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校本课程的确定及管理策略

2019-10-30 10:17张卫星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校本校长特色

张卫星

校本课程是学校设计开发的课程,即学校在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在当下,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有几门校本课程,如何让校本课程特色化、精品化,成为了每一所学校努力的方向。事实上,想让每一门课程都特色化、精品化并不现实。但作为校长,肯定要打造一门或几门特色化比较明显的精品校本课程。唯有如此,学校才能在课改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确定特色校本课程?如何管理特色校本课程?需要校长的智慧投入,需要校长来做抉择!下面,笔者仅以自己17年来的学校管理经历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谈些初浅的体会,与大家共享。

一、 课程的确定——因地制宜

特色校本课程并非拍脑子能够决定的,而是在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情况下所做的抉择。因此,特色校本课程的确定要因地制宜,即特色校本课程的确定要因人、因地、因势。只有这样,确定的特色校本课程才有生命活力。

(一)因人——让课程快速崛起

1.基于教师。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教师。作为校长在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之前,一定要认真分析师资现状,要根据师资实际状况来决定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方向。唯有如此,才能让特色校本课程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才能让特色校本课程接地气、有活力。

例如,笔者任仙居县岭下张小学校长的第一学期,发现全校26位教师中有3位教师的书法写得非常好,便特地和这3位老师商量,能不能利用下午放学时间开设书法兴趣小组。一开始,3位老师自信心不够,怕自己教不好,下不了决心,经过多次交流沟通,总算答应下来,于是学校就开设了铅笔、钢笔和毛笔书法兴趣小组各一个。一学期后,我们惊喜地发现三个兴趣小组的学生写字水平突飞猛进,不但字写起来有模有样,而且颜体特色非常明显。为此,学校专门组织了第一届师生书法作品展,结果得到了上级领导、家长、学生的一致好评。有了成功的体验,参与师生兴趣高涨。第二学期,三个兴趣小组的人数迅速扩大,自编教材也有序展开……四年下来,书法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校也因此迅速升格为仙居县第八小学。再经过接任校长6年的坚守与改进,书法课程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学校现已成为省书法特色学校,成为当地一道精致的教育名片。由此可见,基于教师特长开发的特色校本课程,容易为全体教师所接受,且易于快速崛起。

2.基于校长。

俗话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办学思想的提炼者,办学方向的引领者。如果学校能顺着校长的办学思想开发一些课程,在校长权力和专业影响力的双重作用下,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往往也能快速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

例如,杭州市青蓝青华实验小学的项声菊校长在立校之初就确定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办学思想,决定把宏扬国学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核心载体。在这一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学校的建筑就充满了浓浓的国学味,如宣扬“仁、义、礼、智、信”的五常廊道、宣扬办学理念的青花瓷碗、宣扬和谐一家的百家姓墙等等。现学校一、二年级开设《弟子规》 《三字经》 《千字文》《笠翁对韵》等课程;三、四年级开设《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课程;五、六年级开设《老子》《庄子》《史记》《资治通鉴》《历代美文选》等课程。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开发了一些国学与基础学科融合的课程,如《汉字课程》 《数之乐》《形之美》《动漫课程》等等。通过国学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师生的人格和文化素养得到快速提升,学校也因此变得更加温和宁静,充满“家”的幸福感。现在,学校已成为杭州市下城区教育的一张金名片,每天慕名到学校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可见,基于校长办学思想开发的特色校本课程往往会快速崛起,能成为区域教育的一道风景。

(二)因地——让课程独一无二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国是一个文化精深的国家,不同的地域会有不同的文化。如果是能够基于学校独特的地域文化而努力开发的校本课程,一定能成为特色课程,也一定能成为人无我有的精品课程。

例如,笔者任职仙居县皤滩乡中心小学副校长期间,正值学校开发基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皤滩针刺无骨花灯的校本课程“古街·古灯”。这一课程既有古街文化的传承与渗透,又有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制作与传承。由于契合地域文化,又和学校的拓展性课程——花灯课程紧密对接,因此参与编写的教师积极性非常高。经过两年的编写、论证、修改,“古街·古灯”先后荣获县、市、省级精品课程一等奖第一名。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们积极传承针刺无骨花灯制作技术,全校教师和学生参与花灯制作,学生及教师作品多次获县、市、省中小学艺术节美术类一等奖。

再如,笔者任职仙居县白塔镇第二小学副校长期间,学校基于白塔镇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仙居山歌起源地的优势,积极组织教师开发校本课程“仙居山歌”,现已被评为台州市精品课程。基于课程开发与实施,学校将“仙居山歌”作为特色课程加以打造,校山歌队因此走进台州春晚,并荣获县、市中小学艺术节展演一等奖。

由此可见,基于地域文化开发的校本课程往往是独一无二的,既传承了地域文化,又让学生受到爱国爱乡的情感教育,让校本课程真正走向校本!

(三)因势——让课程走向深入

1.基于传承。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实际情况,有些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已经非常有知名度。遇到这样的学校,作为接任校长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去维护、提升、优化它,从而让原有的特色校本课程与时俱进,进一步走向深入。

例如,仙居田市鎮中心小学是县、市、省、国家足球特色学校,学校先后获省冠军5次,省一等奖12次,市冠军15次,市一等奖26次。这些荣誉是花了10多年的时间拼搏得来的,来之不易。作为接任校长,如果能将这一特色适度发扬光大,就是一位了不起的校长。为此,我们基于前几任校长的坚守与努力,在今年上半年顺势提出要基于学校足球特色开发足球梦想课程——“知‘足长乐”,在经过几个月的酝酿及大量前期工作的准备,加上省特级教师——张志伟老师的实时指导,课程现已进入编写阶段,相信1~2年后定能成为省、市精品课程。

2.基于资源。

课程开发需要资源,有些学校由于客观原因,学校资源并不丰富。这时,作为校长就要有发现资源的眼光,适时梳理校园周边的课程资源,遇到合适的,顺势而为,也能开发出特色校本课程。

例如,采荷一小是杭州市窗口学校,其在省内的知名度有口皆碑。现任王红校长根据学校边上有一个“清音乐坊”的优势,主动和他们对接,在学校开设横笛社团,并要求横笛进教室,做到班班有笛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关注点——社团、线——班级、面——学校的和谐统一,经过几年的坚守,现在的笛子乐队已经走向国家和世界舞台,其开发的“笛韵”课程也已成为省市精品课程。可见,学校领导捕捉到合适的教育资源后要因势开发课程,有教育资源的强力支撑,再加上校长的大力推进,课程开发就能走向深入。

二、课程管理——精耕细作

特色校本课程需要学校的有效管理,否则很难产生规模效应。如何管理?关键是要精耕细作,让课程实施者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实施。唯有如此,特色校本课程才能拥有坚强的生命力。

(一)加强过程管理

加强过程管理,即加强特色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管理。加强过程管理是克服教师惰性的有效手段。如何加强?一是加强备课的管理。即要求在实施课程教学前,必须要像基础学科一样备好课,并要提前2个星期将纸质教案及课件上交教务处审核,审核通过的可以实施,不通过的要求改进。二是加强上课的管理。教务处组织人员不定时对特色课程教学进行课堂教学监督,发现规范、有序的,给予表扬;发现不规范、无序的,通报批评。三是重视学生民主测评。学校教务处组织人员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课程实施过程的有效性。四是发挥年级段长的监督作用。因为年级段长与上课教师接触频繁,所以年级段长参与过程管理效果会更加明显。相信通过上述四个策略的有效开展,特色校本课程一定能像基础学科一样正常开展。

(二)加强成果管理

俗话说:压力就是动力。给特色校本课程确定一个成果展示的舞台,迫于压力,上课教师会朝着展示的目标努力,这样每一节课的教学就不会漫无目的。为此,我们根据特色校本课程的性质确定展示方式。如“仙居山歌”课程适合动态展示,我们就要求他们每年“元旦”面向全体师生现场表演,根据表演的质量确定该课程是否优秀;如“线描画”课程适合静态展示,我们就专门设置线描画展,根据参展人数及参展评价,确定该课程是否优秀;如“花灯”课程适合动态与静态同时展示,我们就要求他们每年“五一”到皤灘古街进行义卖,义卖时既有现场制作展示,又有成品花灯展示,最后根据义卖的金额确定该课程是否优秀;如“足球”课程,适合动态展示,学校每年举行班级联赛,根据联赛成绩及参加省、市、县比赛获奖情况,确定该课程是否优秀。我们规定,只要评上优秀课程的,负责的老师在评先评优时给予适当权重的加分,让他们的辛苦得到回报。事实上,加强成果展示管理就是加强课程目标管理。只要认真去对待,特色校本课程的地位才能更加稳固。

总之,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基于学校实际情况,要因人、因地、因势展开,是校长及教师智慧的抉择及智慧的结晶。有了特色校本课程,还需要加强管理,让特色校本课程真正走进课堂,走进学生,让特色校本课程真正在实际应用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们坚信,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不易,但坚守、改进、创新更加不易。只要我们不忘初心,就一定能方得始终!

猜你喜欢
校本校长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中医的特色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