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怨扣人心弦 母爱感天恸地
——评现代淮剧《娘怨》所传递的艺术力量

2019-11-15 08:20
剧影月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淮剧

为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尊老敬老活动,滨海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推出一部根据真实题材改编、由该县剧目工作室主任赵春节编剧的现代淮剧《娘怨》,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和好评。两年来,淮剧《娘怨》已深入农村、社区演出227场,观众达12.6万。由于主题鲜明、切中时弊,具有一定的启迪教育意义,无论是在乡镇剧场、社区广场,还是学校组织专场,每一场都是人头攒动、盛况感人。去年十一月底,该县八滩镇王庄村一位87岁的王月芳老奶奶,在看过第一场后让孙女用车子拖着她连续赶赴4个演出场点观看。县妇联为此还专门发文让各镇区妇联就观看活动进行讨论。如今在滨海全县城乡,看《娘怨》,话娘亲,传孝道、敬老人,成为众口铄金的话题。该剧2018年获盐城市首届现代剧调演优秀剧目奖,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创作奖。纵观一出普遍的淮剧,何以能在当下社会激起如此大的反响,非常值得我们为之深思与思考。

养老,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随着社会老年化进程日益加快,当今的我国已是世界上老龄化数一数二的国家。据一份权威资料,到2040年,我国基本上每4人中就有一个是老年人,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中国养老事业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与此同时,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也会是人群心理的一大难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会出现适应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不同程度的障碍。除了这些身体问题之外,老年人还会遇到众多困惑的问题。淮剧《娘怨》,揭示了一位含辛茹苦的老母亲,她的一生心血为培养三个子女付出辛劳,让他们各自成家立业。老人家年轻的时候,子女还把老人当个宝,各家抢着要。而在老人渐渐年迈之时,谁也不想扶养。大儿子陈大宝性格惧内、有心想留住老人来家安度晚年,却拗不过大大儿媳秀花。秀花认为此时老人已成家庭的累赘,无论如何不愿去收留。让老人想不到的是自己最为宠爱的小三儿子陈三宝,如今也与媳妇李娟唱一个调,对老人是推来搡去,提出各种理由把老人拒之门外。最终还是收养的干女儿主动把老人接受供养。当老人说出自己的病情,只有三个月的生命期限,自己别无它求,只想再重温亲情,一家人好好团聚一起。就是这样简简单单时,真是让人感慨无言。如今,的确有一些年轻人在躁动的社会环境下心态的失衡,把传统美德丢失,真是让人痛心疾首。人人都会老去,生命的轮回无可回避。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不能丢,尊老爱幼的美德需要一代一代去弘扬,这是人间的真情呼唤,也是年轻一代人的责任使命!

母爱,生命中永恒力量。我们知道,随着时光的推移,母亲永远不会再年轻,但她养育我们的点点滴滴依然铭记在心。母亲就像一颗爱的大树,春天倚着她的幻想,夏天倚着她的繁茂,秋天倚着她的成熟,冬天倚着她的沉思——因为母爱永恒!

《娘怨》一剧中发出的呼唤让人振聋发聩。“娘怨”其实就是娘愿。作为老人,心中的所愿就是老有所依、老有所靠。剧中的老娘,过去只身一人,年纪轻时,拖带着三个儿子,她忍辱负重,用那孱弱的身躯撑起了完整的家。老大病了,老母顶风冒雪,背着出门去寻找乡医;老大到了成亲之时,老母倾其所有,没日没夜地辛勤劳动,用赚来的每一分钱换得家庭体面。老三作为最小的儿子,老人把世间凡能有的爱都给了。供其读书,识字上学,自己舍不得吃,好的留给最小的孩子。在老二不幸病逝后,又是老母帮助二媳妇挑起家庭重担,帮其还清了生前的欠帐,老人只有奉献,不图任何回报,这就是中国农村成千上万个母亲形象的真实写照,她们的行动感天恸地,她们的大爱让人高山仰止,深深敬畏,母爱如天,珍爱无疆。

尊老,拷问着道德的良知。《娘怨》一剧中,我们看到了老人的所盼。尤其是在老母被查出自己身患癌症,在世上只有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多么盼望能想与一家人团聚啊,即老有所归,叶落归根。在还能生活劳动的日子里,她没有觉得孤单,她通过自己的不断辛劳创造财富用来贴补子女,为三个儿子作出无悔的奉献。在生命的油灯即将熄灭时,只想能回到老大家中住一住,因为在中国有传统的说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长子那代表着一个家庭血脉的传承,然而这看似平常的要求却无法满足,怎么不让老人心灰意冷、痛在心肠呢!再看老三,老人一生最惯的掌上明珠,娶了媳妇忘了娘,他的举动同样让人发指。两个儿媳也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也都已成为人母,也要逐步走向老年,为何就这样无情!《娘怨》中发出的提问是对整个社会的拷问,古人言,百善孝为先,孝为善之本。必须要补上中华传统孝道教育这一课,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老爱幼精神,这是社会的需要,这是曾经的缺失!我们千万不能让老人落泪。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年轻人的思想品德教育,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能心有所敬。要加大法律与制度建设,对那些不孝敬老人,甚至虐待老人的行为要进行严厉谴责,让其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使失信者寸步难行,人而共讨之。只有形成强大的道德压力,才能去震慑那些不孝子孙。老人所盼,期盼后代家庭和谐。在剧中我们看到两个儿媳名义上拒绝老人是维护小家庭利益,其实不懂得和谐家庭的建立首先要体现地尊老爱老上。

让我们欣慰的是,在《娘怨》一剧中我们看到了二儿媳、也是干女儿的秦芳那一颗金子般善良美丽的心。这位曾经被养母收养的遗弃女,她以滴水之恩当涌泉报之的胸怀,用她的拳拳之心,博大关爱侍奉曾经收留自己的恩人,她也用自己的行动来痛斥不孝后人的行为,为我们树立了一位值得敬重的新时代青年形象,实属可喜可贺。秦芳形象的塑造,带给我们温暖,带给我们希望,每次当剧情中养女与老母亲密拥抱之时,台下都会爆发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

淮剧《娘怨》留给我们很多思考,在我国全面进入老年社会以后,我们一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强烈尊老敬老氛围,采取多种措施,重视像剧中老母亲这样面临的命运,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措施,让老人老有所归。二是要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对象,为老人提供实实在在的得体、温馨、全方位服务,让老人老有所乐。三是要让众多老人共享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特别要关心她们的心理健康,让他们老有所得。四是要在政策法规的保护上为老人提供保护,对那些不承担养老责任的行为要形成强大的压力。

近年来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滨海县淮剧团已经早不演出了,活动也不够正常。2016年,县文广新局领导调整了原剧团班子,任命剧作家赵春节为团长。面对人员短缺、角色不全,资金困难等诸多难题,剧团以背水一战的决然勇气,迅速组建新的演出团队,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多方筹集资金排演新戏。此次《娘怨》由著名导演曹阳先生执导,由资深演员孙小芹领衔主演,一个不到20人的团队,通过上下一心,群策群力,终于推出了这部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剧作,在全社会唱响一曲传送真爱、呼唤孝道的大爱之歌,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实属可喜可贺。祝贺滨海县淮剧团在今后演出的道路上再接再厉,不断创作演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为社会添彩,为时代讴歌。

猜你喜欢
淮剧
探析淮剧旦角的表演和声腔艺术
试论淮剧表演程式的传承和创新
淮剧还好吧
对非遗淮剧音乐创作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淮剧戏曲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淮剧音乐伴奏强度对故事情节的影响分析
论现代淮剧的时代接驳与价值观照
浅谈推进淮剧进校园常态化
淮剧艺术的现状与传承保护
江苏淮剧博物馆漫谈