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经济法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路

2019-11-07 04:50王宇佳
财会学习 2019年28期
关键词:经济法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王宇佳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工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会计作为社会经济交往中的一种商业语言,对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会计专业《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时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具体问题,经济法课程教育教学可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创新。让高职学生学到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性技能,培养学生成为实用型、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因此,我们在开展经济法教学过程中,依据社会需求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选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经济法基础》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会计专业;经济法;教学改革

《经济法基础》这门课程,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它既是完成大学学业的必修课程,也是备考初级会计师的必考科目之一。为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熟练的经济法律知识,针对高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和辩论式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从而确定教学目标,因材施教,突出经济法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各种经济法律之间的认识和了解。通过不断引导学生总结实践经验,提高经济法方面的应用技能,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经济法律知识应用于实践,处理好各种经济法律关系。

一、《经济法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对于经济法课程认知度不够

对于很多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对于经济法这门课程的认知度不够,法律基础知识薄弱。而学生学习《经济法基础》的动力,多数也是为了考取初级会计师资格证。这样也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掌握的只是皮毛,难以深入地理解经济法的知识体系和内涵。

(二)教材内容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经济法是伴随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学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此,《经济法基础》这门课程的教材要紧贴社会经济的发展,突出经济法律知识的前沿性。如今,高职经济法系列教材版本较多,内容更倾向于理论方面,多是一些法律概念、原理和法律规则的陈述,对于实践性的内容涉及较少,知识点分散且琐碎,相对较枯燥。这就导致学生学到的只是课本中的理论,并没有掌握太多实践操作的技能,无法把学到的经济法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又因大部分经济法教材知识相对陈旧,没能及时更新,也导致部分高职学生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对于经济法律方面人才的需求。

(三)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

我国经济法律内容庞杂,涉及的内容较多,知识琐碎、枯燥。而高职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在《经济法基础》教学过程中,针对枯燥乏味的经济法律知识,更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经济法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经济法基础》课程的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目标有待明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设计存在问题,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十分吃力,部分学生不能很明确的理解经济法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容易产生盲区。这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进度,也不利于学生整体成绩的提升。因此,在会计专业经济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明确教学目标,针对教材的侧重点不同,适当增减教学内容,个别重要知识点要多花时间去讲透讲好。

二、会计专业经济法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

不同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各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习情况来选择合理、科学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理解各种经济法律之间的关系,掌握会计行业经济法律方面最基础、最前沿的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循序渐进,把有关《经济法基础》的理论知识在课堂中进行逐步分析讲解,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经济法领域的咨询服务,以应用促教学,教学相长,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掌握的经济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和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针对教材内容创新教学设计

在会计专业经济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选用合适教材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采用新颖有趣、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合理使用现代化信息教学技术及教学工具,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教学课程内容的设计来说,多运用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以能力训练为基础,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掌握课本内容理论的同时,能够找到解决实际经济法律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应符合社会需求

高职《经济法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经济全球化所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因此,教材的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时代的不断发展,主动更新专业知识,并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到经济法领域更前沿更完整的知识,不断更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经济法律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四)引导学生善于总结

對于学生来说,要善于总结,不仅是对学习方法的总结,也是对学习中一个学习阶段的总结。特别是在对《经济法基础》课程中涉及的民法、刑法、行政法、企业法、公司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总结重要知识点,以点带面,分析总结,对比记忆,更好地掌握《经济法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五)知识拓展,构建知识框架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依照课本上的知识和教案来组织教学,而应在学生能接受知识能力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经济法知识扩充。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手机等辅助学习工具,搜索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经济法知识,自主探索,对课本中的内容做进一步研究,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并运用到实践当中。通过知识的扩充,提高学生掌握经济法的综合能力。很多学生遇到经济法方面真实案例时,有时会无从下手。学生学习知识内容零碎化,只局限于某章节的知识点,无法结合整本书所学习的内容来解决问题,也无法联系到之前学过的经济法知识。因此,构建知识框架,把知识点之间存在的联系衔接起来,然后整合全部的内容,去思考解决问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做题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经济法,以及各种法律之间联系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对于经济法的认知度。

三、结语

总的来说,会计专业经济法教学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仍需改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高职学生学习特点,不断提高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也可以通过创新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开展一定的经济法活动讲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善教学设计,因材施教,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多关注社会有关经济法律的动态,实时更新经济法律前沿知识,增强学生对于《经济法基础》这门课程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构建经济法方面的知识框架,不断扩充经济法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会经济法,用好经济法,做一名合格的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惠晓凤.浅谈会计专业经济法教学的问题和对策[J].法制博览,2017-06-25.

[2]荣远兰.会计专业,经济法教学改革的思路[J].法制与经济,2018-02-14.

[3]丁慰.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记,2018-11-08.

猜你喜欢
经济法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浅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法的互动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大数据时代经济法的完善路径探讨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大数据时代经济法的完善升级路径分析
会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