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9-11-13 04:38赖宏慈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6期
关键词:新媒体背景高等院校信息化

赖宏慈

摘 要 图书馆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领域。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发展是加强高校文化建设的需要,对于高等院校以及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对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如何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能够为未来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 新媒体背景 高等院校 信息化 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

大学图书馆的最基本的职能有两个,一是保存文献资料,二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场所。在信息化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正在不断努力,积极推进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教育部在2002年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该规程对于今后一个时期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大学图书馆的性质及其重要作用。《规程》还指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是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

1新媒体背景之下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的特征与趋势

1.1信息载体不断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

随着现代化的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信息在不同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传播变的更加的迅速和快捷。而高校内的图书馆由于其存储着大量的信息资源,所以在这种发展的大背景下,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由原来的纸质资源逐渐向数字化方向发展,高校图书馆的这种转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较大的方便,但是对于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个人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图书馆馆藏信息更加多样化

在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图书馆的资源主要以文字和图案的形式存在于纸质书籍中供学生使用,但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纸质书籍的形式正在向可听、可读的方向发展,与原有的信息形式一起构成了更加多样化的图书馆信息存储形式,提高了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能力。

1.3纸质载体与电子载体同时存在

由于电子载体在成本,流通速度等方面与原有的纸质载体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电子载体在未来将会更加广泛的被高校图书馆所采用。根据最新的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等相关数据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纸质图书的销售增长量为21.4%,但是电子图书的销售增长量却高达49.3%。这一数据表明,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电子图书都将会以一个较快的速度增长,但是如果想要真正的超过纸质图书的地位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1.4图书馆的教育特征更加显著

随着图书馆的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发展,大学图书馆对于信息的收集与储存能力不断地加强,不同的图书馆之间在馆藏资源的共享方面更加方便和快捷。图书馆越来越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图书馆的纸质藏书、电子书籍和视听资料等资源越来越丰富,能够满足学生,教师甚至是社会人员对于知识的需要。

2新媒体背景之下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图书馆的信息化概念尚未得到有效的普及

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许多高校的图书馆仍然是保持着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即使是进行了图书馆的信息化改造,但是也只是流于形式,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就是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对于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2.2图书馆内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图书馆的信息化对于图书馆的硬件设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高校图书馆的硬件设施足够的完善,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才有可能会正常的开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高校图书馆都有足够的资金去购买新设备和引进新系统的,实际情况是很多高校图书馆的硬件设施普遍的存在短缺的状况,一些急需的硬件设施购置的不及时,相关配套的软件功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等等,这些状况的客观存在不利于图书馆正常的服务工作的开展,阻碍着图书馆服务效率的提升。

2.3用户获取数字化服务的能力不足

由于用户已经适应了在图书馆内使用纸质图书进行阅读的方式,当信息化时代到来时,很多人显得不适应。不会使用电子阅览,或者使用电子阅览进行书目的检索时操作不熟练等,这些问题普遍的存在于诸多用户当中。所以即使在部分信息化工作做得很好的图书馆,用户在查阅书籍时仍然会担心使用电子化阅读方式自己的注意力无法集中,还有用户表示担心使用电子阅览的方式会造成视力下降,因此,很多人仍然是更偏向于纸质阅读。

2.4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

有数据表明,目前在我国的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当中具备本科以上学历的只占总人数的不到40%,专科及以下学历的工作人员占了大部分。图书管理人员的这种学历上的差异化不利于图书馆的信息化工作的推进,而且在目前的图书管理人员当中也缺少专业化的图书馆信息化人(下转第92页)(上接第89页)才。因此,如果想要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发展,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就成了一件紧迫的事情。

3新媒体背景之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策略研究

3.1积极转变思想,大力推广图书馆信息化服务

在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转变以往的以藏书为中心的观念,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大学在校师生是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同时图书馆还向社会提供服务。高校图书馆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的信息服务系统,将传统的服务模式与信息化的服务模式相结合,使服务种类更加多样化,使服务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例如,许多用户对于如何在图书馆获取信息化的资源不是很了解,那么图书馆管理人员就可以通過在馆内较为显眼的地方张贴获取信息资源的具体操作流程,以此来提高用户对信息化设备的使用效率,达到推广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目的。

3.2加快信息化服务的人才培养,提高服务水平

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意味着需要大量的具备较高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专业性人才。除了招聘之外,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对现在的图书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的方式,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确保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能够及时的转变,服务意识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使工作人员能够学会主动的与用户进行交流沟通,认真听取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的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完善。确保图书管理人员拥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在图书馆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图书馆信息化过程中的各项工作都能够正常的开展。

3.3加快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

在高校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高校应当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打造具有特色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例如师范类的学校,就可以根据本学校的根据本学校的专业特色和重点发展的专业进行图书馆的规划建设。另外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还应当加强与学校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调查,充分收集图书馆用户对图书馆建设的意见,尽可能使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更加符合用户的要求。确保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更好的服务师生,进而以图书馆的发展促进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3.4加强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

图书馆的信息化发展为不同的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虽然,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很注重图书馆的建设,在图书馆建设的资金投入等方面下了很大的力气,但是毕竟一所学校的图书馆力量是有限的,如果能够将不同图书馆之间的优势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图书馆网上信息资源的共享,那么对于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也应当加强自己的网上信息资源库的建设,使网上数据库能够体现本校特色,确保能够在保证本馆特色的基础上,实现与其它图书馆的资源共享。

4结语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信息化已经成为了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图书馆需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积极转变思想,改进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水平,确保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吴青.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8):233-234.

[2] 高华.浅谈我国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05):147-148.

[3] 李俊容.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圖书馆学刊,2017(06):29-33.

猜你喜欢
新媒体背景高等院校信息化
新媒体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应用问题的探讨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