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德

2019-11-13 04:38杨怡宁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6期
关键词:美育渗透立德树人美育

摘 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 “坚持立德树人”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要求。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而美育的渗入是发展立德树人,完成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小学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主线,通过对立德树人本质内涵的解析,对美育发展的了解,从内外等现状分析美育在小学实现立德树人中的价值及其作用。通过以新时代美与价值,美育精神为指引,更好地落实小学立德树人这项任务。

关键词 美育 立德树人 美育渗透 美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1)“立德树人”的科学内涵。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其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只有真正把握立德树人的本质内涵,才能够真正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事业的主要问题。

早在我国古代,就有立德、树人等美德思想。《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记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当代社会,德行更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是一个人价值的最高追求,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德行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在教育内容中首当其冲。树人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则是百年树人的大业,则应以立德为先。而在新时代中国,树人则是要树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8年10月的全国教育大会中,习近平指出:在实践中,我们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等。美育与立德树人之间并非毫无任何关系,而应是具有一种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作用。

(2)美育的含义。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青少年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 内容,是推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加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重要手段,美育思想体系建构正在不断的蓬勃发展。美育已然成为推动人民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类自身美化、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美育的发展不仅影响教育的发展,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美育的发展也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步一步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孔子的“仁”强调审美和艺术能陶冶人的思想感情,是使外在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的个体自觉追求的重要手段。孟子也提出:将审美纳入纯粹道德的范畴,提出了人格美的判断。而道家讲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重视自然美的美育功能。著名文学家张恒认为天地和谐即为美,以节俭为美,反对奢华。张恒美育观对道德的培育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美育的发展成为了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代对美育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具体。

1“立德树人”中小学美育渗透的原则

1.1以德为先的原则

以德为先,树人为本,这是“立德树人”科学内涵所体现出来的重要原则。美育的渗透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小学“立德树人”工作中美育的渗入,是帮助小学德育事业更好更便利的发展,以德为先的原则,可以更好地反映对儿童道德选择的尊重,尊重儿童的需求,兴趣,爱好。更好地通过自身来接受道德内容,方法等。

美育是用来实现立德树人的一种手段、方法或有效途径,在美育与德育相结合的情况下,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以德为先的原则。

1.2以儿童为本的原则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也可以看出,人的最高需求是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求,在现代社会中,追求主体性价值是对自身最高的需求。因此,在实现小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美育的渗透要彰显以人为本,以儿童发展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创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更是德育发展的本质要求。校园道德发展的主体是人,道德载体也是人,在小学实施“立德树人”这项根本任务,就应以小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体量学生。在小学生所能接受的审美、认识美的范围内进行道德教育,运用符合该年龄段儿童对美德认知,尊重并发掘小学生的道德情感之美,性格特点之美,在道德发展的过程中感受美,理解美,着也是美育渗透于“立德树人”教育中必须所遵循的一项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

2小学美育在“立德树人“”中的价值表现

2.1内在价值的表现

2.1.1以美向善

德即一个人的修养,是指人“真善美”的品行。在我国古代,儒家学派孔子提倡礼乐相善,其目的就是试图用乐的和谐来促成礼的和谐 。“善 ”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的情感体现。“善”应该是贯穿在教育行为和结果中的对个性情感的培养。

在古希腊时代,苏格拉底就曾将拥有善、美好的人称之为具有品行道德的人。卢梭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具有至高无上的尊严社会制度的发展要服从于天性人是社会发展的目的,而不是手段。

道德教育,培养儿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儿童道德情感和观念的养成,使向善行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美与善也是情与理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主体内在的一种联系,情是理的前提,理性活动需要在一定的情感下激发形成,而理性认知对情感的具有正确且规范的引导作用。因此,在规范正确的美的条件下所形成的善意的行为,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道德行为。在小学教育中,实施“立德树人”,美育的渗透不单单是一种艺术教育或者艺术价值的出现,更多的是一种对自然美亦或者是对生活美的,道德美德一种体现,能够更好地让儿童身临其境。可以更好地引导儿童向善的发展,更好地激发儿童内心的善,并让其感知善的价值,善的美好,以此来引导儿童“立德树人”的实施。

2.1.2以美引真

所谓真,则是指真我,真相,真实。是事与理的统一,求真是一种真是的感受和认知的探索,是育德的重要环节之一。求真更是对人的本质,价值的根本探析。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使人不得不忽视精神文明的建设,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只有通过美的物质,发现美,感受美,才能够真正去探索事物的真。美育是一种理性、情感教育,美的事物可以激发人激动地情绪,激发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通过美育美感的介入,可以提高人的价值追求,对人性本真的追求,在这种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从而塑造人高尚的品质。美育也是一种生命教育,是发现生命之美,对生命真谛的追求。在小学立德树人的教育中明辨是非善恶是小学年龄段儿童道德学习的第一课,以美启智,明智导真。

2.2外在价值的表现

2.2.1美可育德

品行则是指一个人的道德行为,处事方式。立德不是片面的,是心理和行为方面的整合,小学“立德树人”的教育也是让儿童从心理上具有道德认知,行为上实践道德。而美育在德育中的渗透,则是由功利,片面走向人的文明,全面的发展。

杜卫曾在其文章中提到我国的美育理论。美育具有特殊性,其并非从属于德育,实通过美育对其他学科及生活环境的渗透,来促进德智体的发展。德性教育是一种精神文明的追求,面对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对精神文明的追求越来越匮乏,对于当代小学生来说,那些经典的寓言故事,激励人心的英雄事迹,大公无私的人物案例离自己的生活很是遥远,那些看不到,摸着不着的道德故事是在这个不缺少物质需求,安逸社会中无法深入儿童内心,是他们体会不到的一种道德精神。这里所说的道德精神是一种心理上的,美育的渗透可以更好地促进德育深入人心。

美育在小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是采用理融于情的方式 “以情感人”,借助一定有形、可感的审美对象来施行。美育是让受教育者以一种自由的,无约束力的情况下进行的自我感知,是一种儿童自身怡情的体验。通过对美的事物,美的环境以及审美活动等进行美育活动,是儿童内心获得一种愉悦的体验,通过审美,对美的认识,参与美育活动,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塑造人格。这也是以美育德德价值体现。

2.2.2美可导行

美育对德育行为所起到控制自觉地道德行为,通过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使他们从中自觉主动地以美的标准约束和调节自身行为。根据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在处于儿童他律的阶段中,通过对儿童行为的约束,有助于道德规范由他律向自律的自觉转化,更有助于小学生心灵美向语言美和行为美的自觉转化,通过对美德认知,可以更好地塑造儿童规范的道德行为,使小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得以实现,更好地发挥美育在立德树人教育中塑造道德行为的价值。

3美育对实现“立德树人”的具体途径

3.1营造尚美德育的校园环境

学校是建立儿童思想道德的主要阵地,美育工作可以更好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健全人格,美育是小学教育中不容忽视的。

营造尚美德育的校园环境是学生融入美育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运用美育手段发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因此校园文化的美育特色是儿童接触美育熏陶的重要载体。良好的具有美育思想的校园环境可以使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自然美,在友好的人际交往环境中体验交际美。只有先构建尚美特色的校园文化,才能更好的将美育融入到小学教育中,才能更有效的通过美育实现小学“立德树人”这项根本任务。

3.2塑造至美的教师形象

教师是小学教育的主力军,是学校教育的主干,也是儿童对社会认知,道德认知启蒙老师。灌输式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因此,至美的教师形象是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的,教师形象的根本途径。教师是儿童模仿的第一人,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儿童道德的发展及其教育具有重大的影响。教师应当具有较高的职业操守,恪守职责,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运用自身魅力,以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化学生。不断提高自身审美行为,审美意识,不断提高自身追求,从行为中潜移默化的应到学生去形成良好的行為习惯,形成正确的规范的道德行为。

3.3打造寓美于德的课堂教学

构建完美教材,读懂教材享受美。在教材内容的建构上设计符合儿童审美需求,丰富教材图像美,语言美,情节美,让受教育者能够轻松感受教材中所传递的情感信息。学文明理智感,学中华国学之美。传统文化精神是道德发展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发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至关重要的。因此,可以开展一些关于传统节日等主题班会,创设课堂情景,模拟小剧场,通过儿童自身的表演,真听,真看,真感受体会传统文化之美,弘扬传统精神,人文精神,道德精神。

重视美育工作的发展,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坚持以美育德,以文化人的思想,重视小学美育工作建设,建设完善美育教学体系,加强美育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不仅要做好美育在小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渗透,同时,要坚持五育并行,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培育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人才。

作者简介:杨怡宁(1994.11-),女,汉族,甘肃武威人,在读研究生,陕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

参考文献

[1] 黎凤翔.管子校注[M].上海:中华书局,2004:55.

[2] 张青苗.儿童美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3] 罗能生.审美道德功能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02).

[4] 刘华.求真、行善、尚美:德育价值的根性追求[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0(02).

[5] 杜卫.论美育的内在德育功能——当代中国美育基础理论问题研究之二[J].社会科学辑刊,2018(06).

[6] 丁耀.小学美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10(36).

猜你喜欢
美育渗透立德树人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美育教师
浅析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