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社团理性基础的探析

2019-11-13 04:38樊金龙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6期
关键词:体育社团运行机制

摘 要 中国体育社团的改革与创新已成为当下的热点话题,体育社团是现代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体育社团何以要和何以为两个视角探讨了新中国体育社团的存在基础(哲学面、经济面、政治面和运行机制(生成机制、运行机制、调控条件),对体育社团的理性基础进行了分析,深入研究体育社团的生发运行机制,以促进我国体育社团健康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 体育社团 存在基础 人性基础 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于1952年6月在北京成立后,中国体育社团经历了三次发展的高峰期,为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1体育社团何以要

众所周知,我们很难用单一理论来解释所有的非營利组织及其活动。体育学界也从经济学、政治学等不同学科领域出发,提出诸多理论,以解释体育社团组织的兴起与发展。

1.1哲学层面的理论基础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群众体育社团的初步兴起,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所说的那样,人们在满足基本的生理与安全需求后,需要其他需求来满足自我的发展,体育社团的发展为普通人们表达自身的体育需求与意愿提供了一个渠道,它通过各种方式向立法机构及政府反映公民在体育中的总体利益要求及愿望,并以民间组织的身份参与国家有关法律及政策的讨论与制定,从而使社会公民的体育需求的根本利益及整体利益得以保障和反映,使得公共参与体育社团的活动真空逐渐地得到填补。

1.2经济层面的理论基础

将体育社团兴起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市场失灵”或者是“政府失灵”。

“市场失灵”是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资源或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市场失灵”理论认为,由于体育产品的某些公共产品属性,市场体系以盈利为导向,难以完成满足人们共同需求的体育公共产品的生产。

“政府失灵”理论认为,政府在克服公共物品领域的市场失灵的过程中,由于政府“守夜人”的缘故,造成公共领域的物品配置出现偏差,例如商品的双边垄断行为,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市场预算最大化等问题,从而导致政府在公共物品的选择过程中的出现失误。政府本身就有局限性,于是以非政府为形式,以非营利为目的的群众体育社团应运而生,它确是解决问题的一剂良药。

1.3政治层面的理论基础

政治体制方面的深化改革直接推动了我国体育社团的发展,政府通过自身职能的转变和结构的不断调整促进了社团组织的稳定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社会形态由统治型逐步向现代民主型转变,原有的体育管理体制也逐渐暴露出整合力度低下等严重弊端,社会体育活动也显现出畸形的体制性病症,这些问题已逐渐成为阻碍我国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于是在一段时间内产生了大量以行政体系为依托的全国性体育社会团体,随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这些组织或主动、或被动地越来越向真正的社团的方向发展。

2体育社团的运行机制

2.1体育社团的动力机制

体制内的体育社团是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组建体育社团,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的这段时期,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社会属于“总体性社会”,多数体育社团是由政府直接扶植从而得以成立的,追求满足党和政府特定需求成为推动体育社团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因素。

体制外的体育社团是由社会自发形成,以期通过体育社团所提供的体育公益服务,来满足不同层次群体对体育的多元化需求。而国家政府对资源和社会活动空间垄断的弱化,以及体制改革所释放出来的“自由流动资源”的增多和所提供的“自由活动空间”的增大,使得体育社团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得到很大的扩展,满足社会多元化的体育需求成为推动体育社团发展发展的根本动力。

2.2体育社团的合作机制

体育社团组织的资源主要来源于政府支持、社会捐赠和内部会费,那么体育社团组织就会采取与政府和社会合作的机制,三者之间只有形成良性互动关系,达成对体育公益的合作管理,最大限度地增进彼此间的利益协调和良性互动,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体育公共产品和需求服务。体育社团的运行机制是政府资助、社会捐赠和内部会费为体育社团组织运行输入了必要资源,然后通过组织的计划、协调、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等方面的有效转换,从而输出体育公共物品和服务资源,来满足社会不同群体多元化的体育需求。

2.3体育社团的调控条件

体育社团以自愿、半自愿的方式来谋求体育公益服务,本质上是一种互益性组织,体育社团成立的根本目的是为民众体育谋利益,满足社会群众的体育需要,在社会中担当“组织和动员社会自愿从事体育公益”的任务,因而承担公共责任是体育社团组织所义不容辞的。体育社团接受社会资助,也有义务接受外部力量的监督,即他律机制,同时体育社团作为独立于政府和社会的第三方,也是一种社会自治机制。自律只有和他律相结合,才能真正规范体育社团组织的行为,从而保障社团组织健康良性运行,体育社团经常与政府和社会公众相互交流,可使体育社团了解政府扶持政策和公众的体育服务需求,更好地提供体育公益服务,为群众体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樊金龙,男,1992年,山东菏泽,北京体育大学在读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黄亚玲.论中国体育社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2] 翁士洪.非营利组织援助义务教育的演化逻辑:基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实证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

[3] 丁赟.论体育社团生存与发展的现实“环境”与职能[J].体育与科学,2006(05):62-64.

[4] 周澜.“第三部门”在中国兴起的必然性分析[J].新西部中旬刊,2013(04):9.

[5] 冯晓丽,郭帅.外部社会资本、吸收能力对体育社团承接服务能力的影响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5,30(03):200.

猜你喜欢
体育社团运行机制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检察机关业务运行机制面临的难题及解决之道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影响和作用
我校学生体育社团开展活动的情况研究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学生体育社团成因及其对体育课程作用简析
试析中职学校体育社团的建设与实践研究
检察权透明运行机制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