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中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019-11-13 04:38袁轶丹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6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袁轶丹

摘 要 实践教学是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通过探讨中高职衔接实践教学现状,提出思考:灵活有层次地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由“会做”到“会想”;采用多维度多方位质量评价体系;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关键词 中高衔接 实践教学 会计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文件指出:要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统筹推进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由此可见,实践教学对于职业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现阶段,中高衔接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仍存在体系不完善,缺乏监控等情况,课程教学的实施影响到整个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中高衔接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会计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应用型较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对专业素养、岗位技能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职业教育,中职阶段侧重于实践教学、高职阶段侧重于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模式。再加上会计专业自身的特点,实践教学在整个专业教学各阶段的权重都尤为突出。目前,中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有两种构建体系,分别是“四段递进式”实践体系和“二、四”模式课程体系。

(1)“四段递进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按照技能的递进性分为基础能力、专项能力、岗位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四阶段培养过程,整个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校内校外相结合 。

(2)“二、四”模式,主要分为两个层次和四个阶段的实训。就第一个层次来说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单项实训与课内实训,是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实训 ;就第二个层次来说,实践教学包括综合实训和分岗实训,必须与工作岗位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先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充分适应当前的工作需求。

2会计专业中高衔接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及成因

2.1课程体系贯通不畅,混淆和割裂并存

由于目前中高衔接的“3+2”、“五年一贯制”、一体化衔接等模式并存,办学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不同,教学环境也参差不齐,从而导致课程体系衔接不畅,各自为政,特别是实践教学课程在中职和高职阶段开设的重复率较高。例如,有的学校为了满足学生不同生源结构的需求,将出纳业务实训、基础会计及实训、财务会计及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等几门课程在两个阶段都开设,实践类课程开设重复率达30-40%。

2.2不同层次的学生专业技能基础差别大

不同办学模式下学生生源的不同,容易导致学生专业技能和理论基础有一定差别,不利于教学的开展。“3+2”模式下,中职教育不注重实践课程教学,以应试升学为目的,学生在此阶段的实践操作缺乏规范,到了高职阶段又会觉得课程重复,“炒冷饭”,学习积极性不高。如此一来,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果不能做到生源分班,人才培养方案不独立执行,那么实践课程教学设计就会出现衔接不畅,培养的学生就处于理论知识没学透,实践知识又匮乏的割裂境地。

3几点思考

3.1构建畅通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的设置来源于人才培养方案,要解决中高衔接学生生源结构组成复杂的问题,就需要对生源不同的学生设计执行不相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有针对性地教学。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在现有基础上建议完善教学方式,首先梳理课程类型,可分为纯实践性课程、理实一体化课程。再对应实训方式,分为单项实训、分岗实训和综合实训;按照实训开展的方法分为课内实训和课外实训,按照实训开展的地域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

3.1.1层次性设计

中高衔接实践教学环节分为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两个阶段,但实为递进层次的教学体系。课程教学从中职阶段进入到高职阶段,既相互独立又有所联系,且具有延伸性、可拓展性。实践教学体系地构建,应遵循人才培养由易到难的培养模式,对应工作岗位和职业能力逐一梳理,不重复、不混淆、不逾越,主要可以分为中职实践教学模块、中高职实践教学模块和高职实践教学模块。

中职实践教育模块重在打基础,对应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岗位能力,开设出纳岗位、会计基本核算岗位的实训课程。课程教学主要采用单向实训和课内实训的方式,每学分对应16-18學时,实训环节不低于50%。以出纳业务实训和基础会计实训课程为例,出纳业务实训属于单项、分岗实训,建议开设在第一学期,实训学时可以达到80%。基础会计课程属于会计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在整个专业体系中处于“地基”的重要地位,教学过程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规范的动手实践能力。“3+2”模式下,一般在中职教育阶段开设,可开设1学年2个学期,5-6学分,实践教学适宜采用课内实训的方式,分章节一边学习一边实践操作。

中高职实践教学模块对应两阶段都开设的专业课程设计。例如财务会计课程,可分为财务会计实训1和财务会计实训2两个模块,第一个模块建议采用课内实训方式、第二模块建议采用综合实训方式。例如会计电算化课程,中职阶段实训教学多以国产软件开展账务子系统的基础教学,到高职阶段则一般使用国产软件拓展到财务链(账务系统、固定资产系统、薪资系统、应收、应付系统)的教学,建议采用课内实训和综合实训方式。

高职实践教学模块重在专业能力强化和综合素养提升,这一阶段的实训课程增多,1-2学年多为理论实践一体化设计,如成本计算与分析类课程、税务会计类课程、ERP沙盘实训、财务管理实训、审计基础实训等。第三学年多为校内综合实训(会计模拟综合实训)和校外跟岗、顶岗实训。

3.1.2灵活性设计

会计专业中高职实践教学在高职阶段可灵活采用选修和必修的方式满足不同生源类别下教学需求。专业实训课程可以专业群进行设置,为专业基础技能不同的学生提供多种选课方案,做到有的放矢的教学,让老师教学目标清晰、学生学有所得。

3.2教学方法改革和衔接

实践教学过程中,把“会做”的教学思路提升为“会想”。中职教育阶段打基础,教学方式以“跟、会”为主,更多的是要求学生整理了解实训环节的基本程序和步骤,老师对于实训课程的教学,以讲解演示为重,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能够完成分岗位任务和提交实验结论。而到了高职阶段,实训课程的教学就应该以打开思维为重,实训教学以讲解分析操作思路和流程为主,更多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训实验操作,发现问题,挖掘学生自省、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侧重以帮助学生分析查找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预判后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重。

3.3教学质量监控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学生应具有较高的实操账务处理能力,因此对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有着重要意义。要避免监控主体单一、方法简单的弊端,需要采取多維度、全方位的监控。监控体系既要有内部质量监控,又要有第三方参与监督评价。校内评价多以校内督导评议、学院听课评议、会计教研室、专业教师互评互测,学生听课反馈为主。首先,专业内实行常规监控,由教务部门、教研室落实听课监督,特别是同门课程授课的教师开展互评互测,教学研讨,通过不同维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其次,在学生提交的实验总结,而非教务系统中,明确加入对学习过程的教学改进评议指标,获取教学评价质量第一手数据,解决数据衔接不及时、通道不畅通的问题。专业外的监督,可以由学校教学督导室进行非定期、常规督导,主要完成教学文件完整性、教学进度完成度、课堂教学秩序性等方面的督导。另外,可聘请校外第三方从大数据分析的角度进行实践类课程的监控。监控环节包括前期课程开发,中期课程实施、后期课程效果评价三个方面。

3.4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积极探索从实践课程设计、教材编写、实训基地建设,行业企业都参与的模式,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学校和企业实现互助共赢,可以聘请企业人员到校指导教师制定课程方案,参与实践教学,也可以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参与实地培训,提升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知识深度融合。还可以联系学生到合作企业开展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毕业时择优录取,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17年云南开放大学(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内项目“中高衔接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16)。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Z].2019-06-11.

[2] 舒岳.中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衔接的构建[J].内蒙古教育,2012(03).

[3] 贺世强.会计专业中高职实践教学体系衔接研究[J].当代会计,2017(02).

[4] 郭红秋,张俊清.构建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1).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高职院校基于会计专业群改革实践教学的探讨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