边界清晰。骨髓细胞形态学示:符合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红系增生减低比例占2%,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流式细胞学分析提示可见成熟T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总数约57.1%,且伴免疫表型:CD3+,CD2+,CD5部分缺失表达,CD7部分缺失表达,CD8+,CD4:CD8=0.13。染色体回报:核型:46[XX]。TCR重排示检测到单克隆重排。故诊断考虑T-LGL伴PRCA。2017年4月7日予环孢素胶囊(75 mg, PO,Bid);4月12日加用十一酸睾酮软胶囊(40 mg, PO,Bid);醋酸泼尼松片(50 mg, PO, Qd)治疗,并逐渐减停激素及雄激素,追踪至2019年5月18日,复查血常规:WBC 6.23×109/L;N 43.5%;L 50.1%;Hb 127 g/L;PLT 141×109/L,环孢素已减量至75 mg poBid,仍在持续随访中。见图1。

2 讨论

图1 细胞图

大颗粒淋巴细胞克隆性疾病较罕见,占所有小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例的3%,约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2%-5%,年龄大于60岁是诊断和严重并发症的存在是独立的危险因素[1,2]。PRCA的发病目前考虑与基因缺陷、免疫介导、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其中CD8+细胞毒T细胞的克隆性增殖是PRCA发生的基础。在国内,T-LGLL合并PRCA已超过胸腺瘤成为PRCA最常见的合并症,但T-LGLL合并PRCA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3]。本病呈隐匿起病,进展缓慢,多达一半的患者可能不需要治疗,只需要定期随访。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考虑开始治疗:①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②中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伴有反复感染的症状;③有症状或输血依赖性贫血;④需要治疗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用药物包括环磷酰胺(CTX)±糖皮质激素、环孢素、甲氨蝶呤、大剂量丙球等。通常T-LGLL合并PRCA对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反应较好,周康[4]等报道了此类患者用环孢素联合糖皮质激素的疗效,11可评价病例中10例获得治疗反应(7例完全缓解),但需较长时间免疫抑制治疗以维持疗效。我们对该患者亦采用了免疫抑制剂方案,目前治疗反应良好,药物逐渐减量,耐受性好。

3 误诊分析

患者初诊因活动后心悸、乏力来我院心内科就诊,血常规提示重度贫血,首诊考虑:贫血查因:MDS?免疫相关性?予补铁后症状未见改善,再次复诊后行骨髓及外周血TCR重排检查后确诊为少见疾病“T-LGLL合并PRCA”。其误诊原因可能为以下两点:①该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症状缺乏临床特异性;②该病较罕见,在未行骨髓穿刺的情况下,易将该病误诊为相对较常见的MDS;③绝大多数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不够;综合以上因素,导致患者初诊时出现误诊。由此可见,作为一名临床医师应加强对罕见病的学习,尽可能地降低误诊,漏诊率。

猜你喜欢
吉首环孢素血常规
吉首大学美术学院作品精选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0.05%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实验研究
湘粤专家学者相聚吉首研讨声乐套曲《四季如歌》
吉首美术馆
HPLC法测定环孢素胶囊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雄激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最亲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