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制衡、市场化程度与成本粘性

2019-11-07 04:50夏雨超魏宇君
财会学习 2019年28期
关键词:代理成本

夏雨超 魏宇君

摘要:探讨如何降低成本粘性水平对于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相对竞争优势来说意义重大。股权的结构特征是企业进行风险规避及承担和权益配发的重要依据,适当的股权制衡帮助企业减少成本粘性问题的发生。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性除了与股东和经营者的努力相关,还深受外部大环境的影响。本文结合樊纲和王小鲁等人研究的市场化指数实证研究了股权制衡、市场化程度与成本粘性的关系。

关键词:成本粘性;代理成本;股权制衡;市场化程度

一、背景提出与理论探究

成本管理是企业应对国内外竞争、管理生产经营的核心部分,有效的成本管理是帮助企业节约资源成本、提高业绩水平的基础,同时还能帮助企业依靠在市场中的相对价格优势而实行成本领先战略。传统的成本理论假设成本具有对称性,但成本实际上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非对称性,即粘性。探讨如何减少粘性水平不仅对于增强企业成本管理效益,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相对竞争优势大有裨益,还能够促进企业整体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股独大的局面往往容易使得更多股东会选择采取“搭便车”行为,没有对管理者进行积极有效监督的动力,而股东之间相互制衡能够使众多股东更有动力关注各项生产经营决策、更有能力对管理层的各项行为进行监督,从而有效保证企业的各项科学化决策。股权制衡所产生的权益效应和折中效应可从一定意义上防止控股股东和管理者共同谋划,有利于缓解代理问题、优化公司治理,而企业成本粘性的成因之一正是代理问题。

企业在某些程度上能够被认为是全社会经济之微观缩影和代表,其各项经营活动还深受其所处的制度环境影响,特别是市场经济环境还没有充分健全的转轨经济国家和地区,所面临之外部不确定性更高,企业行为受到制度制约之情况愈加普遍。市场化环境深刻造就了公司治理机制且对其中的各种代理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管理人员通过相机抉择抓住并选取适宜手段从市场环境中利用的现有制度环境资源,由此可以合理推测市场力量是影响股权制衡和企业成本粘性二者之间关系的重要外部制度因素。

因此,立足我国当下的市场化改革的实际,研究股权制衡是否以及如何作用于企业成本粘性现象,对于企业缓解成本粘性问题、提升公司治理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实证分析

(一)假设、变量与模型

本文研究样本是2008-2014年沪深两市全部制造业公司(经筛选),所有样本数据均来自CSMAR,本文实证分析统计软件为Stata13.0。

本文对成本变化率取自然对数,用log作为被解释变量。对营业收入变化率取自然对数,得到log作为业务量变量,用作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之一。选取虚拟变量Di,t,营业收入上升取0,反之取1。用第2-5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与第1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比值(Z5i,t)来衡量企业的股权制衡程度。将市场化指数作为调节变量进行分组检验。将企业是否连续两年出现销售下降的情况(D2)、经济增长率(Growth)、企业资产密集度 (AI)、企业员工密集度(EI)、独立董事占比(Inde)、管理层持股比例(Mshare)和年份作为控制变量。

H1:股权制衡能够显著减少企业的成本粘性。

对于假设1,研究股权制衡对成本粘性的影响,在成本粘性ABJ模型中加入股權制衡变量及控制变量,得出模型(1):

根据成本粘性理论,系数为负代表与成本粘性正相关,即会增加企业成本粘性,因此,如果模型(1)中β4为正且显著,即表示股权制衡对企业的成本粘性有降低作用,也就是说与本文提出的假设1相符合。

H2:企业所在地市场化程度愈高,股权制衡降低成本粘性的作用愈显著。

本文对于市场化程度对股权制衡与成本粘性之间关系影响的验证是通过将市场化程度区分为两个样本进行的,分别是高市场化程度区域样本和低市场化程度区域样本。也就是将衡量不同年份、地区的市场化程度的市场化指数作为回归模型的调节变量,采用分组处理的手段,把地区市场化程度水平作为样本处理过程中的一个分类依据,按照市场化指数的中位数进行分组,把全部数据分成市场化程度较高(大于中位数)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小于中位数)两组,再分别按年度对样本进行回归。

对于假设2的验证,两个子样本的模型是相同的,仍然沿用模型(1)进行检验。检验市场化程度对股权制衡与成本粘性之间关系的影响可以通过比较系数β4以及显著性水平,如果高市场化程度的样本中β4为正且显著,而低市场化程度的样本中β4为负或者虽为正数但不显著,则说明市场化程度愈高,股权制衡对于成本粘性的降低作用愈明显。

(二)回归结果分析

验证股权制衡对成本粘性所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如表1中的A列所示。

根据成本粘性原理,不考虑约束变量,收入上升1%,成本上升β1%;收入下降1%,成本下降(β1+β2)%。加入约束变量后,收入上升 1%,成本上升β1%;收入下降 1%,成本下降(β1+β2+β4)%。

通过回归结果可以发现,β1=0.900,β2=-0.038,说明企业的营业收入每增长1%,营业成本会上升0.900%,而当企业的营业收入下降1%时,不考虑股权制衡的情况下,营业成本下降0.862%(0.900%-0.038%)。加入股权制衡度的系数β4为正数0.078,且在1%水平下显著,这意味着,在考虑企业内部股权制衡时,其他大股东对于第一大股东制衡程度越高,总成本减少量越多,这意味着股权制衡减少了0.078%的成本粘性,也就是说明样本公司其他大股东对于第一大股东制衡程度越高越能抑制企业成本粘性,验证了本文提出的H1。

此后,本文在研究企业内部股权制衡对成本粘性的基础上,将所研究的样本根据企业所在地的市场化指数进行分组,再把样本数据代入此文章所采用的模型(1)做了进一步回归分析。表1中的B列示了这一实证结果。

从B列中可以看出,经过样本分类后,坐落在在市场化指数较高区域的企业,股权制衡度的系数β4为0.070,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坐落在在市场化指数较低区域的企业,股权制衡度的系数β4并不显著。这二者之间差异表明,市场化程度愈高,股权制衡降低企业成本粘性这一作用愈明显,反之,市场化程度愈低,股权制衡降低企业成本粘性这一作用愈不明显。这一结果使得H2得到了验证。

(三)稳健性检验

用Z10i,t作为股权制衡度的衡量指标再次进行回归的稳健性检验的结果如表1中的C列所示。

从C列中可以看出,坐落在市场化指数较低区域的企业中,股权制衡度的系数β4为负数,且并不显著;坐落在市场化指数较高区域的企业中,股权制衡度的系数β4为0.062,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这一操作再次证明了本文H2的准确性,表明实证检验结果稳健可靠,可以信任。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股权制衡程度和企业成本粘性整体呈显著负相关,适度的股权制衡机制可以有效抑制代理问题对成本粘性的影响。(2)上市公司所在区域市场化水平愈高,股权制衡降低企业成本粘性的作用愈显著。

在降低成本粘性这一任务上,务必需要坚持完善内部治理和强化外部监督二者齐头并进。我国上市公司在设计自身内部股权结构时,需要在维持股权相对集中的大前提下,努力寻求大股东群体构成的多元化发展,与此同时,必须切实完善并落实规范控股大股东之行为、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各项法律法规,为我国所有上市公司塑造出优质有序外部整体大环境,以为建设健全我国资本市场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必须持续推进某些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市场化改革进程,对于长期受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来说,应当强力弱化来自地方政府的干预,杜绝地方保护主义色彩,努力让市场发挥作用。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更加自由平等成熟高效的整体发展大环境,为实现更多资源有效合理配置而付出应有的奋斗。

参考文献:

[1]王小鲁,樊纲,余静文.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2016)[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2]万寿义,田园.第一大股东控制权、大股东制衡与费用粘性差异[J].财贸研究,2017 (2):100-110.

[3]杨柳.市场化程度、高管控制权与薪酬粘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4]Anderson,M.C.,R.D.Banker and S.N.Janakiraman,Are Selling,General,and Administrative Costs"Sticky"?2003.41 (1):47-63.

猜你喜欢
代理成本
财务弹性、代理成本与企业过度投资关系实证研究
股权众筹发展的意义、难点和对策
公司治理视角下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困境
浅析基于代理成本下的股利政策理论
最优资本结构与代理成本
公司治理中机构投资者作用的法律思考
高管行政出身、双重成本与公司业绩
组织分权、市场竞争与企业过度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