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思考

2019-11-12 07:43李金荣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思想政治

李金荣

[摘   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实施活动型课程。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惑和误区。文章先对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加以分析,再探讨高中政治教师如何有效开展活动型学科课程,从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

[关键词]活动型学科课程;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5-0039-02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实施活动型学科课程。什么是活动型学科课程?活动型学科课程如何有效实施?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理解还存在一定误区。

一、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偏差及成因

1. 课堂成为表演课,有“活动”没“内容”

笔者曾听过这样一节课,内容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这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轮流放PPT,念解说词,最后教师再展示该课的知识结构图。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表演课, 首先是由于教师把活动当作目的, 认为学生只要在课堂上活动,就会自然而然形成能力、提升素养。教师忽视学生的思维活动,忽视知识生成过程, 导致学生只能获得一些纯粹事实性的知识,而概念、方法、价值性知识涉及较少。这就出现了活动与内容脱离的情况,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单纯追求知识传授,有“内容”没“活动”

还有一种课堂,就是教师把学生当作学习知识的工具,把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多少当作教学的最终目标。由于教师更关注的是学生对课本观点的掌握情况,而不是对具体观点的深入分析, 所以教师给出的材料、提出的问题往往只是直接印证课本知识。学生只要根据教师给出的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就能很快得出某一确定结论。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过程风平浪静,毫无挑战性。

二、对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理解

1.關于学科活动与学科内容的关系

学科活动从参与者的角度来说,分为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其中学生学习的活动最为根本。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活动。活动型课程中,无论是学生的肢体活动还是思维活动,都强调知识生成于学习者的体验中,生成于积极的探究中,而不是生成于简单机械的复制和记忆中。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是有趣、深刻而牢固的。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内容与学科活动相互作用、产生“化学反应”的结果,两者缺一不可。教师在活动设计中,应该紧紧围绕学科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设计有思维含量的学科任务,使问题情境、学科任务、学科内容有机统一,使学生能够在各种活动的历练中、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学科知识的力量。

2.关于活动型学科课程与效率的关系

在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有些教师提出这样的质疑:虽然采用了活动方式开展教学,学生也很喜欢这样的形式,但是事实证明书本知识落实情况差强人意,活动型学科课程看似效率不高。这种困惑源于教师把教学效率单纯地理解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复述,把知识的学习当做活动的唯一目标。而活动型课程强调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自主生成知识,这样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就比较欠缺。以至于有些教师上完活动课后,还要另找时间给学生把知识强化梳理一遍。

那么,如何正确看待活动型课程与效率的关系?活动型课程是一个由内而外的知识生成过程,活动型课程是教师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对体验进行反思,内隐性地生成知识,实现知识学习。知识生成于学生的真实体验中,学生能够认识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加以综合运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展示与提升,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再是肤浅的,不再是孤立的知识点罗列,而是对整体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是真正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生会变得更加自信和乐观。同时伴随考试改革的推进, 试题命制突出体验性、探究性、开放性,命题人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活动体验,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实现了知识立意与能力立意、价值观导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机统一。因此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实施活动型课程是更加明智的教学选择,可以产生更大的教学效益。

三、关于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建议

1.科学确定议题,选择恰当的活动形式

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要使活动设计成为教学设计和承载学科内容的重要形式,教学设计能否反映活动型课程的实施思路,关键在于确定开展的活动议题。教师在选择议题时,要以课标为理论依据,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科学合理地确定议题。选择什么议题,是否需要采用活动形式,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都要坚持以学科内容为依据,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防止泛活动化。

我校高一年级结合如何治理北京交通拥堵的热点话题,以“交通拥堵费该不该征收?”为议题组织了模拟听证会活动。之所以选择交通拥堵费征收的议题及采用模拟听证会的活动形式是基于以下原因:

首先,社会听证制度是国家机关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促进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但是学生对这一制度普遍感到陌生。我校高一学生从未参加过听证会,对听证会的理解只限于书本中的几行字。教师在教学中,虽然播放了北京市水价听证会的视频,但学生对听证会的认识还是不深。通过模拟听证会活动,可以促使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听证会的规则、流程和意义 ,增强学生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热情。

其次,基于学生真实生活的需要。据调查我校高一学生有私家车的家庭占比达到80%,所以,是否应该征收以及如何征收拥堵费的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探讨的欲望。

2.借助情境体验,凸显学科观点,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在模拟听证会的活动中,教师创设的情境是:北京就征收交通拥堵费方案召开听证会。在模拟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查阅资料,做必要的知识储备。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包括两个部分:

[任务单(二)

近几年,北京交通拥堵问题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之一,假设北京就缓解交通拥堵状况,拟征收交通拥堵费,召开听证会。请合作完成以下学习问题:

1.制定一份交通拥堵费征收方案。

2.确定参加模拟听证会的各方代表。

3.确定本次模拟听证会的主持人。

4.制定本次模拟听证会的程序和规则。] [任务单(一)

查阅资料,了解以下内容:

1.国家机关举行听证会的依据是什么?

2.政府组织听证会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3.如何确定主持人和听证会代表?

4.参与听证会应遵守的规则是什么?

5.听证会举办的目的、意义是什么?]

完成任务单(一),可以让学生对我国的听证会制度有初步了解, 对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必要性和价值产生共鸣,对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有初步感悟。完成任务单(二)对于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每个学习小组要制定收费方案,就要了解北京的交通状况和特点,要搜集国外的成功经验。而确定听证会的主持人和参加代表,就要探讨利益相关方,如发改委、交通委、市民代表、专家学者、人大代表等等。制定规则,要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等。这些问题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的确是复杂和有难度的。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调动各自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学科知识,积极搜集资料,探讨、修正方案,从而锻炼了学习能力,提升了思维品质。

在模拟听证会实施阶段,各方代表按照主持人的要求,对交通委提出的三种收费方案进行讨论。有的代表表示, 政府应坚持以人为本,考虑北京市民的收入水平;有的代表认为,对出租车和新能源汽车要免征拥堵费,这样可以鼓励大家购买新能源汽车或者打出租车;还有的代表指出,收费不应该一刀切,应根据汽车尾气排放量确定收费标准……尽管是模拟活动,但学生在课上的发言是发自内心的体验和感悟。这样,知识内化于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素养慢慢形成于激烈的探讨中,学科活动自然实现了向学科内容的转化与过渡。

3.发挥教师作用,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主导教学活动

活动型课程的目标不仅有显性的知识目标,还包括隐性的能力和素养目标。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发放任务单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听证的基本环节和要求,让学生在活动方案和规则的制定中,感受民主参与的快乐以及遵守规则的意义。教师要仔细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觀察每一位学生的表情和举动, 看看学生的表现是否符合民主素养的要求,是否与教学目标达成相吻合。 例如活动参与者能很好地遵守会场规则,并表现出应有的涵养和礼貌。不同利益群体在协商时,不仅仅局限在自己群体的利益点上,而是倾听各种利益群体的诉求,理解政策、选择政策,这是公民具有较高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素养的表现,也是实现公民政治认同的必经过程。

4.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提升,完成学科内容

首先总结本次活动与教材中的知识对接点。如听证会制度有利于决策者科学、民主决策,有助于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推动决策实施。

其次总结通过本次听证会学生能力素养的提升点。在活动中,学习小组互帮互助,彼此分享学习成果;在发言讨论中,学生体会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也逐渐学会了理智辩证地判断政策、分析政策。

再次反思本次模拟活动出现的问题。由于学生专业知识不足,再加上社会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活动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在活动接近尾声时,主持人组织代表举手表决,并当场宣布通过方案一。而事实是, 政府通过听证会主要是听取意见和建议,至于是否采纳还要综合考虑,后面还要继续协商。

总之,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要求学科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改变,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尽快转变观念, 积极推动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有效实施。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思想政治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思政课教学研究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浅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