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分课堂的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和实践

2019-11-05 08:10荆于勤蔡茜
科技视界 2019年27期
关键词:内化高职教育自主学习

荆于勤 蔡茜

【摘 要】针对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基于对分课堂模式,从教师讲授-学生内化-讨论-评价这四个环节入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整个过程采用PACD进行把控,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课后问卷调查的反馈结果显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因此,在课程中引入对分课堂为高职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自主学习;内化;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 H319;G43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27-0096-004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7.041

【Abstract】Based on PAD,this paper is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lack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It will focus on the four links of teaching- assimilation -discussion-evaluation to improv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The whole process is controlled by PACD,classroom performance,homework and after-class questionnaire survey show that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s improved.Therefore,the introduction of PAD in the curriculum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and it is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Key words】Autonomous learning;Assimilation;Vocational education

0 前言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高职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当下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学生需要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应对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发展。回归教育的本质,重点不单仅是掌握一门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能力应对技术的快速更新。各学校也围绕课堂教学进行了各种改革,在传统的“讲授法”的基础上,产生了如“项目导向”、“任务型教学”“小组讨论式”等教学模式。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知识的传播形式也更加多样,如MOOC、微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虽然这些改革和创新使得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但是再多的设备、再完善的课程体系、再精致的培养方案都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为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创新是一种主动行为。2019年教育部正式宣布高职扩招,学生生源结构将发生改变,学生背景、年龄、知识结构将会有较大的差异,如何提高针对生源结构差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整教学方式,这对于注重技能的培养的职业教育是也是一个面临的新课题。

1 目前高职课堂存在的问题

高职学生的录取分数相对不高,普遍存在基础欠缺的情况,本文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目前大多数学生体现出的几个问题。

1.1 学习习惯不佳

高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弱,学生们习惯了被动的接受知识,而高职教学科目多,内容广,对讲授的内容一般不会做大量反复解释和大量的练习,经过对授课班级发放的问卷调查反馈,如果课堂上遇到问题没有理解,大部门学生并不会在课后自己看书解决问题,也不会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学习遇到困难不去处理。由于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导致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后面的课程跟不上,教师往往要花费时间对前面一些基础的问题进行反复讲解,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到的东西却不多。

1.2 学生对理论课不感兴趣

理论课程往往理论性强、趣味性低、教学容量较大,因此课堂上以说教输为主,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以死记硬背为手段,尤其对于年轻教师来说,教学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过多教授理论知识,學生觉得课堂单调乏味无趣;其次,因为高职高专较为突出技能的学习,学生对理论课重视程度不够。

1.3 课堂教学脱离了以学生为主体

在理论课的教授方面大部分教师仍采用讲授为主、师生互动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便于教师对课堂的控制,能够使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也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但是,自主学习的提升必然是以学生为主要角色,教师起辅助作用,被动接受知识对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是没有效果的。

1.4 课堂讨论效率不高

课堂讨论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主动性和参与感,融洽课堂气氛,在课堂上交流思想,但由于学生知识学习的系统性不强,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有些学生不愿意或者不会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开小差,课堂讨论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5 课后作业不能反应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

学生通过做课后作业可以巩固和反思已学内容,知道自己的掌握到什么程度,教师通过批阅课后作业可以了解授课效果进行课后反思。但是部分课后作业会有雷同的情况。课后作业的设计没有针对性,不能把每个学生的差异性、个性化体现出来。

1.6 学生缺乏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操作类课程中,学生往往可以跟着老师“模仿”操作,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这个操作的含义,而对知识的“运用”和“创新”是学生的软肋。往往是教师讲授灌输、然后学生模仿,整个过程中教师重复大量低层次的工作,学生的运用和创新能力却没有得到锻炼。

1.7 学生为了应付考核而学习

部分学生并不是因为有强烈的求知欲而学习,而是为了通过测试而学习,只学考试的内容,不考就不学,或者是通过死记硬背通过考核,考核之后就完全忘记,不能将学过的课程内容形成体系,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是非常零散和片面,不能应对将来的社会竞争。

这些问题恰恰说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综合能力的不足。学生缺乏自主学习,使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忙于重复解决不同学生的低层次问题,教师教得累,学生却并没有学到多少。一线教师们尝试通过设置考核机制来鞭策或者激励学生学习,或者通过多种教学形式的丰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但是,这仍然是一种被动的学习,过分强调考核并不能提升内在动机,没有真正让学生从自我的角度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和快乐。

2 对分课堂模式及内涵

2014年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对分课堂,简称PAD(Presentation-Assimilation-Discussion)课堂,它强调两个方面:时间对分(课堂时间中一半时间教师讲授、一半时间学生讨论)、知识内化(讲授后内化,内化后讨论)[1-2]。

对分课程的基本流程是讲授——独学(课后)——讨论——对话。

讲授阶段,教师进行充分而不过分的引导,只讲解框架、重点和难点,余下的部分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索。传统的知识讲解希望把所有知识点都灌输给学生,讲得多,讲得全,讲得透,殊不知,却剥夺了学生思辨的能力,压制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独学阶段,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各人理解,形成成果。传统的课程中,并没有专门独学的这一环节,由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大多数学生也不会课后去学习,那么,通过设计新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完成独学的过程,留下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得学生对于知识并不是完全被动的灌输,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讨论阶段,让学生准备充分之后再讨论,小组讨论的问题并不是老师指定的问题,而是各学生自己在独学阶段总结梳理的问题,把自己已掌握的设计成问题考组员,可以把自己未理解作为问题向组员寻求帮助,在这一阶段,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低层次的问题(简单问题)得到了解决,高层次问题得到凝练。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是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阶段。

对话阶段,教师答疑,解决高层次问题。这一阶段把教师从大量重复的低层次问题中解放出来,把锻炼的机会留给学生。

3 基于对分课堂的课程实施

传统的课堂,往往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把目光聚焦于学生学多或者学少、学好学坏,却忽略了关注学生是否爱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因此,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基于PAD(对分课堂),根据授课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对实施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讲授、作业布置、作业批改、讨论、对话、学习评估)进行设计、把控实施、反馈、修正[3-4]。

3.1 讲授

讲授阶段对教师和教材有较高的要求,为了成功实施对分课堂模式,课程第一次授课时将学生按班级人数进行分组,为了保证讨论阶段的质量,每组人数在4-6人之间,由小组成员自行选择该组组长,组长负责组织协调组内工作。讲解课程标准,让学生了解本门课程的内容框架。讲解对分课堂的内涵,让学生对对分模式有一定了解。

讲授过程中教师介绍本模块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项目的结构及单元的内容,给学生充分丰富的课外资源网站及参考书目。在这个阶段,教师不会给学生问题,但是需要学生认真记好笔记,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在教师的讲授过程中,教师不能把知识点全都讲授,要让学生有自己发挥思考的余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授课期间,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用当堂对分或者隔堂对分。当堂对分是指在一堂课中针对一个问题,按照教师讲授、内化学习、小组讨论这三个步骤当堂解决,因此,当堂对分适合一些小的知识点。如果知识点难度较高,学生需要在课后花时间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知识梳理和复习,应该隔堂对分,留给足够的课后时间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吸收。所谓的隔堂对分,是指每次首先留一半的时间由学生对上次课程的内容进行讨论,再用剩下的一半的时间由教师讲授新的内容,只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和框架,给学生留下思考和发挥的空间,培养学生思辨和自主学习能力。表1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展示隔堂对分的实施过程。

3.2 作業

作业布置方面:作业布置是学生独立完成的部分,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点。作业布置设计三个部分:读书笔记、常规作业、反思性作业。学生通过读书笔记即进行知识梳理,形成知识框架、理清楚重点、难点,把知识的输入转变成知识的输出。同时,反思性作业设计三个方面:一是展示独学中发现的亮点、领悟;二是把独学中自己掌握的知识以提问的形式写下来,在讨论环节时去提问小组成员;三是把独学中自己不会的问题写下来,在讨论环节时去寻求小组成员的帮助。读书笔记形式可以丰富多样,例如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或者以漫画的形式,可以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挥,同时提高学习的趣味性[5]。

作业批改方面:与传统的作业批改不同,作业的步骤以反思性作业为主,常规性作业为辅,作业完成的质量不以分数来评价,对反思性作业不批改对错,而是设置四级评分标准,如表2所示。该评分标准强调各个学生独特的思考,鼓励创新。作业可以让学生互评,也可以教师单独批阅。

表2 评分等级

3.3 讨论

讨论方面:生-生之间交流,让学生自主式讨论,讨论过程不计分,学生不是讨论教师设计的问题,而是讨论反思性作业中自己带来的问题,相互纠错,解答,互帮互助,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兴趣。简单的低级问题,在学生的讨论中就可以得到解决。传统课堂中的讨论往往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或者没有准备,所以讨论的效果不佳,而对分课堂让学生有足够的内化时间,是有准备的讨论,因此能够得到高质量的讨论结果。

讨论的时间把握比较灵活,如果小组人数和内容多,那么讨论的时间会长一些,在讨论时,教师对实时观察每个小组的讨论进度和氛围,适当发挥引导作用。

3.4 对话

对话分为3个环节,第一环节,教师随机选择某个小组的某个学生,让学生对讨论环节的要点进行表述,或者对讨论中存在的疑惑提出问题,使得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有机会进行表达,锻炼学生的总结和表达能力。第二个环节,教师可以邀请全班自由发言及提问,教师再给予解答,在对分模式中,教师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所以没有必要回答每个学生的每个问题,可以解答一些共性问题。最后一个环节,教师总结,查漏补缺,使得学生对章节的学习有完整并清晰的框架认识。经过这种方式,不仅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还能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且培养学生的沟通、自主学习、合作、创新能力。

3.5 学习评估

强化过程性评估,加大平时表现(作业)在最终成绩中所站的比例。由于对分课堂要求学生独立进行课后的内化吸收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这就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生早已习惯了被动学习的背景下,为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其能够有效配合教师的讲授与指导,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尤其更注重过程性评价。有了这一激励措施,学生才会产生高度的合作意识和主观能动意识。

3.6 过程把控

教师仅仅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够的,通过定期编辑问卷发放和访谈的方式,了解对分课堂的实施效果,进行适当调整。整个过程采用PACD(Plan Do Check Action)循环的方法对过程进行把控。

4 结果分析

将对分课程在三个班级中实施,学生共120人,发放问卷120份,回收了116份,问卷调查可以看出,近86%的学生赞同这种教学模式,近89%的学生表示对讨论的问题会认真准备和思考,近59%的學生表示课后作业形式新颖,能提升兴趣。

5 总结

基于对分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拥有独立的学习时间、集中讨论的机会。通过讨论和交流,可以解决学生的部分理论问题,增进彼此情感,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实践的结果显示,学生对这种新的模式的满意度达到了91%,更重要的是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另外,对分课堂可以融入互联网技术,在独立学习时,增加微课、视频等网络资源,让学生拥有更好的学习体验。因此,通过对分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2]朱品文.对分课堂实施的五部曲[J].开封教学学院学报,2016,36,(4):23-26.

[3]王尔馥.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高师理科学刊,2016,36(5):89-92.

[4]孙丽平等.”对分课堂”教学方法在高校中的应用[J].菏泽学院学报,2016,38(6):106-110.

[5]刘金雪.”翻转课堂”与”对分课堂”的异同及对教学模式的影响[J].黑河学院学报,2017,1(1):100-106.

猜你喜欢
内化高职教育自主学习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